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临时农会国民农会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党县党部筹建临时农民协会,主席邵亚宾,协会号召农民反对土豪劣绅的高利贷盘剥,并组织许疃等分会,不久解体。
民国29年初,国民党县党部重建县、乡农会。次年县农会选出常务理事3人,理事长1人。增设佃农委员会,宣传二五减租。民国32年,正式成立县农会,理事长黄多三。常务理事2人,理事7人。每月召开一次理事会,年终召开会员大会。下设33个乡农会。倡导开垦荒地,栽植树木,兴修水利,搞榨油、磨粉、纺织、养鱼、种藕等副业生产,但多不能落实。
民国34年,县农会换届,钟玉质任理事长。同时调整所辖34个乡农会书记及小组正副组长(会员50人以上设小组长1人)。制会员证,征收会费。民国37年,县城解放,农会解体。
农会农民救国会农民抗敌协会
民国20年(1931年),中共涡蒙特区组织农会(俗称穷人会),会员400多人。民国22年发展到2000余人,民国23年解体。
民国33年,中共宿蒙县委组建农民救国会,各区、乡设农会主任。秋,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运动,从积极分子中挑选干部,建立乡村农救会,会员发展2万余人,后解体。
民国34年秋,中共宿蒙县委在界沟区的梁庙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宿蒙县农民抗敌协会,向乃光兼任农抗会主任。板桥、坛城、王集、白沙、界沟、南坪6区及各乡都建立了相应的农抗会组织。主要活动是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启发农民投入抗日斗争。民国35年11月,中共宿蒙县委西撤,农民抗敌协会停止活动。
县农民协会
1949年3月中共蒙城县委组建蒙城县农民协会,地址在青云街北头路西。年底城关、城郊、乐土、楚村、立仓(顺河)、柳林、双涧、板桥、涡北、坛城、岳坊、蒋疃、辛集、三义14个区成立农民协会,分别设立主任、副主任。乡(镇)、村相继成立农民协会。农民协会在反匪反霸、土地改革、生产救灾各项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3月县农民协会撤销,各区、乡(镇)农民协会先后终止。
县贫下中农协会
1964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各社、队相继设立贫下中农协会。“文化大革命”期间,本县群团组织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和破坏。1968年9月成立蒙城县革命委员会后,群团组织由县政工组中的“群众工作小组”取代。1969年5月召开“三代会”(工代会、农代会、红代会)成立“三代会”办公室,群团工作由“三代会”办公室负责。
县农代会,重点抓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1969年7月成立县贫下中农协会。1971年7月召开县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38人组成的县贫代会。当年各人民公社建立贫代会均未配专职负责人,生产大队设分会,生产小队设小组。1973年7月11日召开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代表491人,选出41人组成贫代会委员会。大会还选出出席地区第三次贫下中农代表大会的代表。会后,城关镇、蔬菜大队贫代会的革命大批判战斗队,到全县各地巡回批判林彪的反动思想。1982年10月县贫下中农协会撤销,其工作归属农工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