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临时工会国民总工会
民国16年(1927年),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六师一团一营进城后,国民党县党部组织“临时工会”。后工会会员人数增多,按照各个会员所属职业类型,分别组织木业、铁业、搬运业、缝纫业、油漆业、屠宰业、饮食业、建筑业等专业工会,然后正式成立总工会,丁在友当选为工会主席。会址设文明街北首火神庙,大门上书写“劳工神圣”四个大字。丁在友在工会成立的大会上说:我们工人给厂主、老板做工,受剥削压迫,这种局面必须改变。土豪劣绅长期把持地方政权,统治地方工商业,是残害工人、农民的刽子手,必须打倒他们,然后工人才能过好日子。民国18年春,总工会创办蒙城总工会附属平民小学。主要招收对象是贫苦工人的子弟。除聘请教育界名流任教外,多半由县党部派员义务轮流代课。教学上采取“四新”(教师新、课本教材新、教育方法新、教学指导新)。总工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组织工人群众示威游行,高呼“打倒土豪劣绅!”的口号。遭到以商会会长李麟阁为首的绅派的忌恨。民国20年2月,李收买当地驻军,将丁谋杀于葛巷后门。3月 ,县党部在百子庙广场召开追悼会。以后不久工会组织瘫痪。民国34年,重新成立总工会,理事长孙碧岑,辖11个专业工会。民国37年,县城解放,组织解体。
工人抗敌协会
民国28年(1939年),蒙城县抗战总动员委员会组建工人抗敌协会,会员294人。主要活动是宣传抗日救亡道理,启发工人投入抗日斗争。民国29年,停止活动。
总工会
组织民国38年(1949年)4月,中共蒙城县委组建皖北蒙城县工会,在青云街北头路西办公。1951年11月17日中共蒙城县委组建蒙城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地址迁至北关蒙社浴池。当年发展会员203人,成立教育、邮电、店员、建筑等7个基层委员会,32个小组。1952年,新增医务、手工业、财政金融等基层联合会。魏祥和任总工会筹备委员会主任。1953年12月30日改称蒙城县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地址迁至三报司街。1956年6月县工会负责人由“主任”改称“主席”。1960年1月24日至26日在县工人俱乐部召开总工会联合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联合会第一届委员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县总工会名称的决议,由原来的“蒙城县总工会联合会筹备委员会”确定为“蒙城县总工会联合会”。
1961年7月29日根据安徽省总工会《关于县工会联合会改称县总工会的通知》将原“蒙城县总工会联合会”改称“蒙城县总工会”。下辖72个基层工会,会员4860人。
1962年1月29日至30日在县工人俱乐部召开了蒙城县总工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魏祥和作《两年来工作情况和62年工作意见》报告。大会通过了蒙城县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7人,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常委5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县群团组织遭到严重的冲击和破坏。1968年9月成立革命委员会后,群团组织由县政工组中的“群众工作小组”取代。1969年5月召开了“三代会”(工代会、农代会、红代会),成立“三代会”办公室,群团工作由“三代会”办公室负责,其间的“工代会”列为县总工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
1973年春,各系统、各行业恢复工会组织。同年5月16日至18日在县工人俱乐部召开蒙城县第四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代表375人。谭风至作题为《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三大革命运动中的主力军作用》的工作报告,大会通过了《加强自身建设的决议》和给全县工人的《倡议书》。大会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37人。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常委13人。
1979年1月3日至5日在工人俱乐部召开县总工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65名。大会听取了李新玉作的工作报告,会议选举产生了县总工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37人。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常委9人。
1980年企业开始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基层组织。到1984年,先后建立职代会组织26个,其中全民企业20个,集体企业6个。
1984年12月1日至3日在工人俱乐部召开县总工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96人。葛玉明作《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为推行经济改革,促进蒙城经济腾飞而奋斗》的报告。大会通过了《第五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工会财务工作报告的决议》,选举产生了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9人。第一次全委会选举常委9人。总工会第六届委员会内设组织、宣传、俱乐、生活女工、生产保护五部,下辖基层工会207个,工会小组1173个,会员1.3万人。
活动建国初期,成立职工夜校,开办识字班,学员186名。推广“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平均每人识字1500个左右。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发动职工检举揭发暗藏的反革命份子,工会共收到检举材料2.2万件。“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工会发动职工踊跃参军。积极捐献,拥军优属。浴业工人韩增付带领40多人为军属割麦、砍秫秫36亩,栽红芋4亩。泥业工人马本固等替10户军属义务修房。
1953年,开办职工业余学校。次年大水,环城5个缺口进水,工会组织工人冒雨打坝堵水。水灾后,帮助农民补种庄稼近千亩。并捐献衣物137件,鞋153双,款345元。1956年,开展爱国卫生、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活动,成立48个竞赛小组,参赛职工578人。次年,全县国营商业、财贸、工交系统职工,开展同工种同业务竞赛。百货、食品、粮食、油厂等行业职工,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金3.7万元。年终评出先进集体20个,先进工作者151人。
1958年,建筑工人王月贤创造铺灰器,工效提高14倍。酒厂工人徐德高与同伴协作改进生产工艺,使红芋干料出酒率提高到66.65%。商业局第一中心门市部送货下乡1.86万人次,粮食局职工研制出快速售粮器,售粮效率提高70%。第一机械厂首次生产出油嘴油泵80套,牛头刨床、铣床及25马力柴油机14部。县直各厂开办67个职工学习班,1480名职工入学。
1962年,县直27个单位开展竞赛,支援农业生产,拖拉机站职工完成机耕地10.3万亩。次年,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1965年国庆节,邀请近邻六县职工篮球队来蒙举行友谊赛 。邮电局、粮食局等19个单位组成职工联校,有600多人参加学习。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活动停止。70年代工会恢复,派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管理”中、小学,领导“斗、批、改”。1976年,全县创办27所“七·二一”工人大学(根据1968年7月21日毛泽东主席关于“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的指示而命名的工人大学),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技术,但有名无实,不久停办。
1979年,成立“县职工教育领导小组”,1981年改为“职工教育委员会”,配备5名专职干部。各基层工会积极举办职工文化补习和技术培训班。学员5038人,占应补习人数的68%。
1980年,开展“献身四化,建设蒙城”竞赛活动。年终,县总工会召开先进企业、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1983年开展职工读书活动,县直各基层工会成立读书小组66个,制冷机厂工会开展读书有奖竞赛,举办“振兴中华读书演讲会”,次年,该厂职工王佩选获《工人日报》社举办的全国个人读书知识竞赛二等奖。总工会筹建“幸福婚姻介绍所”。从1980年到1984年底,先后表彰先进集体772个,先进个人7047名。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