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明、清时期界沟集(今县城)即有专司商货件装卸搬运工人,时无组织形式。中华民国成立后,集市商业渐兴,货物吞吐量日增,民国13年搬运装卸工人增到64人,且有组织,名“脚夫”,设老总管理业务,分工派活,结算分帐,老总扣留总收入的8%,余下按人计件分配,一日或隔日一清。劳动强度大,工人收入低。民国26年成立起卸公会,设理事5人司业务,会址玉皇街(今前进路)。民国27年后三镇商业一时繁荣,货件周转加快,三镇搬运装卸工人发展到八九百人。民国30年名为装卸公会,属沙河警备司令部财务管理委员会辖管。三镇各设分会,独立核算。公会提取总收入的20%至30%,工人按件分配,日收入微薄。若遭遇公差(党政军拉夫)分文不取,挨打受骂司空常事。青年工不甘忍辱受欺,常伺机反抗。民国31年装卸工程柱邦等在一次为船舶管理处搬运食盐中和监运警察发生冲突,打伤4名警察。民国34年后,三镇商业萧条,装卸工人日减。1948年界首市组建搬运工会,3区(时行政区划,即1镇为1区)各设分工会,830工人始有自己的组织。1950年界首市搬运站诞生,长、短途分设,480名工人编搬运队3个(1区1个队),搬运工资以实物(面粉)按件计酬,由站统一结算拆帐平均分配。站提留总额的20%作上缴税金及公共积累。1952年农村土地改革,部分工人回乡分田,装卸工人剩下200多人。1953年搬运站添置工具,一改历年肩扛背驮为平板车运。1959年9月,长途、马车社、驳渡合并成立界首人民运输公社,1961年5月公社分解后为搬运站,6月易名搬运公司。1966年颍河水位低,船只断航,装卸业受其影响,部分工人外出谋生。1969年搬运站筹资兴建码头拉坡机,装卸轻便省力。1972年按城区方位建装卸点6个:土杂公司二库、河南岸煤厂、张庄粮站、化肥厂、煤建公司、葡萄酒厂。站统一调度,分点装卸理货。1978年后推行定点责任承包,站与企业单位协商承包到人,装卸理货应时方便,工人收入基本稳定。工人劳动报酬为总收入的75%,淡季不低于70%,1985年全公司有职工218人,平板车180辆,大小货运汽车8辆,92个吨位,机动三轮和拖拉机11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