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十二年(1923年)在真儒小学内开办师范讲习所,学制一年,开设国语、数学、历史、地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科。民国十九年(1930年),在旧学宫开办师资养成所,收学生两班百名,开设国语、数学、历史、地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秋,县立初中在龙亢大乘庙复课后,附设一简师班,课程增设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小学教材教法、小学教育行政、音乐、美术、体育等科,学制四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简师班随县中迁回县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简师单独办学,名为怀远简易师范学校,地址设在河溜镇示范小学内,县中简师班并入,招收新生70名,共3班142名,教职员18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秋,淮海战役开始,迁往洛河镇,因经费难筹,维持至农历十二月,学生星散。简师于1949年2月并入联合中学。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县民望、民康医院曾附设一所护士学校,收学生30名,为医院培养护理人员。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先后开办师范、卫生、农业等专业学校。
1949年12月,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迁至我县,设在民望、民康医院旧址。隶属皖北行政公署卫生处、华东卫生部、华东教育部。有学生508名,教职员268名。内设生物、生物化学、解剖、生理、药理、病理、细菌免疫、公共卫生、内、外、妇产、五官、放射等学科,学制先为6年制,后改为5年专科重点制。学院附设医士学校和护士学校各一所,有学生197名,后随学院迁往合肥。
1951年秋,怀远中学附设一初师班,招收高小毕业生58名。1952年秋,正式开办县立初级师范学校,后几停几办。1958年更名怀远师范学校,开始招收中师生。同年,创办卫生学校1所、初级农校1所、半耕半读农业中学25所。卫生学校设卫生、药剂、护理、检验专业,首届招生106名,学制一年,招收两届后停办;初级农校首届招生225名,农业中学招生674名。1961年,农校停办,农中调整为15所。1964年,县农林局在大河湾农场、河溜林场、沙沟农科所开办农垦学校3所,从城镇中、小学毕业生中招生162名。1965年在马城农场开办1所中稻良种学校。“文化大革命”中,农中、农垦学校先后停办。1984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龙亢、马城两所中学改为农职业高中。1985年,唐集中学改为农职业高中,刘圩、双桥、桥口3所初中改为农业初中。
专业学校简介
怀远师范学校创办于1952年秋,初为县立初级师范,地址杨家巷,招生100名,学制四年,同时收短训班学生49名,将原怀远一中附设的初师班并入。1955年秋,学校停办,成绩好的学生分配工作,部分并入灵璧师范,少数回乡。1956年6月恢复,校址设在老西门内今农机一厂院内,秋季招生8个班,学生398名,学制三年。1957年秋提前毕业200名,分配泗县、五河、灵璧县任教。翌年,又提前分配100名。9月校址迁至黉学,始招中师生80名,同时更名怀远师范学校。1959年,招初师新生8班,374名。1960年,约6个班的学生下放回原籍,部分提前分配工作,成绩好,年龄小的90名学生留下继续学习。1961年,毕业分配50名,余下40名升入中师班并入怀远一中,师范学校停办。
1965年9月,城关镇民办职业中学44名高一年级学生改为师资培训班,迁至涂山园艺场办学,翌年春迁至二中,开设高中部分课程和教育学、心理学、农业常识等科。“文化大革命”中停办。农村学生回乡,城镇学生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农村。1976年冬,在怀远二中开办师范班,招生81名,分文、理两班,学制二年,原订毕业后“社来社去”,不包分配,后经考试录用74名。1978年秋,重设师范学校,校址杨家巷,招生80名,分高中二年制,初中三年制。1979年,学校迁往淮河东原“五·七”大学旧址,招收新生193名。1981年招收普师两班,民师两班。1983年招进修生96名。1985年,全校有普师两班,民师一班,进修生两班,在校学生372名,教职工46名。自建校以来,毕业学生1461名。
“五·七”大学创办于1970年初,原名104干校,原址设在河溜林场,秋,迁至涂山农林牧场,改名“五·七”大学。设医学、农机、农学、园林等专业,招生220名,学生由社队推荐,不包分配,“社来社去”,学制二年。有专职教师5名,兼职教师13名,有农、林场土地1000余亩,拖拉机两台。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边学习,边劳动。1972年学员毕业后回原单位,停止招生。
1974年,转办卫生、外语、广播电视专业训练班,招收学生200名,学制一年,由卫生局,文教局、广播事业局联合主办,师资、经费由主办单位筹集。1979年秋停办,校址移交怀远师范。
职业中学1984年春,怀远三中高一年级1个班改为职业会计班,学生45名,设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等科,学生毕业后可介绍到需人单位工作或报考高校文科。
1984年秋,怀远五中正式改办职业中学,招收职业高中家用电器专业一个班,学生43名。1985年秋,招职业高中班(建筑专业)、职业中专班(财会专业)、技工班(通用机电专业)各一个班,全校学生151名,教职工42名,其中专任教师29名,专业课教师6名。开设课程除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体育外,家电专业班增设电子电路基础、电工及无线电修理;财会专业班开设会计原理、计算技术、统计原理等;建筑专业增设建筑制图、建筑测量等;通用机电专业增设机械制图、专门工艺、电工学等。学生毕业后择优录用,中专班享受中专待遇。
安徽水利电力学校创办于1952年,初名“淮河水利学校”,校址设在原东南医学院,10月,皖北水利学校师生80余人并入。主要培训水利技术人才,1953年为治淮工地培养800多名水利技术人员。
1954年9月,划属中央水利部,定名为“水利部怀远淮河水利学校”,是部属8所重点水利学校之一。1956年增设了专业,改为4年制,有学生942名,教职工170名。1958年3月,治淮委员会干部文化学校并入。5月,省委决定将该校扩建为水利电力学院,设水土改良、河川结构、水力发电、电力工程4系,招生267名;原中专部招生115名,在校学生875名(其中中技生609名),教职工161名。1960年8月省水电学校并入。
1961年9月,学院大学部迁往合肥,中专部留怀,更名为“安徽省水利电力学校”。1962年9月,佛子岭电校师生137名并入。1965年有5个专业,学生638名,教职工137名,其中专任教师76名。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停课。1969年6月复课,1970年招生240名,2年制。1976年招“社来社去”、“厂来厂去”新生160名。
1980年列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2年设水工建筑、机电排灌、农田水利3个专业,22班,学生900多名,教职工106名,其中专任教师81名。有仪器室、实验室12个;实习工厂、医务室、幼儿园各一所,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1985年招生204名,在校学生648名,教职工159名,其中专任教师64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