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爱国卫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结合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扫盲运动,在农村广泛开展“破除封建迷信”、“讲究卫生,消灭疾病”的宣传活动,1952年开展以“除四害”(清除老鼠、苍蝇、蚊子、跳蚤)为中心的群众卫生运动,几乎家家户户都制订《爱国卫生公约》,并抄录于大门旁,人人动手清除垃圾,打扫室内外,改造厕所、畜圈,并常年坚持下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对改造旧中国不讲卫生的愚昧落后状况,减少疾病,振奋民族精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1965年9月县人民委员会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继承和发扬50年代形成的爱国卫生优良传统,组织和领导全县人民在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开展全县范围的卫生突击活动,清除杂草垃圾,填平沟壑坑洼,疏浚污水通道,打扫室内尘埃,农村结合积肥,改造厕所土灶,并同期开展自查互查,取得良好成效。1967-1972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动乱,全民性爱国卫生活动,形成放任自流状态。1973年县革命委员会在胡集公社胡集大队、利辛公社邵渡口大队、汝集公社庄营大队开展“两管五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锅灶、改棚圈、改造环境卫生)试点,并逐渐在全县推开,至1979年,全县有70%的生产队达到“两管五改”的要求。1980年起结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进一步推动城乡爱国卫生运动的展开。1982年重点改造饮水条件,全县打小口井2285眼、插管井1234眼、砖井1771眼、土井164眼、整修砖井2729眼;投药消毒水井3807眼、水塘179面。1983年在乡村以制定《乡规民约》来推动爱国卫生运动的开展。1984年结合“文明礼貌月”活动,以治“脏”为突破口,在县城、集镇进行综合治理,突击消灭卫生死角,新建公共厕所1座、维修公共厕所3座、维修疏通下水道1700米、新修下水道430米、增设垃圾箱240个、修整道路1170米、新铺道路1470米。街道实行“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秩序、包绿化),签订合同书396份,悬挂责任牌2000个。1985年农村大力开展灭鼠活动,当年灭鼠282.04万只,平均每人消灭2.8只。
(二)食品卫生监督
1965-1976年,县卫生防疫站主要监督饭店、食堂、食品店执行卫生“五四制”。1977年卫生防疫站配备专职食品卫生监督员,县食品公司和12个食品站配备白肉检疫员。县革命委员会根据“文化大革命”以来造成的食品卫生管理混乱的状况,制定颁发《食品卫生管理试行条例》,1978年根据《条例》对全县生产、销售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开展全面申请登记,检验合格的,发给“食品卫生合格证”,否则限令停业整顿,没有领取“食品卫生合格证”者,不允许经营。1980年集中培训饮食服务行业人员25期、594人,健康检查1388人,其中冰棒生产人员37人,冰棒销售人员307人、饭店营业员、饮食摊贩1044人。当年开展2次食品卫生大检查,销毁变质食品229公斤、罚款68个单位(个人),限期改进20个单位,行政拘留处罚3人。1981年5月,培训饮食业人员117人,健康检查405人,查出肝肿大5人、结核病2人、皮肤病2人,患病者由所在单位给予及时调换工作。同年6月对全县18个冰棒、冷饮生产厂家进行切实监督、检查、验收,帮助企业改进生产卫生条件,组织4次食品卫生大检查,停业整顿5个单位,罚款处理7个单位和45户个体摊贩。1982年培训饮食服务业人员42期、1135人次、健康检查3066人,县直和各区组织卫生大检查152次,停业整顿24户,罚款处理404户。1983年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举办培训班43期、2132人次。7-12月份组织5次全县食品卫生大检查,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大、县政协主要负责人亲自参加,通过大检查,取缔营业5家、停业整顿35家、罚款处理80家,销毁外埠麦乳精2380瓶。对糖业烟酒公司库存桔子罐头,因超过保存期限造成瓶盖生锈、松动、漏气、变质的部分,分别情况作出限期出售、销毁的处理。1984年举办饮食卫生培训班52期、2632人,对饮食业人员健康检查3500人,体检率达87%。对饮食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抽查,按照《食品卫生法》,警告限期改进的企业11家、个体户65户,没收销毁伪劣、变质食品、调味品15吨,责令停业整顿30户,吊销卫生许可证15户。1985年举办培训班76期、5900人次,健康检查5095人,体检率89.7%。开展全县食品卫生大检查3次,罚款8家,限期改进151家,停业整顿15家,没收销毁食品15起。
(三)劳动卫生
工业、商业部门从1970年起已开始对职业病的防治。磷肥厂、水泥厂、化肥厂、工具厂、印刷厂、农机一厂等企业,对从事有害作业的职工,实行定期矽肺和铅苯中毒的检查。1979年对全县6579名工商业职工进行职业病普查,未发现异常。1981年对县直各工厂职工再次进行检查,发现疑似病人5例,及时作治疗处理。水暖设备厂、汽车修配厂、农机一厂、红旗工具厂等单位对从事油漆作业的职工,每年到阜阳地区医院进行一次苯中毒体检,尚未发现异常。1980-1985年,每年举办一期劳动卫生培训班,普及劳动卫生知识,结合检查职业病,对全县41个企业建立一厂一卡制和职工健康档案。放射卫生,1976年起对全县从事X光射线诊断、治疗的医护人员,坚持2年体检一次,每年轮休1个月,所有X光透视室均安装防护板。1980-1981年,对县医院、各区卫生院外科医生、放射医生进行一次遗传效应调查。1983年对农村居民1574人开展接受医用X线诊断检查频度调查,调查结果频度为22.9‰。1984年1-10月份,全县接受医用X线诊断的6420人,占总人口的6.1%,频度达到7.3‰。
(四)妇女卫生
1979年县妇幼保健站抽调10名有经验、技术较好的保健员,分赴各区对已婚妇女逐人检查登记,查出子宫脱垂患者1782人、尿瘘16人,查后治疗1116人,治愈1115人。1981年在全县开展妇科病普查,检查已婚妇女8000人,患病4800人,发病率占60%,其中子宫脱垂822人次,尿瘘7人次,宫颈炎3264人次,各种阴道炎1632人次;治疗3200人,治愈1800人,治愈率56%。1982年普查已婚至60岁妇女21339人,患妇科病6855人,占普查人数的32.3%,其中子宫脱垂822人次,上子宫托680人;手术50人,治愈50人,其余有不同程度好转;尿瘘8人次,其他妇科病6025人次;治疗5120人,治愈3057人,治愈率59.7%。1983年普查已婚妇女10129人,患妇科病2783人,发病率占27.5%,其中子宫脱垂772人次,尿瘘9人次,各种阴道炎1052人次,宫颈炎1002人次,其他妇科病829人次;治疗2783人,治愈1392人,治愈率50%。1984年开展以防癌为主的妇科病查治,普查4360人,对460人做宫颈刮片检查,发现宫颈细胞异常增生2人,其他妇科病1781人,治疗1075人,治愈629人,治愈率58.5%。1985年普查妇科病4682人,其中宫颈炎958人,阴道炎340人,其他妇科病145人,患病率30.8%,系统治疗929人,治疗率97%。
上一篇:第二节 医术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