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方言
1.语系
本县地处安徽省东北部,属北方方言中原官话区郑曹语片的土话之一,50年代进行方言调查时划归阜宿方言区。本县方言除具有阜宿方言的特点外,还具有特殊性、区域性和迁移性。特殊性:本县与江苏省睢宁县、铜山县,以及本省宿县、泗县、固镇县毗邻,地形狭长,东西部差别小,南北部差别较大。个别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相比,音素读音完全不同,普通话里没有相应的汉字来表示,也没有相应的词来解释;区域性:本县方言内部稍有差异,大致可分为灵南(县城以南)、灵城(县城及城郊周围地区)和灵北(浍沟区禅堂乡以北)3个方言小区,小区与小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有些词的意义灵南、灵北恰恰相反;迁移性:本县方言有向普通话靠拢的趋势。灵城方言小区个别的词的使用逐渐向四周延伸,灵北方言小区的边远地区使用的词语有的逐步被淘汰。
2.语音
(1)声母。本县方言共有声母23个。

(2)韵母。本县方言韵母分为单元音、复元音、鼻音尾3类,共有36个。

(3)声调。本县方言单词调共有4个:
阴平212阳平55上声35去声53
本县方言阴平为一低调,略先降后升,但不到212;阳平为一高调,记为55;上声实际调值为24,这里记为35;去声较普通话第四调短,这里记为53。轻声有两种:一是只有轻声一读,约相当于“3”;一是有固定调,在连续变调中读为轻声。
(4)声韵配合。本县方言配合情况如下:

上述韵母按开、齐、合、撮四呼排列,声母按同部位排列。“+”表示该呼韵都可或大部分可与该行声母相拼;“O”表示该呼韵母不与该行声母相拼,如有个别韵母可拼,则写出之。
(5)方言韵母与普通话韵母对应关系。
以下括号外为普通话韵母,括号内为宽式音标。

(6)方言与普通话声调对应关系。

本县方言古音调演化是平分阴、阳,浊上音归去声,入音归平声,与普通话声调演变不尽一致。因此今人说普通话需注意阴平、阳平和上声。
3.词汇
本县方言与普通话词汇相比词形词义基本相同,现将特殊词汇与普通话对照举例如下。方言注音右上方所标的①、②、③、④等数码系指方言的音调值,即:①—阴平,②—阳平,③—上声,④—去声,○—轻声。
本县方言
普通话
(1)自然

(2)植物

(3)动物

(4)日常生活

(5)身体

(6)称谓

(7)方位

(8)代词

(9)形容词

(10)副词

(11)介词

(12)量词

4.语法

(2)重叠。本县方言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方位词都可重叠。名词重叠主要是亲属称谓,格式为aa,如:“妈妈”。其他名词可以重叠的不多,只有“馍馍”等少数几个。量词单用也可重叠,格式为aa,如:“家家”,“户户”、“回回”、“顿顿”等。数词重叠较少,常见的只有“千千万万”。方位词可以重叠的有:“边”、“里”、“底”、“头”、“后”、“下”等。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为aa和aa的2类,如“慢慢”、“大大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格式有abb的、abb、aabb和a里ab4类,如:“稀烂烂”、“稀烂烂的”、“四四方方”、“糊里糊涂”。副词,单音节重叠,如:“将将”、“早早”等。双音节副词重叠较少,格式为aba,如:“拢共拢”。单音节动词重叠格式为aa,双音节动词重叠格式有aabb和abab2类,如:“打打骂骂”、“活动活动”。
(3)儿化。本县方言韵母基本上都可儿化:


(5)词序倒置。本县方言中,有两类常用句子中出现词序倒置现象。动宾倒置,如:“我家去”(我去家);“家去叫绳拿来”(去家把绳子拿来)。动补倒置,如:“我知不道”(我不知道);“认不识”(不认识)。
(6)人称代词没有独立的复数形式。本县方言人称代词比较有特色,没有独立的复数形式,这是其他方言所少见的。
纯粹的本县人称代词系统表

“俺”的用法有5种:表示单数时,等于“我”,如“俺上医院”(我上医院);表示复数时,等于“我们”、“咱们”,如“俺走”,“俺都去吃饭”,在俺后加“都”、“一齐”、“一起”等范围副词,以示与单数表示时的区别;表示领属时,等于“我的”、“我们的”,如“俺儿子上徐州去了”,“这是俺家”,有时在“俺”后面加“的”字,如“这是俺的家”;不表示说者本人,而指说话者的晚辈,如“你打俺,俺怎么得罪您的?”这里俺是指说话者的儿、孙辈;俺做宾语时常指晚辈或“我们”,如“您欺侮俺”(你欺侮我的儿、孙)。
“您”的用法有5种:表示单数时,等于“你”,如“您家搁哪了?”(你家在哪里?);表示复数时,等于“你们”,如“您可吃饭了?”(你们吃了饭没有?);表示领属时,等于“你的”、“你们的”,如“您大出差去了”。(你父亲出差出了),有时“您”后面加“的”字,如“这是您的工资”;“您”可指“你的”晚辈,如甲母对乙母说,“是您先打俺的,怎么说是俺先打您的?”(是你的孩子先打我的孩子,你怎么能说是我的孩子先打你的孩子呢?);“您”做宾语成分较少,只有出现像甲母与乙母对话那样句式时“您”才做宾语成分,一般情况下都用来做主语或定语。
“他”的用法与第一人称“俺”和第二人称“您”的用法相似,一般情况下复数用法都用“他”而不用“他们”,如“他走了”、“他几个走了”;若遇有长辈介绍晚辈的句式,则往往用“他们”表示,如“他们几个玩去了”。

