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经营体制
国营民国37年9月,全县仅大德商店属国营。民国38年5月在大德商店基础上成立贸易公司,下设门市部,实行二级管理。1958年元月撤销各专业公司,实行二级管理,各门市部直属商业局,政企合一。1961年10月1日,恢复专业化公司,实行三级管理。1979年起,对经营管理体制实行改革。1981年商业局同财政局签订利润包干、超额分成、三年不变协议。同年饮食业实行定人员、品种、资金、经营范围、库存、营业时间、费用、综合毛利率、服务项目包上交利税的“九定一包”责任制。1983年实行利改税,按企业利润额征收45%所得税,企业留16%,交财政29%。厨师培训班实行超额提成工资制。1984年商业局把人、财、物、产、供、销以及对职工奖惩权下放给企业,县局下达计划,按月检查执行情况,企业有维修购置权。同年在部分店划小核算单位,门市部(分部)实行柜组承包制,服务业实行“超额分成百分制”,饮食业实行“拆帐制”或连店承包。1985年,1家国营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25家国营企业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
供销合作民国25年,农村以自然村为单位组织合作社,直接由县管理,县设指导员办事处。民国35年,各乡镇合作社组成理事会、监事会管理农村各社。1950年7月17日,县政府决定成立县总社,管理城乡各基层分社。这年11月,召开县第一届社员代表大会。社内实行民主管理,社员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大会选出的监事会为最高权力执行机关。1951年,在经济上实行统一领导、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制度,基层合作社性质为集体所有制商业企业。1958年全部转为全民所有制企业。1983年,农村区、乡供销合作社进行体制改革,转为集体所有制企业,但职工的全民职工身份不变。
集体(合作)1953年12月,城关合作店(组)直接归工商科管理。1954年2月,实行二级管理,即工商科——中心店——合作店(组)。1973年,实行三级管理,即商业局——公司——总店——合作店(组)。1985年百货、烟酒、五金行业实行二级管理,即商业局——公司——店(组)。
私营清末和民国时期,当地政府通过商业行会组织商会协调商业内部关系,处理商户与官府间交涉及税收等日常事务。私营各业都是股东或股东确定董事长或经理(管事),由经理(或管事)具体负责。
建国后,由工商科(局)管理私营商户。各工商行政管理所办理私营工商经营执照的初审、登记和发证工作,对私营商户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打击私营商户中投机倒把和走私贩私活动。1983年7月22日,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个体户进行教育、监督和管理。
联营1952年,工商部门组织国药、杂货,文具、山窑、新药零星行户,实行联合经营。国药业组成益众、群力、大华、裕民、大众5个联营店。杂货业组成群生、企华、益民3个联营店。山窑组成山窑联营店,文具业组成文具联营店,由商业局实行二级管理。1980年东方红商场打破地区、行业限制,与13个省、30多个市、60多个县、500多家生产厂家挂钩。当年与合肥搪瓷厂联合经营搪瓷产品,获利3.6万元。百货大楼、益群商场分别与山东济南家电生产厂家联合经营家电产品。1984年,五交化公司改变过去只对本地供货状况,利用供货会、展销会打出当地,组织联合经营,销售范围扩大到河南、江苏、安徽20多个县市。糖业烟酒公司发挥本地古井优势,和河南、安徽、江苏29个县市建立了业务联系,实行联营。
(二)管理体制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城关10大行业联合发起成立了亳州商务会,内设公断、交际、财政、总务等处,是协调商界内外关系的组织。民国时承袭旧例。民国25年(1936),安徽省农村合作委员会在亳设立合作指导员办事处。抗战时期,汪伪县政府亦在县城组建商会。民国27年,省设办事处撤销。民国35年再设合作指导室,建乡镇合作社10个,并成立了亳县合作社联社,次年即告解体。同期,中共边区县民主政府陆续组建工商科,管理辖区内商业经营活动。民国37年,亳县全境解放,原县商会解体。9月成立亳州市工商局,全县32个行业合并为28个同业公会。民国38年5月,在原国营大德商店基础上组建贸易公司;6月,成立工商管理局;11月,成立中国粮食公司驻亳办事处(粮食公司);11月10日,成立了亳县工商业联合会,下设37个同业公会和14个基层工商小组。1950年2月,贸易公司分解为百货、土产、粮食3家专业公司;4月,设县粮食局,主营全县粮油证购、销售及储运;5月,成立县合作总社,建区社16个;年底撤土产公司。1951年3月,县设财政经济贸易委员会,增设煤建、畜产、花纱布、石油、药材、烟酒专卖、盐业7个专业公司。县合作总社改称县供销合作总社。1952年12月,成立县商业科,主管全县商业经营活动。县供销合作总社粮油、生猪购销业务分别移交粮食局和食品公司。1956年1月,供销合作总社组建了日用杂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推销3个经理部;3月,成立农产品采购局。