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十一年(1922年),始有成人义务教育,县设义务教育委员会,区设学董,要求年满12至50岁的男女失学者均需入学。民国十八年(1929年),县设民众教育馆,兼管民众文化教育,设有平民夜校、妇女识字班等教育设施,主要在农村集镇进行,广大农村未能开展。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龙亢开办第一中山民校,入学儿童56人,成人44人;胡疃开办第二中山民校,入学儿童91人,成人男52人,女37人。开设国语、算术、抗战须知、劳作等课。建国前,由于农民缺衣乏食,以致文盲、半文盲占全县总人口的90%以上,偏僻乡村,甚至无一识字者。
建国后,成人教育纳入教育工作议程。1952年,县成立“扫盲运动委员会”,1953年县设扫盲办公室,区设扫盲区员,乡、村小学教师兼职扫盲教学。通过冬学、夜校、常年民校等多种形式开展扫盲工作。1950年,县总工会开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1951年,创办县直机关干部文化学校,1957年,省函授师范学校开办怀远分校,1979年开设省广播电视大学宿县分校怀远教学班。1984年,县成立高等教育自学成才考试委员会,下设县职工教育办公室。化肥厂、县医院、农机一厂及农机系统等企事业单位也根据各单位情况成立成人教育组织,开办业余技术学校或训练班;各区成立教育办公室,专人负责农村业余教育。
农民文化教育建国后的农民文化教育始于1950年,县教育局配备专人负责,区配文教区员,统一负责扫盲工作。1951年,开办冬学291所,学员1435名,常年民校87所,学员5167名。1952年,冬学、夜校、常年民校发展到9500所,入学农民23664名。1953年县扫盲工作队在沙沟区龙窝乡的闵郢、张家沟、吴咀子三村冬学试点,推行速成识字法取得成效,后在东庙、河溜等区乡推广。1950年至1960年间,在兴修水利工地开展扫盲活动。1956年冬有民工39070名,其中文盲、半文盲32219名,参加文化学习的28334名,占文盲、半文盲的87.9%。至1958年底,全县参加扫盲学习的208524人,其中农民204439人,脱盲203311人,脱盲率97.5%。
“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普遍开办“红夜校”。1979年9月,县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各区、乡配备专职扫盲干部,普遍开办农民业余夜校,印发农民文化课本,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农民文盲半文盲人数逐年下降,据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文盲、半文盲344835人,其中男130310人,女21452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6.3%,占12岁以上人口的52.4%。
职工文化教育1949年创办职工文化学习班,从城内各行业招学员80名,以扫盲为主。秋,建新中学设一初中班,招收商店职员和徒工50名。1950年县总工会开办职工业余文化学校,以扫盲为主,从建筑、搬运工人中招收5个班240名学员,在小礼拜堂、永平办事处、锦绣小学等多处分点办学,1951年增至10班,学员534名。1952年采取集中办学,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二年级共20班,学员900余名,专任、兼职教师20多人。开设语文、数学、政治等科。1953年,小学1—4年级初级班增至13个,学员428名;5—6年级中级班3个,学员152名;初二高级班1个,学员22名。1954年,采取工地教学,先后开设24班,其中复式班12个,初小班8个,高小班4个。1955年后,业余文化学校除在实验小学、城关小学上课外,还在通用机械厂、油厂、搬运站及河溜、龙亢等地开办分校30所,其中高中班2个,初中班14个,高小班18个,学员1474名,有专兼职教师137名。1958年“大跃进”,大办红专学校,提出“千人教、万人学、众人帮”的口号,职工入学率95%。1959年,职工学校停办。1962年办工人文化学校10所,学员980名。
“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业余文化学习停顿。1979年后,陆续恢复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当年,县总工会开办工人业余文化技术学校5所,兼职教师12名,学员837名,其中扫盲班学员14名,小学班120名,初中班175名,高中班502名,中专班10名,外语班16名。1980年,县化肥厂开办中专班5个,学员477名;县医院开办英语补习班,学员40名;农机一厂开办技工班3个,学员150名;农机系统开办英语补习班15个,学员659名。
1984年,县成立职工教育办公室后,和县总工会联合举办“文化补习”、“科技知识补习”的“双补”学习班,实行厂校挂钩,分散办学,统一考试。参加文化补习的职工4885名,科技知识补习的职工4050名。至1985年,文化补习合格3182人,科技知识补习合格3383人,政治轮训合格2032人。
干部文化教育建国后,为提高干部的文化素质,1951年9月创办县直机关干部文化学校,设扫盲班、小学班、中学班,干部的文化水平迅速提高。1953年春,又举办干部文化学习班,将乡政府中文盲干部集中到县学习,首期培训58名。1955年秋,县农工部、组织部、宣传部分两期组织干部80人参加文化学习班,学员大多文盲,学习后均达到脱盲标准。1959年,开办红专大学后,机关干部文化学校随停。
1982年12月,开办县农业业余技术学校,聘请28位专业技术干部讲课。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及区、乡等单位733名干部参加学习。设农学、畜牧兽医、工程技术3个门类,24个专题。以华中农学院编写的“农业干部培训材料”为教材,学制一年,1984年初领取结业证者503名。
函授1957年7月,省师范函授学校开办怀远分校。1958年改为怀远师范函授部,有学员900名(其中中师学员220名),采取自学为主,面授为辅,单科独进,分科结业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1959年,结业142人,180人从小学提高到初师一、二年级水平,360人从初师肄业提高到结业水平,210人达到中师毕业水平。
“文化大革命”中函授部撤销。1979年函授教育陆续恢复,11名中学教师参加宿县地区师专函授学习。1983年,蚌埠教育学院在我县招收函授生87名,分中文、数学两专业,学制三年,毕业后发给大专文凭。
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秋,省广播电视大学宿县分校开设怀远教学班,招生52名,分英语、电子、数学3个专业。翌年,招生32名,增设无机化学、机械专业。
1982年秋,改为宿县分校怀远教学点,招生53名,设汉语言文学专业(分全科、单科)、数学、电子专业。1984年招党政干部专修科26名。
1985年秋,改为蚌埠市电视大学怀远县工作站。招生84名,设汉语言文学,档案等专业和党政干部管理基础专修科。全科学制为三年,学生全脱产或半脱产学习,考试合格发给毕业证,单科考试合格发给单科结业证。至1985年单科结业41名,全科毕业38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