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县直卫生机构
县人民医院前身为阜阳地区水电医院,1965年8月迁至利辛更名为利辛县人民医院。建院初,卫生技术人员以原水电医院为基础,从本地区各县抽调部分医务人员和当年毕业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组成,年末由39人增加到55人。9月12日设医疗门诊,在人民路与五一路交会处东北隅,租民房3间,设内科、外科、药房,作为临时门诊正式开业。1966年于向阳路西段建门诊部40间,同年迁入使用,增设手术室、五官科、化验科;1967年增设妇产科、放射科、供应室;1969年增设中医科和中药房;1973—1977年,相继增设针灸室、心电图、超声波、理疗室;1979-1983年,先后增设传染科、泌尿科、骨科、口腔科,住院部相继迁至住院部大楼;1984年门诊部增设急诊室。1985年底,全院获得技术职称的卫生技术人员157人,其中主治(主管)医师11人,医师56人,护师5人,医士30人,护士55人。
县卫生防疫站1965年5月成立,有工作人员6人,同年9月与县人民医院合署办公。1966年于向阳路西段、车辙沟旁建站,与县医院分开办公,内设行政组、卫生组、业务组。1985年,有卫生技术人员35人,其中中级职称9人,士级14人,初级11人。
县妇幼保健站1965年5月成立,初称妇幼卫生站,有工作人员10人,其中医士1人,助产士7人,保健员1人。同年9月与县医院合署办公。1966年于向阳路西段车辙沟旁建站,1967年与县医院分开办公,开设门诊,开始作计划生育手术。1985年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其中医师3人、医士5人、助产士8人、保健员1人、检验士1人。
(二)区乡卫生机构
1965年5月,从阜、涡、蒙、凤4县划拨10个区卫生院、54个公社卫生院。1966年1月,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将展沟、胡集2个区卫生院改为中心卫生院,由集体所有制性质改为全民所有制性质。1969年5月撤区并社,撤销原区、社卫生院64个,新设立公社卫生院20个。1972年增设西潘楼公社卫生院。1975年4月设区划社,设12个区卫生院和51个公社卫生院。1979年增设城关镇卫生院。1985年末有区(镇)卫生院13个、乡(镇)卫生院58个。1965年各区卫生院配有防疫、保健人员,大部分设有诊断室和治疗室,部分设有中医科、西医科、妇产科、检验室和放射室,个别设有内科、外科、手术室。1970年起农村医疗卫生由普及逐步转向专业化,临床工作逐渐由综合科室转变为专业性科室,1970-1980年10年中,各区卫生院先后全部设立内科、外科、中医科、妇产科、放射科、检验科和手术室等,个别区设有针灸、理疗、五官、神经科。1980年后,各区卫生院增设肠道门诊;王人、王市、张村、江集、阚疃、城郊卫生院增设心电图、超声波;王市卫生院增设口腔科;城郊卫生院增设骨科、痔瘘科;胡集卫生院增设痔瘘科。区、乡卫生技术人员,1965年末有743人,1985年已增加到1350人,其中医师级73人,士级175人,初级医务人员1043人。
(三)卫生管理机构
县卫生科1965年7月成立县人民委员会卫生科。1968年8月成立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内设卫生小组,取代卫生科。
县卫生局1970年7月撤销生产指挥组卫生小组,成立县卫生局,内设人秘股、业务股、计财股。
(四)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1965年9月设立,下设办公室。1967年至1978年因“文化大革命”动乱而工作停顿,1979年8月重建。
1965—1985年卫生机构和床位统计表

1965—1985年卫生技术人员统计表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第二节 医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