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县境自1911年通邮,1915年设三等邮局。县下义门集也设邮政局,高炉集、龙山集、赵旗屯、青疃集,均系1日1班;张村铺、曹市集、石弓集、江集、刘集为4日1班。以上各处,均设立邮政代办所。后因下属集镇尚多,为便利邮寄,在楚店集、椿树店、路家角、新兴集、丹城集、顺河集等13处设邮站,均为5日1班。之后,陆续创电话、电报等业务。1948年5月,县城解放,国民党县政府邮局局长率员携档案逃至蒙城。
解放初,县内邮政运输依靠人拉肩挑,投递线路短,时间长。1958年后,报刊杂志发行量骤增,电话发展迅速。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配备机动车辆运输邮件,更换和改造旧电信设备,电话网络和投递线路已遍及县境。1983年末,县境投递线路2837公里,报刊发行75735份,电话用户634户。
1948年,豫皖苏边区在雪涡县县内设交通局,办理军队通信业务。1949年3月,改交通局为邮政局。9月,在局内分设科室。1952年,局内开展电信业务,改邮政为邮电。1970年,曾一度分邮政和电信两局。1973年8月,电信又与邮政合并,恢复为邮电局。
邮政
〔投递〕
1949年,县境西南部直封太和,南半部直封阜阳,西北部直封亳县,东北部直封蚌埠。县境南的人民解放军邮政,均直发合肥。50年代中期,增添封哈尔滨格眼。1978年,上海知青下放县境落户,来往信件较多,增加直封上海市格眼。同年,增设直封徐州市格眼,寄往西北、中南、山东、辽宁、河南、河北等省市的信件,都由徐州往转。青疃、龙山、双庙3支局收寄的信件,可对外直封交铁路发运;西阳、义门2支局可直封交蚌埠至亳县自办邮车发运。其他支局的邮件出口处理,均交县局封发部门往转。其标准均执行“平十挂三”。对寄往国外及港澳的信件,都由县局直封合肥中转。出口信函过戳,由人工操作。
进口信件,1949年前均系派员到宿县局接。1950年涡阳至蒙城,涡阳至亳县是自行车班。邮件过多,则用架车拉运。涡阳至太和,涡阳至临涣用担挑,有时用手推车。1952年,进口邮件改由蚌埠局和阜阳局委办汽车运输。1958年至1959年,省要求各县县城看到当天的《安徽日报》。《安徽日报》每天改由合肥至阜阳班机运输。当天下午3时以前进局。后因班机停飞,当天无法到达。1969年,蚌埠至亳县开办自办汽车邮路,主要邮件和报刊,都由自办汽车运输,每天上午11时左右进涡阳邮局。1970年,濉阜铁路通车,首先由涡阳局派押。双庙、龙山、青疃支局由局运交换邮件。1978年8月10日,改由阜阳局派押阜阳至徐州全线所属邮电机构的邮件交换。每天12时、17时与涡阳局交换邮件。芜湖至阜阳的列车,由合肥局派押,每天9时、19时与涡阳局交换邮件。
县内邮路,1971年后,县局至火车站和各区社计有7条。邮路单程长度162公里,行程324公里。涡阳至火车站为市内自办汽车邮路;涡阳至张老家为自办摩托车邮路,涡阳至标里、高公、石弓、王安、公吉寺、新兴各区,1979年至1980年为自办摩托车邮路,1980年改为逐日班,委托办理汽车邮路;义门支局和西阳所,分别由蚌亳自办邮政车转运;双庙、龙山、青疃由火车转运。1983年,自办汽车邮路4公里,委托办理汽车邮路166公里,自行车邮路98公里。进口邮件,每天12时前处理转送各区乡;出口邮件,封发合肥、蚌埠转运的,次日上午发出,其他均在当天16时前发往徐州运输。
运输工具,50年代初,有大轮盘架车1辆,自行车10辆。1959年,县局添置苏联产两轮摩托车1辆。1970年,配备三轮摩托车3辆,两轮7辆。之后,增拨邮政车1辆,邮政面包车1辆。1980年,阜阳地区各县机要文件改由涡阳往转,省局又调拨北京邮政小车5辆。1983年末,有摩托车1辆,邮政汽车2辆,自行车74辆。