本县人称代词系统比较起来是较古老的,同元、明时期许多用法一致或接近。
(7)文白异读。本县方言中的白话音与读书音的差异不太明显,除少数外,一般情况下辨认是比较困难的。下面是比较明显的文、白差异词:

二、谚语
1.农业谚语
八月麦,草上飞。
春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蝉喊豆子晚。
大暑前,小暑后,二暑夹当种绿豆。
饿死爷娘,不吃种粮。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吃锅巴。
秋耕深一寸,顶上一层粪。
人怕“忠厚”坏,稻怕棵里稗。
十月麦,泥里追。
秫秫除九遍,给麦都不换。
头伏萝卜二伏菜,头伏芝麻二伏豆。
夏至种黄豆,一天一夜扛榔头。
枣树发芽种棉花。该热不热,五谷不结。
立秋锄把丢。立秋三天遍地红。
麦怕胎里旱,又怕三月寒。
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年成。
秋分不分,拿刀割根。
头九尽,地韭长一寸。
小满不满,麦有一闪。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干红豆,烂小豆。
四月八日雨洒洒,高岗地里种芝麻。
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小麦必在水里捞。
四月十二下一阵,家家准备要饭棍。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
三九四九中心腊,河里冻死连毛鸭。
五九六九,河里开流。
七九八九,河边看柳。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单。
九九寒尽,春暖花开。
九九八十一,猫狗寻荫地。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烂泥改旱田,死泥变活田。
黑油土,土中王,百年不薄多打粮。
黄土掺黑土,增产一石五。
黄土上河土,一亩顶二亩。
碱地见了砂,好像孩子见了妈。
碱土压砂土,保苗不用补。
沙土拌黑土,一亩顶二亩。
暄土拌熟土,地力大如虎。
麦黄不要风,稻熟不要雨。
棉怕八月连阴雨。
天耽误收,人耽误丢。
扫帚响,粪堆长。 2.畜牧业谚语
保持暖圈,一天斤半。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添膘。
草膘料劲水精神。
饥不急喂,渴不急饮。
鸡抱鸡,二十一;
鸡抱鸭,二十八;
鸡抱鹅,一月往外挪。
驴打滚,牛倒沫,有病也不多。
母猪衔草,产期要到。
牛配前,马配后,驴配中间不得漏。
牛配早,马配迟,驴配中间正当时。
能走千里远,就怕一套撵。
能养隔墙猪,不养隔墙鸡。
你也打,他也揍,喂得再好也得瘦。
牝牛下牝牛,三年两犋牛。
秋雨如刀刮,瘦牛不瘦马。
入秋不加料,开春不顶套。
上买一张皮,下买四个蹄。
上坡要站,下坡要慢。
牲口一跑三分膘。
少给勤添,越吃越欢。
头歇轻,二歇倒,三歇使重套。
夏秋多割一筐草,省得冬天满湖跑。
夏喂湿,冬喂干。
有料无料,四角拌到。
饮马三提缰。
要吃蛋,粮来换。
3.林业谚语
高栽桐,低栽杨,柳树栽在洼地上。
家有百棵桐,一辈子不受穷。
人怕丧志伤心,树怕剥皮伤根。
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大它能吞,无雨它能吐。
山枣嫁大枣,满山都是宝。
树木全身都是宝,衣食住行少不了。
桃三杏四梨五年,小枣当年就还钱。
要想富,多栽树。
栽树要成功,切记别漏风。
4.测天谚语
(1)长期测天谚语
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
春风无雨秋分补。
春寒多有雨,夏寒断水流。
冬寒春雨多,冬暖春雨少,冬晚春寒夏雨多。
冬至一场风,夏至一场雨。
二月二湿了场,麦子谷子一把糠。
今收槐花明收麦。
惊蛰刮大风,冷到五月中。
惊蛰闻雷,小满发水。
雷打立春早,惊蛰雨不歇。
立夏不下,高挂犁耙。
立夏南风夏雨多。
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四月初三初四雨,麦从泥里取。
清明夜雨,连到谷雨。
五月南风发大水,六月南风井也干。
秋后雨水多,来年雨水缺。
霜打冬至前,来年雨连连;霜降被雨打,来年踩泥巴。
桃花落在烂泥里,麦子收在干土里;桃花落在干土里,麦子收在烂泥里。
头九二九下了雪,头伏二伏雨不缺。
头九下,九九下;头九晴,九九晴。
头九雨雪多,夏天雨水少。
一场春风,一场秋雨。
夜雾伴秋月,来年雹打春。
(2)短期测天谚语
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井断泉,秋起东风秋不论,冬起东风雪连天。
