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管理体系
1952年7月阜阳专员公署在财政经济委员会内设立计划统计科,不定期收集一些统计数据和资料,为计划的编制提供依据。1953年1月8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充实统计机构,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后,1954年11月成立阜阳专员公署计划统计科,区内各县计划统计部门也相继成立。1955年8月统计与计划分开,成立阜阳专员公署统计科,逐步形成专门的统计工作体系。
1962年专区统计部门按系统划归省统计局垂直领导,改为安徽省统计局阜阳专区办事处。1964年5月5日又下放给地区管理,成立阜阳专员公署统计局。“文化大革命”期间,统计局并入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经济计划小组,1982年2月恢复原机构,成立阜阳地区行政公署统计局。
二、统计报表
统计报表制度始于1952年,当时根据国家和省的规定,首先对农业、林业、水产、水利、气象、国营农场等单位实行季报、年报制度。同年9月在工业方面,又根据全国统一的部署第一次汇总上报了《阜阳专区1952上半年工厂企业统计汇总表》。主要项目指标有国营、公私合营、私营工厂企业的政治、组织与资金情况的统计。《阜阳专区1952年上半年基层分工厂情况统计报表》。主要项目指标有工厂性质、职工人数、政治情况、组织情况、资金总额等。年终汇总年度统计报表,主要项目指标有分专、县、市所属公营、合营、私营工厂企业调查表,包括企业名称、地址、主管部门、职工人数和主要产品产量等。进入“一五”计划时期,1955年开始建立物资方面的统计报表,主要内容是:基本建设所用材料收支和结存报表,具体品种有大、中、小型钢材、线材、水泥、原木、锯材、砖瓦、石灰等;生产用原材料、燃料收入与结存量年报表。农业统计报表增加了农业互助合作社组织基本情况指标和开始建立农民家庭经济收支调查制度;工业统计报表增加了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小型工业企业总产值计划完成情况;商业贸易统计报表增加了社商1表,私社商1表、私商综1表3种季报、年报。前两种表的主要内容,包括纯商业机构的商品批发额及零售额公私比重,主要反映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国家资本主义商业及私营商业改造和发展情况,其附表主要反映国营商业各系统的批发及零售额情况;第3种和商综1表主要反映私营商业中各行业安排改造情况。另外还有贸综月三、月六、月七等3种月报。贸综月3表主要反映商业系统各专业公司及地方国营公司销售总值计划执行情况;月6表主要反映粮食系统各种购销计划执行情况;月7表主要反映供销社零售、收购、及批发计划执行情况等。1958、1959两年,又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国营商业购、销、调存季报、年报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1976年,开始建立工业经济效益分析年报制度,主要内容是,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建立净产值和主要财务成本指标统计。在净产值中按经济类型、轻重工业和构成三项分组;在财务成本指标中设立企业单位数,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税金,年末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定额流动资金、全年平均余额、盈利企业单位数和利润总额;亏埙企业单位数和亏损总额,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等指标。1980年农业增加了收益分配报表制度,除包括原有的农、林、牧、副、渔业指标外增添农村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和服务行业,以全面反映农村生产、流通收益分配和消费的情况。1981年,商业、物资等部门增加了价值量指标并在城镇集体建立商业购销存总额统计。
1985年,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专业统计报表,按省统计局规定,汇总上报的统计报表有: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业的产品产量等25个指标)分季节报和年报制度;工业(包括轻工业、重工业、全民工业、集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的产品产量、财务等55个指标)分月报、季报和年报;商业(包括粮食、供销、外贸、农机、医药、木材、燃料等单位的全民商业的购、销、存总值、总量、商品零售额、商业网点等指标)分月报、季报、年报;有执行年报、季报、月报的劳动工资、财政、税务、金融、物资、固定资产投资等,综合平衡的各项指标和人口、计划生育、科学、教育、卫生、民政、新闻广播、体育等方面均执行年报统计制度。
三、统计调查
1、普查
1950年3月,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进行建国后的第一次工业普查,调查统计的范围是:公营、公私合营及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工矿企业;调查统计的对象不论有无动力设备、不分规模大小,均在调查统计之列,调查的标准时间为1949年,动态指标是全年的情况,静态指标是年底的数字。调查期限,基层单位规定为1950年4月至8月。区内调查结果,全区1949年共有公营、私营工业企业84个,其中公营企业6个,私营工业企业78个。个体手工业者12451户。工业总值为3564万元(1957年不变价格)其中:轻工业产值为3534万元,重工业产值为30万元。
1952年,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业大普查。当年统计的全区耕地面积为2220.34万亩,牲畜91.72万头,138.27万农户,617.84万人,粮食总产170.55万吨,油料总产2.92万吨,棉花总产7715吨等。
