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敬老
1956年,全县普建农村敬老院,收容无依无靠的鳏寡老人,实行集体供养。1960年,社队办敬老院141所,收容3018人,从生产队提取粮、柴、款,专人护理。1963年,县拨款4.5万元,补助农村敬老院。1965年全部裁撤,老人回原生产队分散供养。1967年县拨款2.7万元,救济农村孤老人员。1980年,城镇孤老人员39人开始每人每月补助8元生活费。涡北区香山乡八里丁村新建敬老院,收容“五保”老人4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每人常年供细粮300公斤,烧柴500公斤,现金110元,食油6公斤。1983年,对全县13名百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费8元。1984年,全县符合“五保”供养的2927户、3316人。乡、村办敬老院4所,收养31人,供养金8500元。集体提取,分散供养2335人,供养金54.9万元。亲友包养代耕950人。城镇“五保”户144人,供养金1.8万元。1985年,全县乡办敬老院9所,村办19所,收养96人。县人民政府统一供给标准:每人每年单衣1套,棉衣3年1套,棉被5年1床。每年口粮350公斤(或款300元),烧柴500公斤。医药费实报实销,由乡(镇)政府统一负担、提取、兑现。全县提取兑现粮物折款77万元。
抚幼
1960年,全县孤儿4142人。其中:公社抚养54人,社直机关干部抚养24人,大队敬老院集体抚养2323人,亲友代养1195人,单独生活546人。1961年,县建幼儿教养院,配院长、会计、保育员、医生、教师、缝纫员、炊事员等职工12人,收容3—8岁的孤儿88人,每人每月供给生活费8元。分设大、中、小3个班,学习文化。全年教养费5560元。到1963年教养费增至9192元。1968年,8名孤儿考入蒙城师范学校。1969年,先后由群众、亲友代养31人,47人回原生产队。1982年,收容婴儿1人,交群众代养,每月发给教养费45元。
收容遣送外流灾民
1950年,收容游民、乞丐29人,送凤台县教养院教养。1951年,县建社会福利院,收容外流灾民86人,分推油、磨豆腐、针织、蔬菜、养殖、农业6个组,开展福利生产,自劳自给。当年收粮2000公斤,积累资金2340元。1954年秋,发生大水灾。接转怀远、凤台县灾民1.5万人,临时安排在双涧、涡北、小涧等地。大水过后,相继送回原籍。
1960年,成立外流劝阻站,先后接收4626人。次年1月,设外流接转安置办公室,抽调18人,分赴徐州、蚌埠、淮海等地,接回本县外流人员1016人。各公社抽调337人,普查登记内流灾民1.18万人(河南省5176人,山东省2123人,本县互流769人,其它地区3733人),定居6775人。未定居4256人,发给救济布4.5万米,棉絮1.2万公斤,发路费派专人送回原籍。1964年,收送外地灾民2236人,接回本县3601人,支付收送费5653元,粮1400公斤,救济衣物58件。1965—1972年,收送外地灾民740人,接回本县86人。此后,每年收送、接回20—40人,多系痴、呆、傻及无正当职业者。
下一篇:第四节 优抚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