当前日期:

目录

史志论人民品德,素以“孝悌力田,修文习武”为美。《太平寰宇记》称:寿春,“山川风气刚劲,故习俗质朴,民力耕桑,性率真直,人尚节义,少戆无文”。《寿州图经》曰:“尚武,稍习文辞,务俭勤农,知慕孝行。”《马祖常记》云:“其民质实,力穑而勤,江表常恃其人以扼兵冲”。《方舆胜览》认为“人慕学问,才产文武”。《江南通志》誉以“淮南著美,风流所被”。光绪《寿州志》论士风:“旧家大族,以读书为业,子弟多醇谨,不与外事,最为近古”;论农人:“男妇力田,终岁勤劳,无游惰纷华之习”;论工匠:“凡所营造,朴素无华,犹存古意”;论商贾:“以盐当为大,多米麦豆谷贸迁者”。诸说言简意赅,褒贬兼备,基本上符合地理条件与历史时代背景。
近40年来,文教昌盛,科技进步,民风及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更新。为工农则勤劳与智慧并用,造就大批生产能手;为战士则勇敢、机智,能耐苦负重,为国家所信任,年年有数百青年应征入伍;为教、科、文工作者,则潜心凝虑,求真务实,冀有成就。故当代寿县人民的品德,集中表现于勤劳、勇敢、机智、诚朴、坚韧。
一、文化
清代及其以前实行科举制度。虽说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然而能读书者又有几人?城乡蒙童,受教于塾师者,不及百分之一;学位最低的秀才,为乡坊之瑰宝,州内可指名计数;数百年出一状元孙家鼐(清咸丰九年一甲第一名),为光绪皇帝的老师,给寿州争得荣誉,实是难能可贵。
民国时期,全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90%以上。民国36年(公元1947年)前后,县内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简易师范1所,小学百余所。具有小学、初中文化程度者占总人口比例不到10%;高中以上者全县尚不足1000人(按:民国29年县内始有高中班,32年始有毕业生,至37年先后毕业14班,每班40—45人)。
1949年建立人民政权后,教育事业迅猛发展。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记载:全县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比例已下降至39.5%,以年龄50岁以上者居多。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90079人,占总人口37.63%。其中大学1248人,每千人拥有1.2人;高中27917人,每千人拥有27人;初中122187人,每千人拥有118人;小学238727人,每千人中有230人。
二、人寿
民国时期,寿县人民平均寿命为37.8岁。新中国诞生后近40年来,人民衣、食、住、行、劳动、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等条件有长足改善,平均寿命增至70.42岁,男性为68.76岁,女性为72.03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