1953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人口调查登记的决定和政务院发布的《为准备普选进行全国人口登记的指示》以及《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以1953年6月30日24时为标准调查登记时间。普查结果阜阳地区实有人口7097050人(含凤台县),其中:男3657724人,女3439326人。1964年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全区实有人口6919330人(含凤台县),其中:男3485811人,女3433519人。
1978年6月对全区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情况进行调查,共有科技人员966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820人。
1982年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其结果全区总人口为10489801人(不含凤台)其中:男5339711人,女5150090人。总人口中汉族10413056人,少数民族76744人;具有大学或相当大学文化程度14312人,高中程度315849人,初中程度1138838人,小学程度2608452人,文盲4790260人。
1985年,地区根据国务院“关于认真做好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对全区的工业经济状况(包括产、供、销、人、财、物),工业设备的技术状况,经济效益,工业结构和职工状况进行了调查。
2、抽样调查
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在全国范围内采用科学、多阶段、分层次随机抽样的办法,抽选一定比例的农户进行农民家计收支调查。1955年,省共抽阜阳地区9个县、9个乡、198个农户,对1954年前的农民家计收支进行了一次性的调查统计。1956年,全区又增加到11个点。1978年省成立农调队,全区被抽6个县600户,作为家计调查对象。1984年省农调队样本轮换又增加到7个县700户。1985年,根据省统计局的部署,地区决定成立农村简易抽样调查队。由于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科学,内容丰富,数据可靠,多年来取得各种抽样调查资料,对提高当地党政领导机关研究政策、指导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四、统计分析
1956年地区统计部门汇总整理了1949年至1956年的统计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全区的行政概况、气象、水文、土地、人口、劳动力,农林牧副渔业产品产量,自然灾害情况和农业生产组织、工业生产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和1953年人口普查资料。
1957年编印了《阜阳专区1956年农户收支调查分析报告》、《阜阳专区解放后几年来农民生活变化初步分析报告》、《阜阳专区历年人口增长分析报告》、以及1957年一、二、三季度农家收入调查分析报告等6篇材料,提供党政领导了解情况和决策。1975年工业统计专业调查编印了《1974年全区工业企业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分析报告》,这篇报告,总结经验,指出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1978年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统计工作得到重视,统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提高。当年在工业、农业、商业、物资、基建等专业,采用统计指数分析法,编写统计调查报告9篇,统计分析资料20篇。这时农业季节性的定期分析更加完善;工业月份的定期分析已形成制度。1984年全国统计工作会议后,强化服务功能,地区统计局开始改变过去只为上级统计部门服务的做法,转向为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大量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各种统计资料,不仅把编写统计分析列入重要内容,而且对各县市编定的统计分析报告,实行记分考核。1985年地区统计局共编定统计分析资料57篇,比上年增长78%,而且质量有很大提高。
为了及时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情况,除积极开展统计分析外,还提供多种服务,如1963年汇总整理了1949年至1962年《阜阳专区农业生产统计资料》,资料内容分13个部份,有自然概况,综合指标,农业生产组织,农、林、牧、副、渔业生产产品产量,全民所有制场、站发展和水利气象。发印500册给各县市和地直各部门使用。
1971年6月至1973年9月,由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组经济计划小组整理汇总了1949年至1970年《阜阳地区国民经济统计资料》、《阜阳地区农林水气统计资料》、《阜阳地区财会贸易统计资料》、《阜阳地区工交邮电统计资料》、《阜阳地区基物文劳统计资料》,共5个分册。其中第一分册为全区综合资料,第二至五册为分县资料。
1989年为了充分反映和广泛宣传建国40周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果,配合国家统计局编辑《奋斗的40年》和省统计局《光辉的40年》系列统计资料书。阜阳地区编辑印刷了《前进的40年》系列资料。为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了统计服务,为党政领导及时掌握情况、指导工作,提供了大量信息和依据。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