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冬学
1949年,全县城乡都兴办起“冬学”,又叫夜校。市民以街道,农村以村为单位,组织男女文盲学习文化。教师由基层干部、青年学生和学校教师兼任。学员主要是民兵、基层干部及青壮年农(市)民。从1951年起,县、区、乡各级政府成立扫盲委员会,培训扫盲教师,推行速成识字法。1955年,有16.16万人坚持长年学习。1958年春,业余教育出现历史高潮,当年参加学习人数上升到24.62万人,脱盲7.8万人,脱盲青少年中,有的当上生产队会计,有的升学深造。1960年,县政府成立扫盲办公室,区配扫盲干事,对扫盲工作进行调整,继续兴办冬学。1964年,参加扫盲学习的有1.4万人。1966年后,扫盲教育停止,各级扫盲机构解体。1977年,恢复各级扫盲机构。教育局成立业教股,区配业教专职干部,全日制小学附设扫盲班。1982年,县政府提出扫盲试行责任制,层层签订合同,促进扫盲工作。教育局编印《农民文化技术课本》5万套。1984年,全县扫盲班770个,入学人数3.23万人,上半年脱盲6108人,有6个乡完成全部脱盲任务。1985年,入学2.5万人,脱盲12728人。1986年,入学2.4万人,脱盲6849人。1987年,入学2.4万人,脱盲4075人。1988年,入学2.3万人,脱盲3400人。
二、职工业余学校
1950年,城关开办职工业余学校。1953年,招生770人,毕业104人。1959年,学员增加到2434人,毕业263人。1960年后停办。
三、机关干部学校
1952年,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主办“颍上县机关干部学校”,招收县直机关干部300余人入校学习。分识字、小学、初中3个班级,小学班设6个早晚班,初中班设4个早晚班。识字、小学班教速成识字。初中班教语文、历史、代数、几何,修业期为3年。机关干部学校于1958年改为“红专大学”。1960年停办。
四、农业技术班
1982~1985年上半年,全县共办农技班170个,学员5895人。江口区农技班以区农技站技术干部为主要师资力量,以《经济管理》、《作物栽培》、《植物保护》等10多种书籍为教材,学制1年。毕业学生中有3名被县科协招聘为科协专职干部。新河乡农技班以省编《农业常识》和自编乡土资料为教材,指导学员边学习边实践。1983年秋,当地豆天蛾虫灾严重,农技班派出53名学员,分8个组到各村帮助农民灭虫,仅用3天时间,基本消灭全乡虫害,农业收入较别的乡增长20%。
五、职工文化补习班
1982年,县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参加文化补课和复习迎考的1459人。1983年,全县办文化补习班70期,参加人数2347人次。办技术补习班69期,参加学习的2016人次。自1982年开展职工“双补”以来,补习班结业合格人数345人。
六、师范函授
颍上教育局于1956年成立函授部,配置主任1人,教师3人。以区为单位分设11个函授辅导站,由文教区员兼抓这项工作。当年全县参加函授学习的小学教师500人,学习内容为初中教材。1958年,增设中师函授班。1960年,参加初、中师函授的小学教师1601人,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通过学习,原初中水平提高到中师水平的796人,其中640人能胜任高年级教师;初中肄业与高小文化程度提高到初师水平的805人,其中480人能胜任中年级教学工作。“文化大革命”时期,函授教育中断。1979年,各辅导组办星期六补习班,教授语、数两科。1983年,颍上师范学校设函授部。配主任1人,教师4人。以区(镇)为单位设15个函授站,配专职站长16人,语、数辅导员30人,招收中师学员535人,双科并进,分科结业,学制4年。1983年,阜阳教育学院在颍上招收高师函授学员250人。3年学完全部课程,双科并进,分科结业。平时以自学为主,间周面授一次。期末考试合格的,教育学院发给毕业证书。
七、电视大学
1979年,教育局组建“电视大学颍上教学班”。开始设在教育局3楼,由业教股主办。当年,“电大”单科结业17人。1980年,结业外语单科6人。1982年,招收文全科学员13人,文单科1人,文双科4人,旁听全科2人,英语单科5人。1984年,成立“安徽省广播电视大学颍上工作站”。1985年,“电大”迁城南新址。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