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婚嫁
旧式联姻程序的第一步是说媒。一般是由男方请媒人至女方家去说合,如双方同意联姻,即由算命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推算有无相克,是否吉利。萧县、砀山一带叫“合年命”,迷信色彩很浓。如属相相克,皆不能成婚;反之则可联姻,随遣媒人传换庚贴,此贴叫“启柬”,实际是婚约。订婚之日,男家和女家须各备酒席宴请媒人。
男方向女方送聘礼(或叫彩礼)叫行聘,俗称“过礼”、“过红”、“过启”。最初大都为象征性礼品。如扎腿带子两付(取带子之意)、两包针、两裹红丝线、六尺红布及少许首饰;泗县一带兴备大糕十条等,把礼品包在一红布包皮里,由媒人送至女家;萧县一带是将首饰放在小红匣里,里面并放几个枣、栗子、取“早立子”的谐音。富有之家聘礼很重,多为贵重首饰及礼金,以显富裕阔绰。建国后,一度不讲究聘礼多少,但近几年,农村大要彩礼之风日盛,聘礼名堂越来越多,价值层层上涨,在城市,男女双方要求也越来越高,讲究“高档”开支,社会舆论正在疾呼改变这种状况。
婚礼之前,男方遣媒人向女方“讨生时”,选择婚期吉日,通知女方准备送嫁。媒人去女方“讨生时”要带男家准备的礼品,如酒、果品及猪肉等。迎娶之日,男家具礼品、鼓乐、花轿(今多以车代轿)去迎娶。旧时也有新郎坐轿去迎亲的,叫做“亲迎”。女家陪送嫁妆有桌、椅、柜、橱等家具。柜内装被褥衣物等。一应物件须凑个吉利数,有所谓巧八件、巧十三等。这要视经济状况而定。
新娘上轿时,穿大红衣裤,红布蒙头,上轿时脚不准着地,由其兄长抱在轿中或用椅子抬在轿中。鸣放鞭炮、奏鼓乐,新人则嘤嘤啜泣表示对父母的孝心,以报养育之恩。女方有送轿人,把轿送到男家附近方回。
男家,各门上贴喜对联,贴双喜,备酒席,收贺礼。轿到门前放鞭炮,新娘由女嫔扶出轿,叫“架新人”。有数对小女孩,手抱一红布扎盖的团瓶,碎步徐行,称“添胭粉”。院中用芦席(富有者用红毡)铺垫,中庭摆有天地桌,新娘与新郎共拜天地后由女嫔引新娘入洞房。
新娘、新郎给长辈磕头,称为“分大小”,受拜者要给磕头礼(钱)。
新娘的妯娌们用线将新娘脸上不规则的毛发拔掉,谓之“开脸”。以上婚俗,在宿县地区各县均有。只是时间上有早有晚。
新婚当晚,新房置一桌酒席,由妯娌们作陪,请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叫做“合卺酒”。闹房者喜闹一番,至深夜方散。
新娘在新婚后二日或三日入厨房做饭。
婚后,男方备礼和女方一同拜见岳父、母,叫做“回门”。
婚后18天或28天,新妇被娘家接回过些日子,叫“接对月”。
民国以来,提倡男女平等,自由恋爱,破除旧俗,文明结婚,但因旧婚俗的习惯及文化落后,包办婚姻依然大量存在。只有少数知识阶层,实行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建国后,颁布了新婚姻法,城乡男女的婚姻,须经过恋爱阶段,由相识而达到相爱,双方日渐接近,相互了解,情投意合,由相爱而至定婚。
民国起,在城镇知识阶层中,婚礼是采用文明结婚仪式,即邀请证婚人、主婚人、介绍人,拟定婚礼程序,司仪人按礼程进行。建国后,城乡结婚仪式,有采用文明结婚方式的,有采用新旧混合方式的,门贴对联和双喜,亲朋致贺,设宴酬宾。有的知识青年结婚,大多邀请亲友在一起,吃点喜糖,无所谓婚礼。近年来,流行旅行结婚,为了破除婚姻旧习俗,有的乡镇及工矿机关团体举行集体婚礼,办得既热闹、隆重又节约。十几对或几十对的新郎、新娘胸佩红花、手捧花束,鱼贯走进会堂,接到请帖的客人已等在那里,分别拥着新人入座,然后由主婚人(工会或共青团干部)、证婚人(有的为单位领导)和新婚夫妇代表讲话,礼成后,进行游艺联欢,尽欢而散。
为改变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之风,1986年7月,灵璧县杨疃区和所辖7个乡、66个行政村普遍成立了红白喜事改革协调会,以改革婚丧习俗。仅5个月时间,全区915家简办了红白喜事,791名女青年订婚不要彩礼,76对青年举行了集体婚礼。现灵璧县已成立县红白喜事协调会,在全县推广此做法。
二、丧葬
建国前,死者皆土葬,葬时行葬礼。定期成服、入殓、停柩于堂,向亲友报丧,亲友备纸马挽帐三牲等祭品前往吊唁。三日内,孝子每天三次到土地庙送汤水焚纸钱,俗称“典汤”。
出殡须择吉日,届时亲友毕集,设宴待客。富家有的请地方上有名望的人作“点主官”,聘请礼教先生(有功名的人)作司仪。为死者立个牌位,有的请僧、尼、道士念经、设坛、做斋、取法、取水、超度亡魂。
出殡前夕,进行“家奠礼”俗称“辞灵”。亲人依次跪拜奠祭后,拆除灵堂,亲人哭灵。出殡时,有的扎纸人、纸马等“社火”,着人执于棺前行走,并以吹鼓、仪仗做前导,至墓地落葬(墓地是事前请堪舆先生选定)。葬后,焚烧纸马什物,孝眷每晚送火于墓侧。过三日去“圆坟”,即给死者的坟墓修整土,有的地方在此期还要定期烧纸。延续一些时日,丧事才告结束。
建国后,虽不断提倡火葬,各县均设有火葬场,但土葬者依然普遍,尤其在农村。近来,旧时丧仪有所简化,又形成新旧混合的丧葬仪式,如既送花圈,又扎纸人纸马;臂缠黑纱,又带白布孝帽;取消了“箔块”却又以现金吊礼代替了“箔块”。
火葬者,人死后,发讣告,举行向遗体告别仪式,静默致哀,向死者家属慰问。遗体火化后,装入骨灰盒,开追悼会,家属及亲友均臂缠黑纱参加追悼会,会场正中悬挂死者遗像,像后安放骨灰盒,亲友敬献花圈。追悼会有主持人、致悼词人。会后,送骨灰盒安放于一定处所,整个丧仪简朴、肃穆。
上一篇:第一节 节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