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航道建设
〔颍河〕天然航道,宋代已用于漕运。河床弯曲,流经县境14.6公里,河段系平原波水区河段。岸距180至250米,岸高6至8米,河床宽150至200米,最小弯曲半径80米,流速0.1至0.3米/秒,最大流速1.5米/秒。河底为细砂或砂礓泥,易冲刷流动形成浅滩。冬春为枯节,最小水位0.55米,1、2月份为冰封期(20至30天),1960年后冰封现象消除。6至9月份为汛期,最大水位37.76米。中小型木船可常年通航。民国27年黄水南泛,洪水冲击,致使河道淤沙严重,浅滩增多,河床经常变形。航道无人管理,时有船祸发生。建国后,航运管理机构成立,始整修河床,疏航清障,加固堤防,航运事业发展有了保障。由于兴建水利工程,上下游建节制闸4座控制水流,汛期水位升高,汛期过后河床显露,致使县境段不稳,航道利用极不正常。1955、1956年冬河面冰封,交通受阻,航运管理部门组织力量成立破冰队,两次破冰3000余米。1955至1957年组织船民200多人次清挖泥沙2.35万立方米,清除浅滩45个。
〔泉河〕县境段26.6公里,距县城远,很少利用。
〔渡口〕民国27年前仅有大义门下私人渡口1个(后为第一渡口)。民国28年先后开辟有二、三、四、五、六、附一、交通、博爱、和平、曹庄等12个渡口,1949年后尚存11个,其中专业5个、装卸4个、汽车渡口1个。1985年,民间渡口颍河段有任韩湾、随湾、孙楼3处,泉河段有季湾、马湾、扎扒集、李渡口、金湾、黄湾、项官庄、前大湾、王石等渡口10处。
〔码头〕民国27年前,县城仅有大义门下一座石条台阶式码头。民国28年后,商行联户集资兴建三渡口、五渡口、和平渡口3座土坡码头供货物装卸。1949年后航运管理部门组织力量对原有码头修整加固并制订《码头管理条例》,设置标志。1955年划分装卸码头和内外港空重船只停泊区。1957年夏投资1.78万元于曹庄渡口建水泥浆砌石块台阶式装卸专业码头(50m×9)。1958年春于文昌阁下建石块水泥浆砌踏步式轮船码头,同年于大张庄河下建土坡粮油装卸码头(110m×5),货场25m×5,泊位8,1967年易为浆砌石块。1969年于县白酒厂后兴建石块浆砌码头(110m×5),平台25m×6,泊位8,投资3万多元,称拉坡机。1985年建尚庄码头,地基5亩,货场6600平方米,进港道2750平方米,泊位1,汛期可泊百吨级船舶,投资15万元。
二运输工具
〔排〕排习称筏,竹木扎制,民间普用水运工具。民国27至32年县境黄泛区主要交通工具,平时水面捕捞随用随扎。
〔船〕船有木帆船和机动船。木帆船通常行驶或停泊于县境河段有沙船(二桅三桅船,习称对两划)、大捕、钓艚等10多种,篷桅、披水、舵链锚、深仓廒头、锁铺黄板俱全。渡船、划子(单、双棹)无篷桅披水。吨位8—20,20吨以上鲜见。1962年前,机动船有小火轮、拖轮等。1967年后出现挂桨机船。历代靠人力风力水力行驶的木帆船始向机动挂桨船发展。1985年拥有挂桨机船24艘(877吨位)、驳船41艘(2238吨位)、拖轮5条、自航船50多只。
三客货运输
〔货运〕颍河西起豫中东注于淮,县境货物吞吐多赖其承负。民国27年前,常有船来筏往,而货运量甚小。民国28年后日本侵略军先后侵占津浦、陇海两铁路,沿线诸要镇相继失陷,陆运中阻,沙河水运一度兴盛。木帆船日航行于正阳关、漯河之间不下500余只。货运以盐粮、烟草、五金、皮毛、竹木山窑、日用百杂为多,除船民承运外,尚有官办船排。界首驿运站水运线东至正阳关,拥有木船117只,(据记载民国32年8月份货运2449.85吨),以阜阳为中心分上下两段,货运按段每60公斤每公里运价0.70元(国民党币),运程不足一段按一段计价。小火轮货运由正阳关至界首京货每担(100市斤)运价110元,杂货(红白糖、煤油等)90元,粮食每包(100公斤)60元。河南省叶界线界首驿运站水运线—漯河、许昌以上,货运粮食、煤炭、山窑迷信品(焚香、烧纸等)居多。运价一般按下水运价加1/3。
1950年6月,界首港民船运输公司成立,隶属淮河航务管理局,专司水上营运。界首港船民编队分组,公司统一管理,安排运量运向,以实物(粮食)吨公里计酬,后改为货币。自此,船民结束自寻货源无货停航的困窘局面。1956年3月成立水上颍光一二三3个运输合作社,推行以实载吨位计分,统一核算,按分分配。年底完成货运量2.15万吨,货运周转量284.84万吨公里。1957年6月,3个运输合作社联成木帆船卫星高级合作社,变实载吨位记分制为统一调度、统一核算月终结帐。230只船(865吨位)全年完成货运量3.68吨,货运周转量376.4万吨公里。1958年大炼钢铁,运输工具由县指挥部调度,抽调200只木船参加凤台炼钢(县驻外机构),全年完成货运量4.81万吨,货运周转量442.76万吨公里。1960年货源足,水位正常,全社214只船(2188吨位)开展劳动竞赛,年底完成运量9.13万吨,周转量487.85万吨公里。1962年后,由于体制几经变动兼受自然灾害影响,水路上游切断,下游受控,致使水运命遇厄运,县港船民生活受威胁。水上公社(今水运公司)组织机挂船和部分木帆船改道寻找货源,大部分木帆船因常年失修而困港停航,船民转业上岸谋生。1978年后,水运业有了发展,木帆船全安装挂桨机,驶入长江。1985年完成货运量30.76万吨,货物周转量113.44万吨公里。
界首县水路货运(几个年份)指标完成情况表

〔客运〕民国28年前,县内河客运量小,少数商旅多乘货运船或小型客运木帆船。民国32年每人每公里0.30元按里程计价。上行旅客鲜有。民国28年秋,蚌埠长淮轮业公票处迁至界首镇后始有“江安”、“嘉鄂”、“飞鲸”、“恒发”小火轮航驶于界首、正阳关之间,每3日开航一次。客运船分“官仓”、“烟篷”,票价不等。此外尚有“丰乐河”(豫省船)轮往返于界首、周口之间,沙河警备司令部船舶管理处统一经管。
1951年轮船由淮河航运管理局经管,每日与阜阳对开一班,以人/公里为单位按里程计价,每公里0.024元,另加2%保险费。军人为全票的95%,儿童半票。1956年客运量1.3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06.91万人公里。1961年客运量2.03万人,客运周转量131.00万人公里。1967年因颍河上游建闸控水,县境内水位不稳,致使轮船停航。
界首轮业价目表(民国32年12月烟篷价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