县境投递线路,1949年县际之间,有涡亳、涡蒙2线,每日1班,对交各种邮件。涡阳至高公1线,每日1班,阴晴无阻,采用双轨流方式进行交递。涡阜1线,晴日直送,雨天由汝集雇临时差交换。县内邮路,高公至曹市、至西阳1线,往返100公里;双庙至江集至阎集1线,往返120公里;义门至吴桥1线,往返60公里;张村1线往返65公里;丹城1线往返80公里。张村、江集、石弓集的邮件,每4天至5天投递1次;其余每5至6天投递1次。总长415公里。1956年,新建各区邮电支局,投递线路,较原来增加285公里。县境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贯通100%,农业社贯通65%,农村中小学贯通95%。1958年,县境投递线路计长1976公里。1960年,投递线路增至2622公里,投递点增至3683个。19个公社195个大队已逐日有班;2989个生产队,逐日贯通2001个,占生产队总数的66.9%。之后,逐年扩大投递面。1968年,投递线路延长为2525公里。1973年,延长为2811公里。1981年投递线路为2792公里。1983年,投递线路为2831公里。
机要文件的投递,1957年由县政府划交邮政局,局设机要员。出口机要件,由阜阳局机要科往转。县境机要件,只能由县局机要员办理,由机要员直接投递至收件单位。自投递机要文件至1983年,机要通信未曾丢失或失密。
自1950年始,邮电局代为税收部门办理出售印花业务。印花的面值,自半分至20元。1957年停止。
1983年,县邮电局另立集邮专柜1处,出售各种纪念邮票、集邮用品、集邮品、首日封4大类。
出口包裹内的物件,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有花生米、油等副食品。70年代末,市场供应好转,基本上不再有副食品邮出。进口包裹内的物件,70年代起,有大量的衣服、鞋帽、糖果、糕点等。
1950年至1983年几个主要年份出口邮件统计表单位:件

1973年至1983年几个主要年份进口邮件统计表单位:件

〔汇兑〕
1949年9月,开放普通汇票,平均每月汇入749693.5元(旧币)。因邮局无汇兑基金,所兑汇额,均由营业收入付出。汇兑方法为英式。1950年底,改为定额汇票汇兑。1952年,改用苏联式的汇兑方法。该年出口汇票9427张。1957年,使用现在的汇兑方法。即汇款人填写汇款通知单,营业人员开发汇票,一份出收据联交汇款人留存,一份随汇款通知单由邮局内部寄兑付局,还有两份存局结算。之后,汇兑业务量逐年增加。1983年末,出口汇票25594张,进口汇票61611张。
汇兑种类有普通和电汇两种。普通汇款,用普通挂号寄递。电汇用电报拍发,汇款金额规定每笔最高额为300元(最低额不限)。1980年9月1日,改为每笔汇款最高5千元。超5千元的称高额汇票,只能在当地设有银行的邮电支局、所,才能办理。
〔发行〕
县境自1949年开展发行工作。当时,县内仅发行1种报纸。1950年,对于限额发行的报纸,坚持合理分配,区别对待,保证重点,照顾一般。规定每年2、5、8、11四个月为收订时间。杂志于1952年起在县境发行。
1956年,随邮局和农村投递段的延伸,报刊发行工作发展迅速。报刊期发份数,平均每月4800份以上,最高时达到6500份。全年收入13202元。1959年,涡阳订销《健康报》2572份,在全国名列第一。
1960年后,因纸张匮乏,报刊杂志发行量显著下降。后经整顿,至1963年,发行量逐日回升,并做到及时、准确。“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报刊停刊,发行量不断下降。1970年后,发行量逐渐回升。1978年起,各类报刊陆续复刊和创刊,报刊发行量骤增。
1983年,县境发行《安徽日报》6182份,《人民日报》2456份,《文汇报》760份,《解放军报》285份,《阜阳报》3217份,《红旗》杂志1985份,《半月谈》1416份。
