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乙种蚕桑学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颍上创办“颍上县官立乙种蚕桑学堂”,开始招生1班,学生40人左右,以后增至3班,学生百人。学制3年,以学习养蚕、缫丝专业为主,其他文化科为辅。校址原在文庙明伦堂,后迁至新河口对岸大王庙内。有学田27亩,全植扶桑和荆桑,供学生实习。宣统三年(1911年),革命军自寿县来颍,驻兵县城,一度停课,后因教师内讧而停办。
二、女子职业学校
民国25年(1936年),在明伦堂西院创办女子职业学校,收1班36人,学习编织、剌绣、缝纫等工艺,并学习高小文化课程。民国27年(1938年)日军压境时停办。
三、农业职业中学
颍上农业职业中学,创办于民国33年(1944年),校址设在清凉寺。民国36年(1947年),迁到县城北关外,租用民房上课。次年春,再迁东关外清真寺小学内,学生3班约百人。学校虽名为农职,但从未做过农业实验。1949年并入“联中”。1962年,在江口区创办“新庙农业中学”,同年秋,阜阳地区在这里召开现场会。1965年,李凡夫副省长到该校参观指导。《安徽日报》发表《新庙农中坚持半耕半读育新人》和《江口区农技站派驻点干部定期给农业中学讲农业技术课》两.ǖ馈M5月27日《人民日报》发表《从集中到走读》肯定新庙农中的办学成就。1969年冬,颍上一中下迁办新庙中学,新庙农中迁薛桥。1983年,新庙中学改为“新庙高级职业中学”。1985年,又改称“新庙高级农业职业中学”。在重点办好“新庙职高”的同时,又先后新建、改建红星农业初中、丁楼农业初中、薛桥农业初中、新集职业高中、杨湖职业高中、九湾农业初中、陈圩农业初中、路庄农业初中、清凉寺农业初中、润河中学农植班、渔业中学水产养殖班等15所职业中等学校,在校学生3400人。
四、颍上商业学校
1958年,县商业局创办“颍上商业学校”,校址在东关旗杆巷。招收学生120名,分营业、会计、采购3个班,1960年停办。
五、颍上初级卫生学校
1958年,“颍上初级卫生学校”在县医院内开办,招收高小毕业生110人。培养初级医务人员,修业期为2年。1960年,招收100名,分医士、护士2个专业班,1961年停办。1980年,复建颍上县卫生进修学校,校址设城关南堤外。1987年迁北关外,代培医务人员。学校附设有门诊部。
六、颍上水利电力学校
1958年10月,颍上县水利电力局创办“颍上县水利电力学校”,校址在东关外新河口。招收150人,修业期为3年。第一学年开设语、数、政、理、化和《水文学》、《测量学》,第二学年除语、政、《测量学》外,另增《制图学》、《力学》、《电工学》、《工程技术学》。1960年停办。
七、颍上初级农业学校
1958年,颍上创办“初级农林学校”,培养初级农林技术人员,校址设在西关外山西会馆,当时招收271人,农业3班、林业1班。1960年,发展到10个班,学生562人,分栽培、植保、林业、机械、会计5个专业。课程设语、数、政和技术4科。技术课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红芋、马铃薯、甜菜等作物栽培技术,还有土壤、气象、畜牧等内容。学习与劳动相结合,根据生产需要,采取半日制或间日制教学。1960年停办。
八、体育学校
1958年,颍上县“体委”创办“颍上体育学校”,培养运动员和体育教师。1960年停办。1983年,创办“颍上体育中学”,每年招收学生60人,学制3年,除体育专业外,其他学科与普通中学同。几年来,共给省专业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9人,给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10人。
九、民办农业中学
1958年“大跃进”时期,全县办起“民办农中”136所、167班,学生5581人。1959年,整并为11所,学生809人,公社拨给部分土地,实行半耕半读。
十、颍上工业职业高级中学
1988年,在原九里墩农用飞机场创办颍上县工业职业高级中学。招精细化工、财会2个专业班,115人,教师22人。
附:“五·七”大学
1970年,颍上县革命委员会在罗洋农场建“五·七”大学,招收160人,开设人医、农机、农学、兽医4个专业班,学制1年,社来社去。1972年5月,迁至城西关外农校旧址。1973年春,招收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师范班,每班50人,学制1年。1975年,“五·七”大学转为培训,招收赤脚医生、师范各2班。1977年,学习“朝阳农学院”的办学经验,迁到花园良种农场办学,实行校场合一,校办农场。1978年,“五·七”大学又迁回农校旧址,与教师进修学校合并。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