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亳州商业历史悠久。春秋时期,即为联系楚、宋、鲁等国的商业集散地之一。后谯县为谯郡治所,商业更得到发展。唐代亳州为天下“十望”州府之一。北宋亳州成为南北货物聚散地,土产制纱设有专柜买卖。清代亳州商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成为苏、鲁、豫、皖4省的物资集散地,被誉为“小南京”。光绪三十三年(1907),外国商品打入亳州市场。民国4年,外国商品流量约占市面的20%,其中英国货占10%,日本货占5%,其次是法国货、美国货等。主要有美孚洋油、鹰牌洋油、日本都之王香皂、法国巴黎檀香皂及美国洋布、纸烟等。是时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全县有400多商户和手工业者破产。民国14年,孙殿英祸亳,数百年形成的商业又付之一炬。民国17年,直鲁军阀南下,在亳恣意证发,极端剥削,商业复遭摧残。民国27年,黄河花园口决口,亳州商业一蹶不振。抗战时期,县城商业一度发展,有18个行业的店铺960余家。抗战胜利后,法币贬值,物价飞涨,物资奇缺,百业调敝,一片萧条。
亳州解放后,商业渐见生机。北关主要街道的商店全部开门,经营范围主要为土特产和农副产品。1949年,当地大的商行有203家。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建立了国营公司,批、零兼营。1956年1月,全县小商贩按行业全部组成合作(店)组;12月,城关棉布、杂货、文具、百货、绸布、国药、新药、酱园、电影院、印刷等10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60年代初期,因货源不足,部分商品凭票供应。1966年后,取缔私营商业,停止了集市贸易。工业品供应不足,小商品奇缺。1971年以来,境内商业渐有转机。1979年起,当地商业开始改革,放宽和调整了农副产品购销政策,取消了对基层商店批发零售采购的限制,私营商业逐步恢复,商业日趋繁荣。1981年开始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多种渠道,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境内国营、集体、私营商业互相竞争。1986年境内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8486万元,商业服务人员19541人,商品供应出口总值2236.8万元,调出省外总额4302万元。外贸出口创汇420万美元。国营商业、集体商业、私营商业机构、网点7042家,人员19541人,经营商业品种有1万多种。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