报刊零售点,1981年设1处,年收入2万元。1982年下半年,增至4处,年收入约3万元。
1950年至1983年几个主要年份报刊订销量表

附:集邮
1982年春节,县文联、县文化局和县邮电局牵线,组织集邮协会,会员54人。县城组织过各类邮展18次。1983年,举办过《外国专题邮展》、《明信片、首日封展览》。同年国庆节,邀请阜阳市、蚌埠市知名集邮、火花爱好者来涡阳举办邮票、火花展览。
电信
〔电话〕
长途电话1926年,县境有长途电话,按程收费。由县至蚌埠、怀远,每3分钟收7角;至龙亢收6角;至双涧收5角;至蒙城收4角。1930年9月,亳涡线路通话,长62公里。1948年5月,县境解放,长途电话直通阜阳。1949年,增添至亳县、蒙城两城长途电话。1956年,单装置长话席1部,计20门,去话5723张,来话10614张。1960年,始用载波电话,逾限率6%。70年代后,增添三路载波机1部,磁石交换机2部,长途通合肥、阜阳、淮北载波电路。1981年,增添12瓩柴油发电机1台,全年去话35855张,来话35092张,逾限率为4%,退号率为0.6%。1983年末,长途电话电路有涡阳至合肥1路,涡阳至阜阳4路,涡阳至淮北2路,涡阳至亳县1路,去话43768张,来话44844张,逾限率为5.98%,退号率为0.51%,有限接通率为91.3%。
市内电话1928年,县内始装市内电话。1949年,有50门总机1部。1954年至1955年,有30门总机3部,线条长度10对公里。1956年,市话磁石交换机增至100门;同年底,市话增设20至200对电缆511.8米,电缆线分8只,新立木杆47根,利用原有木杆31根,设400对配线架1座,安装100门和300门交换机各1部。1958年,总机增至200门,线条长度20对公里。1960年,增至300门。1975年,市话磁石交换机4部,座席400门。1980年,市话磁石交换机6部,座席550门,杆路长度20.15公里,电缆总线长度626.625公里。1983年,市话装机总容量600门,杆路长度22.1公里,线条长度17对公里。
市内电话用户,1928年,计13座,其中,国民党县政府自卫团总团部2座。1949年,县委、县人民政府各1座;城东涡阳中学,原设电话机1座,后移至天主堂,专办理军政内部联系事务。1952年,市内电话用户17户。之后,用户逐渐增加,1983年末,计397户。
市内电话使用情况,1960年,电话繁忙利用率为71.7%。1980年底,机报总历时5889分钟,平均每百户障碍历时1395分钟。1983年,全年平均每百户障碍历时降为883分钟。
农村电话1928年,义门、张村、楚店、西阳、高炉、石弓山、阎集、刘集、龙山、赵屯、殷庙计11处农村集镇,各有1台电话机,按程计费。至西阳集每3分钟为3角。1935年,全县56个联保,均装有农村电话,1949年,县境农村电话线路计8条。其中,涡阳至椿树店线路,中经双庙、江集;涡阳至丹城线路,中经龙山、马店;涡阳至青疃线路,中经龙山、周墓、殷庙、大袁;涡阳至新兴线路,系直达线;高炉、曹市搭龙山、青疃线;张村搭涡阜线;义门、赵屯搭涡亳线;西阳搭涡蒙线。全线长225公里,线秆3470根。1952年,对农村电话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当时,县局至双庙、楚店、临湖、花沟、义门、赵屯、新兴、张老家、佛镇、张集、江集、张村、石弓、龙山、高炉、曹市、西阳为单线通话。1954年至1955年,24个区和重点乡政府均设有单讥。1956年,与广播站合并架设线路37.5公里。1959年,农村电话曾安装县邮局试制的简易单路载波机,因质量差,不久报废。1960年,增加县至公社中继线路4条。县境16%生产大队安装总机,56%的生产队通电话。因经费、设备、技术人员不足,1962年后,生产队和生产大队的电话绝大部分奉令拆除,1974年,县至龙山首先埋设四芯塑料电缆。之后,各区也陆续埋设。截止1976年统计,县至义门、店集、标里、公吉寺的中继线均已埋设地下电缆。电缆总长度,1975年122皮公里(其中国营99皮公里);1978年165皮公里(均为国营)。
