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内科
1965年区级卫生院仅能开展一般急症为主的常见病诊治,县医院只能开展一般急症的抢救处理、常见的几种穿刺。1980年后,不但对多种急症抢救有较成熟的经验,而且在呼吸心衰、肾衰、农药中毒抢救治疗上,技术明显提高。县医院1984年已有内科主治医师2人、医师10人。
(二)外科
建县初,区级卫生院只有个别能做阑尾、疝气、体表小肿瘤摘除。县医院只能做中下腹部手术和一般常见的小手术。1980年后,区级卫生院均能做下腹部手术,少数卫生院能做中、上腹部手术,如肠梗阻、胃穿孔、胃大部切除、子宫切除等。县医院已开展上腹部肝、胆、胃的手术、脾、肾的切除、膀胱、前列腺摘除、肾盂切开取石、胃底静脉断流、甲状腺次切、骨折开放内固定、腰椎板减压等诊治手术。1984年县医院外科有主治医师3人,骨科、泌尿科、普外科有医师11人。在麻醉方面,1970年后除开展局麻、腰麻、气管内麻外,已开始使用硬膜外麻、针麻、中药麻醉等。
(三)妇产科
1967年各区卫生院和县医院相继设立妇产科室。区卫生院作接生及一般难产处理;县医院开展剖腹产、难产处理、子宫切除、子宫全切等。到1984年,各区卫生院均能做各种计划生育手术,部分卫生院能开展子宫切除、卵巢囊肿摘除。
(四)传染科
1981年以前县医院传染科与内科未分开,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能够较好地诊治。传染科单独成立后,对流脑、乙脑诊治效果较明显,并对出血热的诊断治疗能较完善地进行处理。
(五)护理
建县以后,正规学校毕业的护士逐年增多,护理项目不断增加,护理质量不断提高,县医院1970年起已开展输血、输氧、小儿头皮输液、静脉切开输液、胃肠减压洗胃、股动脉穿刺等。1980年后,在坚持和恢复各项护理常规,提高各项操作水平的基础上,开展三级护理制,大部分护理人员学会对一般疾病的检查、护理和治疗,部分护理人员因需要改做临床工作。区、乡卫生院部分护理人员能开展一般手术,如上环、刮宫、一般外伤缝合等。
(六)检验
建县初,区卫生院和县医院化验室只能做“三大常规”检查,1970年起县医院开展肝、肾功能及一般生化的检验;1980年起,各区卫生院开始做二氧化碳结合率、肝、肾功能、钾、钠、氯、钙的测定;县医院开始酶测定、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脱落组织检查、血清学检查、蛋白电泳,1984年开始“两对半”的检查。
(七)放射
建县初,少数区卫生院和县医院有小型X光机,仅能作四肢和局部透视。1967年县医院成立放射室,开始摄片;1970年开始做胃肠及常规造影检查;1980年后各区卫生院配有X光机,可对胸腰部摄片,县医院已开始肾盂、胆囊造影。1985年末,全县有各类X光机27台,其中县医院4台,其余分布在区乡卫生院。
(八)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在县内有悠久历史,散布集镇乡村,个体开业行医。建县初,全县中医药人员412人,多数分布在区、社卫生院,成为农村医疗卫生的主要力量。1969年县医院始设中医科,开始中西医结合治疗。其后国家相继分配大、中专毕业生,并对中医药人员统一考核录用,使技术素质不断提高。1982年考核晋升中医师33人,中医士59人,中药士8人,中药调剂员18人,其他中药人员207人。
1974—1985年县医院各项医疗指标统计分析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