同年,将百货公司分为针织、五金、医药、文化用品4个公司,后又增设贸易公司和福利公司。供销社烟叶、棉花、土产、畜产及麻的经营业务移交农产品采购局。1957年2月,改商业科为商业局,撤销贸易公司和福利公司,针织、五金、文化用品3个公司重新合并为百货公司,石油、煤建2公司合并;4月,农产品采购局并入供销社。1958年1月,各专业公司撤销。商业局下设49个批发部、2个零售门市部和12个农村分销处;5月,供销社并入商业局,基层社并入分销处。1961年10月,局、社分设,商业局恢复各专业公司。县供销社下设农产品、土产、商贸3个经理部和1个贸易货栈;11月,成立中国对外贸易公司亳县办事处。1963年元月,成立物资局,主管全县计划物资供应。1966年5月,工商联停止工作。1969年10月,撤销供销社,商业局改称商业办公室。1971年10月,恢复商业局。1974年2月,外贸办事处改称外贸公司。1978年2月,析商业局而恢复供销社,下辖农业生产资料、土产、棉麻、烟草、外贸5个公司和21个基层社。1979年12月,外贸公司单独设局。次年6月,烟草公司析出,升格为县级机构。1983年4月,县供销社易名供销合作社理事会。1985年后,各商业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纷纷组建专业公司;10月,恢复工商联机构。至1986年,商业局下辖百货、五交化、食品、糖业烟酒、副食品、盐业、石油、饮食服务8家国营公司;供销合作社联社下辖农业生产资料,土产、棉麻、日杂果品、废旧物资回收、工业品经销等公司;外贸局下辖燃料、金属、化工建材、机电、生产资料服务等公司;粮食局下辖议价购销、粮油工业、饲料3个公司。国营商业管理机构有30个,集体所有制商业管理机构22个,其他商业管理机构7个。
(三)商业网点
清末民初,亳州有杂货商店(行)100多家,百货商店20多家,干果店20多家,铁货店10多家,纸烟店18家、药材店(行、栈、号)100多家。外地客商开办的商店占82%,操纵和垄断了整个商业市场。江苏武安帮经营棉花绸缎,河南怀庆帮经营铁货,河北省、山西省以及武汉、合肥帮经营余货,镇汪帮经营皮毛,山西帮经营钱庄,合肥帮经营当典,山陕、南京、宁波、禹州帮经营药材。民国14年,城关各商店的细软货物被孙殿英部队哄抢而光,大部分倒闭。民国19年蒋冯阎混战期间,县城争夺大战持续70多天,外地客商经营的商店大部分关闭。民国27年,日军侵占亳县后,对商户常以“资敌”为名相勒索,许多商店被查封,货物被没收。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商店大部分关门。民国35年,全县有合作社商店10家,城内有卫里、青云、双明、万寿、白衣等6家。
民国37年9月,国营大德商店下设1个门市部。1949年,全县共有个体商户3759户。1951年11月,县百货公司在义门、双沟、古城、十八里、十九里设营业所。1952年,全县有坐商584户。1953年12月,城关饮食业142户组成了8个合作社(组)。次年元月,百货公司在颜集、张集、十河、百尺河及城关设立营业所;2月,饮食、服务、洗染、理发、钟表、浴业等共1273户成立了合作中心店。其他行业也相继组成了合作店组。1955年,县食品公司在双沟、古城、十河、十八里、魏岗、张集、观堂、泥店、大寺、城关设立了收购点。至1956年,私营商贩大部分按行业纳入合作化轨道,有合作网点144个。私营商店转化为公私合营。同年,县商业科在各区乡建立了供销部。1958年,全县共有国营商业门市部139个,供应点564个,供销部131个,各行业合作社(组)中心店改称联合社,9月1日又改称总店,并按行业归属国营专业公司领导。年底,部分合作商店转为国营。1960年,国营商业网点减少了54%。1961年,撤销县供销部;6月,将原转为国营的合作商店析出,按行业设立独立核算的门市部。1965年,各类合作商店共有111个。1969年,取缔了个体商贩。1979年起,县供销合作社在各生产大队建立了代购代销点,人员由生产大队选派,商品和资金由基层供销社提供。1972年,县商业部门在全县增设棉花收购点62个,烤烟收购点11个。1979年,全县共有商业零售网点1026个,其中粮油商店50个,副食品商店114个,食品商店22个,日用百货商店115个,纺织品商店78个,五金交化商店32个,医药商店32个,书店2个,煤炭供应点19个,日用杂品商店117个,农业生资商店70个,其他商店375个。另有工业部门附设门市部44个,其他部门附设5个。1980年后,全县个体商贩、店铺剧增,不少企事业单位也开设了知青商店。个体商户的经营灵活性促使国营、集体商业部门改变经营结构,内引外联,增设网点,使得全县网点布局更为合理,花色品种更为齐全。1981年,撤回代销店铺底资金,转由个人独资经营。1983年,全县商业网点猛增到9527个,其中个体商店多达7950个。此后,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国营、集体商业增加了联营、柜组承包、私人租赁等举措。1985年,境内知青商店转为集体所有制。当年全县共有国营商业网点75个,其中百货公司系统11个,五交化公司系统5个,饮食服务公司系统6个,糖业烟酒公司系统14个,石油公司系统3个,盐业公司1个。供销合作商业网点557个,其中城市28个,农村529个。1986年,全市共有国营农副产品采购机构112个,工业品批发机构19个,零售网点146个;集体农副产品采购机构49个,工业品批发机构22个,零售网点348个;个体有证商业网点6694个。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