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西汉汝阴侯墓又称双古堆汉墓。位于阜阳市区西南1公里阜阳飞机场西侧罗庄村内。封土堆原高20米,东西长约100多米,南北宽70多米,双顶。1977年7月,阜阳地区博物馆会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阜阳县文化局,对墓葬进行发掘清理。根据墓中出土的漆器、铜器上“女阴侯”铭文和“十一年”纪年,对照《史记》、《汉书》,知双古堆为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及其妻子的墓。
两墓东西并列,均为长方形积炭木木郭墓、单木郭单棺,木郭室内棺木外划分为享堂(头箱)和边箱几个部分,便于放置随葬物品和祭奠礼器。两墓出土漆、铜、铁、陶及金、银器等文物390多件。漆器中最具价值的是六木任木式盘、太乙九宫占盘和二十八宿圆盘,后两种为中国考古中首次发现。墓中还出土九千余片竹简和三块木牍,内容包括《苍颉篇》、《诗经》、《周易》、《年表》等近20种古代文献。
汝阴侯墓入葬时间明确,随葬器物品类丰富,为中国汉代考古的分区分期研究和其它专题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曹操宗族墓群位于亳县城南郊,主要包括曹四孤堆、马园西墓群、袁牌坊南墓群、刘家孤堆、董园村1号墓、2号墓、观音山孤堆、元宝坑1号墓、薛家孤堆、姜家孤堆等,分布面积约达10平方公里。
据《水经注·阴沟水》记载,在谯城(今亳县)南城侧分布有曹腾(曹操祖父)、曹嵩(曹操父)、曹褒(官颍川太守)、曹炽(官长水校尉)、曹胤等人的墓葬。近年经发掘又发现了曹鼎(吴郡太守)、曹鸾(永昌郡太守)、曹勋(山阳郡太守)、曹宪(曹操之女)等人的墓葬。
董园村1号墓,为多室砖墓。出土银缕玉衣1件,铜缕玉衣1件及其它文物。经考证为曹腾墓。董园村2号墓,为多室石砌墓,墓室宏大、雕缕精细。出土铜缕玉衣1件,玉枕1件,其它文物多件。两座墓历史上均曾被盗。《后汉书·礼仪志》载:天子玉衣为金缕,诸侯王和始封列侯为银缕,其它贵族的玉衣为铜缕。这两座墓出土的玉衣与墓主人身份是吻合的。
曹操宗族墓还出土300余章墓砖刻辞,内容丰富,有1章用五言诗写下的刻辞:“人谓壁作乐,作壁正独苦,却来却行壁,反是怒皇天。”鲜明地表达了劳动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思想。这些刻辞的书体,既有汉代常见的篆书、隶书和不常见的章草,又有今草和真书、行书。
曹四孤堆,尚未发掘,孤堆为南北排列,每座孤堆高6米,占地2000平方米,如此巨大的墓葬封土堆,其主人的身份地位之显赫,自不待言。现已辟为亳县旅游景点。
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曹四孤堆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于、刘、黄三古堆西汉墓葬。位于界首县光武镇西北1至4公里地段,3处6座,呈双并立,东西相对。
于古堆位于小黄乡于古堆村东首,分东西2座。西座封土堆已夷为平地;东座原高7.5米,面积3000平方米,现存面积1024平方米。
刘古堆位于小黄乡刘寨村后100米处。分东西2座。东座封土堆原高7米,面积3000平方米,因历年取土,现已成池;西座仍高7米,面积缩为880平方米。
黄古堆位于邴集乡黄古堆村后200米处。分东西2座。西座现高7.5米,面积为990平方米;东座现高7.5米,面积为1170平方米。
从出土坐陶俑形制特点、覆斗式封土堆形状以及三古堆均邻近新阳城的地望因素,推测三古堆为西汉墓葬,很可能是汉高祖刘邦所封新阳侯吕清家族墓。
1982年9月,界首县人民政府公布于、刘、黄三古堆为界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常墓位于蒙城县城北15公里,蒙(城)徐(州)公路西侧,芮集古堆上。
王常,字颜卿,汉颍川舞阳(今河南省舞阳县)人,为刘秀部将,战功卓著。曾封山桑(今蒙城县境)侯,拜横野大将军,谥节侯。
王常墓建在芮集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上,保存完好。1985年10月,蒙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蒙城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嵇康墓位于涡阳城东北30公里石弓山南麓。
嵇康(公元224—263年),字叔夜,三国曹魏人,祖籍会稽,因先世避难迁居于铚(今安徽濉溪)。官至中散大夫,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他与同世名士阮咸、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为友,常会聚于竹林之下,时称“竹林七贤”。因政治上拥护曹魏,反对司马氏集团篡权,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前,他拒绝了3000名太学士的营救,索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音韵如常,神色安然。死后葬于此地。
亳州隋墓位于亳县涡河北岸丁瓦房窑厂。1973年3月、9月分别发掘了2座隋墓,出土了一批文物。
1号隋墓为长方形单室砖墓。据出土墓志铭得知,墓主人名爽字文智、河南修武人。生前封午城男,后迁大行台军正。卒于北魏永熙二年(公元533年),隋大业三年(公元604年)迁葬于亳州。
该墓出土随葬陶俑17件,其中包括骑俑、甲胄武士俑、文官俑、胡人俑、鸟身人俑等。出土载物骆驼俑和战马俑各1件,以及瓷器、陶器等。该墓出土的骆驼俑,高大稳健,背部满载丝绸卷和粮食。古代亳州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产地,尤以精美的“万寿丝”倍受时人青睐。骆驼俑的出土,为研究亳州丝绸生产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也是“丝绸之路”东渐亳州的见证;出土的胡人俑,对研究胡、汉关系很有价值。
2号隋墓,为方形弧壁砖室墓,墓壁上砌有壁龛。据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得知,墓主人名王干,太原人,曾任亳州总管府参军。卒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8年),开皇二十年(公元601年)由太原迁葬亳州。
该墓随葬器物比较丰富,计有瓷器、铜器、陶器、石器等。其中随葬乐舞俑10余件,皆著长裙,肩披帛,神态各异,动作优美。出土的仆俑、动物俑无不生动传神,惟妙惟肖。
高琼墓位于蒙城县齐山西南麓。《蒙城县志》载:高琼,燕人,徙蒙城,少勇敢。宋太祖擢御龙直指挥使。屡立战功,褒大将军节度使。死后追封卫国武烈王,葬齐山之麓。
婆婆冢位于阜阳市区东南2.5公里。《颍州志》载:“相传宋金大战时,一爱国老妪为宋军烧茶济渴,死后,宋将韩士忠使军士负土成冢。明嘉靖时,有荷锄平之者,中皆铁器,不可破。”《阜阳县志》载:“墓北曾挖出铜锥七个,筒状柄,长一尺多,三楞形。”据考为宋代兵器。大概是宋军将士为悼念这位献身抗金的老人而葬的。
婆婆冢于1959年列为阜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阜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储珊墓位于阜阳市颍州西湖故址东南隅。
储珊,明颍州城南人,弘治已未进士,授清江知县,迁河南道巡按,旋升浙江佥事。曾校正明成化刘节纂修的《颍州志》6卷。
上一篇:第一节 古遗址
下一篇:第三节 古建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