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社会福利生产1957年5月,县民政科在梅山镇组织烈军属、复员军人和城镇贫民,成立贫民生产组,共45人,其中烈军属、复员军人23人,贫民11人,其他11人。组内分成衣、洗染、信托3个组,当年营业额2339元,获纯利1008元。1958年4月,兴建梅山史河饭店和上码头旅社,合并梅山部分合作饭店,成立地方国营大众食堂,从业人员49人,当年营业额4.1万元,获利3335元。1959年,对旅社、饭店进行调整,将原生产组合并成立烈军属综合厂,增设冰棒、印字、制草帽、养蜂等项目,从业人员发展到164人,其中烈军属12人,复员军人1人,贫民36人,盲聋哑12人,其他103人。年产值40.6万元。1964年,根据上级指示,民政社会福利企业,饮食服务行业移交给县商业部门,史河饭店交给县人委会,后改名县招待所。

1980年8月,县民政局在梅山兴办综合服务部(后改称民政旅社),有固定资产5.8万元。1980~1987年,上缴税金1.3万元,先后安排待业人员38人,获纯利5.3万元。

1984年,县民政局根据中央民政部发展民政福利企业的要求,兴办军人接待站和“双扶”汽车运输公司,并在全县兴办28个“双扶”经济实体和社会福利企业。1986年6月,在梅山举办社会福利企业产品预展,参展产品15类251个品种,后送省展出12类211个品种,经过筛选,送中央民政部在京展出产品8类25个品种,为全省各县送京展出产品的第一位。


福利院1953年7月,县民政科在城关区东岳庙成立金寨县教养院,收养孤、老、残、幼48人,1956年因梅山水库蓄水迁移江店黄塘生产队。1960年3月改称幸福院,又称福利院。1964年迁移梅山银湾生产队,有基建平房45间,收养22人。70年代收养7~9人。1980年为1人,改由县民政局直接供养。

〔表21—1〕
历年民政三项经费统计表

上一篇:第三节 救济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