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农场
西关农场:建于1949年秋,主要进行农作物的试验、示范工作。1969年底撤销,场地分别交给三湾公社的三湾大队,城关镇的西关大队以及县兵役局,场房交县物资局使用。
小朱圩农场:建于1952年春,属西关农场的分场。主要进行水稻的提纯复壮试验。1958年,改为县初级农校,主要培养农业技术人员和财会人员。
黄圩棉场:坐落在城西北60华里,耕地420亩,1952年初建时为西关农场的分场。195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单独核算,直属农林局领导。为全县棉花良种基地。1973年,棉花发生枯萎病。1984年,皮棉总产4.2万斤;兼种麦、豆产量15万斤,总产值10.4万元。

二、洋城湖农作物示范良种场
坐落在城西25华里的洋城湖。建于1964年,由长沟区的小农场、三湾公社小农场和水利局的小农场合并而成。初有耕地400亩,后经开垦扩大到5500亩。1969年拨出600亩给苗圃站,1971年又拨出1000亩建立种畜场。1970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现名。1985年有可耕地3000余亩,职工238人,担负小麦,大豆原种繁殖任务。从1974年起,先后培育出“博爱7422”、“安农7959”、“雁翅9号”,大豆“跃进5号”等麦豆新品种,为农村提供693万斤优良品种。
三、小桂庄豆麦良种场
在城西40华里处,有可耕地900亩,职工76人。建于1977年1月,原名小桂庄棉花原种场(俗称新棉场)。后因地势太洼,土质不良,不宜作棉花良种试验。1981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改现名。1984年,麦、豆总产量24万斤。

四、傅湖园艺场
坐落在城西南45华里处,建于1966年。次年在开垦的荒地上,植果树(苹果和梨)925亩,有职工110人,专门从事果园生产。1972年开始挂果。1984年,鲜果总产量25万斤,1985年达30万斤。

五、家畜配种站
建于1952年,初附设在西关农场。当时有秦川种牛2头,苏蒙杂交马1匹,关东驴1头,约克夏、巴克夏种猪各1头。1955年初,场、站分设,正式建立“泗县家畜配种站”。配站长1人,工人2名。1964年,站址移至城北小仇庄(原化工厂地址),站长1人,工人3名,站房16间,并购置显微镜1台,增添南洋牛2头,米子驴1头,荣昌猪1头,新疆细毛羊2只。每年配种800~1000头。1969年,站址又迁至东关外原农干校校址。1971~1983年,除站长1人,技术干部1人外,工人保持7~9人。现有房舍40间,另有猪圈8间,饲养棚24间。有种牛2头,种马3匹,种猪3头,种羊2只。主要设备有:消毒器、激光器、电冰箱、干燥箱各1台,牛、马输精器各1套,液氮罐10升、3升各1个,产科简单医疗器械1套。每年配种1000~1200头,其中驴马人工授精67头,牛冻配37次。1985年配种2429头,其中有牛冷配483头,驴人工授精453头。
下一篇:第六节 蚕桑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