春雾当日晴,夏雾雨来临,秋雾凉风,冬雾雪。
东风湿,西风干,北风寒,南风暖。
东风下雨西风晴,再刮东风就不灵。
东虹日头西虹雨。
狗吃青草阴,猫吃青草晴。
旱刮东风不雨,涝刮西风不晴。
旱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久晴出现露,有雨在明后。
久晴大雾必转阴,久雨大雾将转晴。
久雨见星光,明日雨更狂。
雷打天顶雨不大,雷打天边大雨降。
雷声像拉磨,大风夹冰雹。
蚂蚁垒窝,蛇过道,燕子低飞雨来到。
蠓虫打脸有雨不远。
母鸡斗,天要漏。
云交云,雨淋淋。
日出眯猫眼,有雨不到晚。
日出有云杠,天气就要变。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天上挂絮云,地上有雨淋。
天上鱼鳞云,明日雨淋淋。
晚上星星稠,明天热死牛。
西北黄云现,冰雹在眼前。
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早上下雨当日晴,晚上下雨到天明。
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早雾晴,晚雾阴。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其他谚语
饱汉不知饿汉饥,骑驴不知步难行。
补屋趁天晴,读书趁年青。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
逮鱼摸虾一顿饭。
过头事不做,过头话不说。
好花开不败,好事说不坏。
良言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要吃饭,得流汗。
三、歇后语
矮子踩高跷——取长补短。
矮子上山——步步登高。
八月里的石榴——红透了。
八月里的天气——一会晴,一会阴。
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
霸王别姬——迫不得已。
半夜里生孩子——害(亥)人。
裤子改围嘴子——臭一圈子。
白芋秧子烤火——甜不嗍的脸。
扁担上睡觉——翻不了身。
菜园里的辘轳——任人摆布。
曹操的心——多疑。
草帽子烂顶——露头了。
吃腊条屙牛笼嘴子——肚里编的。
吃屎的狗——离不开茅厕。
刀子嘴豆腐心——假厉害。
电话总机——耳听八方。
独眼龙赶考——一言(眼)难尽(进)。
断线的风筝——下落不明。
董永娶七仙女——喜从天降。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
公鸡头上长肉块——大小是个官(冠)。
狗进茅厕——文(闻)进文(闻)出。
狗咬叫化子——畜牲欺人。
罐子打掉耳——别提了。
光腚扛秫秸——里外夹皮。
过河拆桥——不顾后人。
和尚的木鱼子——挨打货。
孙悟空登基——非人君主。
后娘打孩子——暗中使劲。
黄狼子趴在磨碾上——死充大尾巴驴。
黄连树下吹笛子——苦中求乐。
饥饿虱子——死叮。
见兔子撒鹰——稳剋着。
贱价买老驴——自夸其(骑)得。
脚脖子拴绳——拉倒。
井里打锣——有原因(圆音)。
老奶奶学绣花——老来发愤。
老母猪衔烧火棍——一嘴胡柴。
老牛掉井里——有劲使不上。
老式窗户——条条框框多。
梁头底下柱子——暗使劲。
聋子开收音机——充而(耳)不闻。
路旁吃甜瓜——甩种。
罗锅上山——钱(前)心重。
蚂蚁拖蚂蚱——齐心合力。
麻袋片子绣花——底子差。
媒人的话——两头瞒。
庙里的菩萨——木雕泥塑。
庙台上长草——慌(荒)了神。
木匠的刨子——好管不平的地方。
浴池里捣猛子——不知深浅。
墙壁上挂门帘——没门。
荞麦面包饺子——皮黑心里好。
三斤半鸭子二斤半嘴——就凭嘴了。
三九天穿单衣——抖起来了。
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石灰泥墙——表面光。
宋江的军师——无(吴)用。
塑料制花——常开不谢。
抬着棺材上战场——拼了!
铁棒制针——全靠磨工。
头上顶孩子——举人。
兔子拉车——连蹦带跳。
问客杀鸡——不是真心实意。
包公断案——六亲不认。
屋里挂钟馗——避邪。
屋檐下的溜溜——根子在上头。
下雨不打伞——临(淋)着你了。
香炉前打喷嚏——碰了一鼻子灰。
鞋子没了底——脚踏实地。
兄弟分家财——便宜不出外。
秀才的钱褡子——书呆(袋)子。
牙缝里剔肉——解不了馋。
哑巴结婚——喜不可言。
羊群里跑出驴来——就显你个子大!
一分钱掰成两半个花——会过日子。
张果老倒骑驴——只向后看。
钟馗改行——不管邪事。
钟馗开饭馆——鬼不敢上门。
上一篇:第一节 习 俗
下一篇:第三节 宗 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