单线载波线路,1975年,安装义门、店集、楚店、单集、石弓、高炉6区,计10部。80年代后,略有发展,至1983年增至14部。
三路载波线路,1978年,安装涡阳至龙山,计2部,一直使用至今。
农村电话障碍,1981年,总历时16890分钟,平均每百户历时7943分钟。1983年,农村电话接通率99.6%,服务差错率降至零,全年未发生通话事故。
1951年至1983年几个主要年份农村电话主要设备统计表

线路维修1954年汛期后,维修县城至江集线路,全部拆建县城至新兴集线路。全线计拆修线路10公里。1963年,县城至各区中继线路,实行包机包线,预松预修,计整治线路281杆公里,414对公里。杆上检查4215棵,察隔电子241个,打水泥帮桩630根,木帮桩25根,调查垂度78处,126对公里,增加加线26条,培土砸实3114棵,维修总机59部,单机254部,会议电话机16部。
市话大修09工程,于1966年10月18日,由阜阳地区邮电局电信科筹备施工,共布放100对电缆720米,50对电缆612.3米,30对电缆28.9米,20对电缆805.1米。明线改设电缆9条:文明街72米,平等街106.7米,北环街157.4米,东大街和老城街723米,涡宿公路221.9米,县委院89米,原人委院91米。另更换明线9.81对公里,拆除明线28.02对公里,更换电杆81根,杆路改通8.189杆公里,装设分线箱20个。同年11月17日,经省邮电管量局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
〔电报〕
1915年,县内创立电报局,用人工发报,对外营业。1938年后,因战争频仍,电报业务不时中断。1952年,县邮局重新开办电报业务,报文编码后用电话传出。1956年,装设人工音响收发报机,与阜阳收发电报。1975年5月9日,装置55型电传打字机1部,用其收发电报。
无线电报,县内自1931年创办。电讯仅能往来于阜阳、蚌埠间,呼号SKY。1935年起能与本省各处通报,但禁止滥发商电。之后,因战争频仍,民用电报停发。至1964年,县配备无线电台,能与阜阳会晤联络。1981年,配有15W短波发报机2部。
发报逾限率,1959年为1.28%,服务差错率0.028%,1960年,逾限率0.085%,未发生服务差错。1981年,电报服务差错11份,为5‰。在检查41951份发报中,有442份超过发报时限,发报逾限率1.5%;检查15346份电报中,51份超过投递时限,投递逾限率为0.33%。1983年,电报发报逾限率为0.175%;投递逾限率为0.12%,服务差错率为6.5‰。
县内电报,绝大部分为莫尔斯电码,有少量军政特急电报。气象局的OBS报,每日2至4次,5字一组,正常编发。
1952年至1983年几个主要年份电报业务交换量统计表单位:份

〔传真〕
县委办公室传真室,建于1982年5月,隶属县委秘书科。主要设备:122——I型文件传真机2台,电子稳压器、十进位频率仪、示波器、逆文器各1台。同年6月下旬,开通地县之间的传真通讯工作,与邻省邻县的重要文件,亦可传递。1984年1月,开通县级密码通讯。
县公安局传真设备,1983年9月安装使用。主要设备与县委办公室传真室相同。不使用密码,租用县邮电局涡阳至阜阳的一条专线。
气象站传真机,1984年1月安装,6月使用。主要有无线定频传真机、无线变压器、定频机、稳压器、无线接收机和收片机各1台。用于接收十个频道的天气图。目前,已使用频道有北京3个,上海2个,东京2个,尚有北京、合肥、湖北各1又个频道暂未使用。每天平均工作量为12至14张,每张约20分钟。夏季汛期最多可达26张。
上一篇:交通
下一篇:城镇建设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