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刑事检察
1980年4月,市检察院开始受理公安机关提请逮捕的案犯,至1982年1月经过认真审查,批准逮捕的案犯,占受理数的83.9%。其中抢劫、强奸、轮奸和其它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现行犯占67%,其它刑事犯占33%。
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案92件,128人,审结77件,111人,其中决定起诉的67件99人,占受理数的72.8%。
受理省第三监狱移送起诉加刑案件18件,22人,经审查决定起诉并进行庭审的12人,占54%。
自1982年1月至1984年5月在提起公诉的案件中,经过法院开庭审理作有罪判决的占99%。另外扩捕4人,追诉1人,依法提起抗诉的2件2人。
1983年8月以后,贯彻“从重、从快”的方针,坚决打击杀人、强奸、抢劫、爆炸、重大盗窃、重大流氓、拐卖人口等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社会治安情况明显好转。1983年8月至12月,全市刑事案件发生数比1982年同期下降50%。
1984年6月至1985年底,经过认真审查,共批准逮捕的人犯,占公安机关提请逮捕人犯的90.4%,不批捕的占受理人犯数的9.6%。在批捕的人犯中,属于重点打击的七种对象约占批捕人数的20%,重大案件约占31%。
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案172件、264人。经审查起诉140件、213人,占受理卷的81.4%、占受理人犯的80.7%;免予起诉15件、20人;不起诉6件、6人;退查1件,1人;移送地区分院起诉10件、24人。另外,抗诉1件、1人。
1985年,动员社会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并对免诉人员进行调查回访,所有免诉人员均未重新犯罪。
二、经济检察
1980年4月至1981年底,共受理经济案件16件、26人,依法立案侦查的7件、18人。其中提起公诉的7人,免予起诉的7人,不予起诉、建议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4人,为国家共挽回经济损失5.6万余元。支持和配合税务部门追补税款14万余元。在查处的经济案件中,突出表现在贪污、行贿受贿、盗伐滥伐林木、破坏水产资源、偷税抗税和重大责任事故等方面。这些案件的特点是内外勾结、团伙作案,多种犯罪交织在一起。有些案件发生在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内部。
1982年至1984年5月,全市打击经济犯罪的锋芒对准贪污受贿、投机诈骗和盗窃国家集体财产等严重犯罪分子。共受理各类经济案卷25件,其中立案侦察17件、21人,决定逮捕12人,依法起诉11人,挽回经济损失10.88万元,木材80立方米。在打击经济犯罪斗争中,坚持查处数额大、破坏性大、腐蚀性大以及涉及发案单位负责人的大案要案。
1984年6月至1985年底,经济案件的特点是行贿、索贿、受贿趋于公开化;贪污、投机诈骗发案率激增;内外勾结,相互利用。经济犯罪利用不正之风,不正之风掩盖经济犯罪。共受理32件、52人,立案侦察18件、20人。决定起诉6件、7人,免诉6件、6人,待结6件、7人。挽回经济损失18万元、粮食18.53万斤。
1985年受理案件比1984年增长60%,1985年立案侦察案件比1984年增加一倍。
城西乡张仙庙村张××在1980年任生产队长期间乱支滥用集体售地款4870.41元,还私售集体水缸13口收款360元,私售红砖收款368.82元,私售地皮收款214.40元,一概未交集体。
1981年7月,经原公社、大队负责人核查后,要求张××3年内还清欠款,逾期不还,将其4间新瓦房抵押。但由于多种原因和张本人耍赖推诿,一拖5年没有兑现。1985年7月,市检察院严斥张的贪污行为,勒令其限期退还。张表示要痛改前非,并于5日内还清了全部欠款5813.63元。
三、监所检察和法纪检察
市人民检察院成立以来,依法对看守所羁押和释放人犯、执行刑事判决和裁定、管理教育和改造实行监督,并受理监狱、劳改单位或看守所侦查终结后移送的案件,以及人犯及其家属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申诉。省第三监狱座落在市区内,受上级委托由市检察院负责检察。市检察院指定专人负责,做到一月大检察,不定期小检察。节日会同公、法、司联合检察,特殊情况及时检察。1984年进行各种形式检察86次。通过监所检察,发现有收押手续不全和超过法定办案期限及久押未解决的案件均及时催办。对在押犯中重新犯罪和抗拒改造的分子,均依法起诉,经法院审判,从严惩处。1981至1982两年,起诉14件15人,1983年起诉42件42人,1984年受理20件23人,经审查起诉13件14人,免于起诉2件2人,撤诉5件7人。1985年受理5件5人,经审查起诉4件4人,建议监所自处1件1人。
1982年,市人民检察院成立法纪检察科,至1985年,共直接受理违法违纪案件154件,其中有非法拘禁、非法搜查、刑讯逼供、渎职等多种情况,经市检察院审查后,立案侦察16件,决定起诉14人。对虽有犯法行为,但不构成犯罪的案件,则送有关部门作行政处理。
上一篇:第一节 公安
下一篇:第三节 审判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