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954年,由宿县专署水利局勘察设计,在芡河右岸的白莲坡建成第一座机灌站,安装25马力单缸内燃机8台,配带12×l0离心泵。设计受益面积约万亩。1956年省人民政府批准省水利厅勘察设计建成十二门塘电力排灌站,是县境首座电力排灌设施,有效灌溉面积6.9万亩。
六十年代初,蚌埠闸建成后,为怀远县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水源。1962年,建成上桥大型电力排灌站、芡荆电力排灌站和东庙电力排灌站。全县拥有排灌机械总动力268台11417马力,其中电力机械49台4570千瓦。有效灌溉面积增至14.7万亩,其中电力灌溉10.8万亩,排涝6.1万亩。此后国民经济处于调整时期,水利基建投资相应减少,至1965年,全县有电力排灌站6座,装机57台5510千瓦。排灌机械总动力增至194台12418马力。有效灌溉面积15.5万亩,其中电力灌溉12.5万亩。1970年后,水利投资逐年加大。至1978年的9年间,累计投资2699.7万元,其中基建投资1552.1万元,占57.5%,兴建电力排灌站121座。1985年,全县共有电力排灌站210座,装机631台,总容量39638千瓦,其中万亩以上灌区的站48座,装机247台,容量24265千瓦,占总容量的61%。设计灌溉面积167.9万亩,实灌96.8万亩,占57.7%。
十二门塘电力排灌站位于淮河右岸马城乡苏家岗村。十二门塘旧名郭陂塘。据清雍正二年(1724年)《怀远县志》载:“郭陂塘在县南二十五里,即晋时镇城旧址,周围四十里,后改为塘,受南山诸水。东西有十二口门,以备蓄泄。可灌田数千亩,县之秋粮仰给于此,年久倾废。”
建国后,1955年省人民政府批建十二门塘电力排灌站。由省水利厅勘察设计,动员民工
1966年~1985年机电灌溉发展情况表

7900余人于当年12月动工,翌年7月建成。安装滑环式200马力电动机6台,总容量1200马力。配带凸型离心水泵6台,总流量4.7秒立方米,正常排涝扬程10米,进水池灌溉水位最低12米,出水池灌溉水位最高25.5米。同时建35千伏变电所1座,装有35/3.3千伏1000千伏安,35/3.3千伏560千伏安输电变压器各1台。电源从田家庵到蚌埠输电线路T接1.5公里引入。设计灌溉面积6万亩,排涝3.7万亩。7月底,即灌溉水稻3万亩。1981年扩建,增装JS127—6型电动机3台,配24SH—19A型水泵3台,加大出水流量至7.55秒立方米。现排灌站总装机容量为9台1455千瓦。受益面积为单排0.4万亩,单灌2.8万亩,排灌结合0.7万亩,合计3.9万亩。
上桥电力排灌站位于县城西南,姚山乡邵山西麓,老芡河右岸,是蚌埠淮河闸灌区的组
1985年全县电力排灌情况统计表

成部分,规划灌溉黑河与芡河之间宜稻区37万亩和排涝区荆山湖、汤渔湖、鳗鲤池、常坟区洼地144平方公里,其中荆山湖保证排涝区67.2平方公里。1960年至1962年完成枢纽工程和部分排涝配套工程,安装75千瓦电动机11台,直接传动16丰产—35型水泵11台;110千瓦3000伏电动机19台,配带PY—50型轴流泵38台,总装机容量为30台2915千瓦。同时建成35千伏变电所1座,安装35/3.3千伏—2400千伏安输电变压器1台,35/0.4千伏—10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由怀远变电所出线7.7公里供电。1964年至1965年完成排涝沟及其建筑物。设计排水能力27.2秒立方米,排水模数0.205秒立方米/平方公里。标准偏低,大涝年份,排完时,土地已被淹光。1968年更新部分电机,有效灌溉面积增至12万亩。1972年后,开挖茨淮新河,截断了排灌系统。在排灌区内增建下桥、张家沟、大水瓢、史北、拐集、常坟、郑家岗、万庄、史南、朱疃、石山、白莲坡、柳北、双庙、石庙、熊家沟16座中、小型电力排灌站。排涝面积减至23.3平方公里,灌溉面积仅存3.5万亩(不包括二级提水灌区)。1978年4月将原从淮河引水改引茨淮新河水,换装15台202JB—70水泵,装机容量为26台1651千瓦,出水量13.4秒立方米,提高了排灌能力,有效灌溉面积增至11.75万亩,国家总投资653万元。
白莲坡电力排灌站位于芡河右岸,柳沟乡后郢村北。原是县内兴建最早的机械抽水站。1953年冬动工,1954年春建成,国家投资10.5万元,安装25马力单缸内燃机8台,共200马力,配12×l0离心泵8台,流量1.12秒立方米,设计受益面积约万亩。1954年7月,淮河大水,该站亦遭水毁,次年春修复。
1962年上桥电力排灌站建成后,白莲坡被纳入上桥灌区,机站废除。1972年开挖茨淮新河,白莲坡又被截离上桥灌区,排灌面积仅余1.4万亩。利用茨淮新河善后处理工程投资,经县水利局设计,兴建白莲坡电力排灌站,装100千瓦电机3台,配带3台12吋水泵,电源从上桥变电所引入,引芡河水灌溉。
芡荆电力排灌站位于荆山西南麓,淮河左岸行洪堤芡荆段北端内侧,主要用于排除荆山湖北端封闭堤圈内的积涝。1959年11月动工,1962年7月建成投产,安装75千瓦卧式电动机8台,配带PY—50立式水泵6台,16丰产—35混流水泵2台,设计灌排流量3.8秒立方米,设计排涝8平方公里,灌溉0.6万亩。电源从怀远县供电所6千伏出线2.9公里供电,1980年电源电压改为10千伏供电。
1972年茨淮新河挖成后,芡荆段堤顶高程由原22.4米,加高至25.5米,顶宽8米,排涝出水位增加为24米,排涝扬程8.5米。原配泵扬程不够,1979年11月,更换为20ZLB—70泵,电机更新为6台55千瓦立式电动机。
下桥电力排灌站建在茨淮新河右岸,姚山乡下桥村,利用芡河下桥闸(封闭两孔)做引排涵。
该站排灌区,原属上桥站排灌区的一部分,因茨淮新河挖成后,排涝外水位被提高,上桥站排涝标准降低。经省水利厅批准,投资38.5万元。增建下桥电力排灌站,提高荆山湖下段的排涝标准,结合发展灌溉。1974年冬开工,次年春建成。安装155千瓦电动机5台,配带28ZLB—70水泵5台,总容量为775千瓦,站内设置1000千伏安和3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各1台,电源从上桥35千伏变电所出线2.6公里传入。承担荆山湖下游段的1.2万亩的排涝、灌溉,兼排芡河下游故道0.52万亩。设计排涝模数0.5秒立方米/平方公里,但设计排涝面积可以达到,因灌溉渠系配套不完整,有效灌溉面积仅达0.68万亩。
汤渔湖电力排灌站位于常坟集南6公里,王嘴子村东荆山湖缕堤上。经尹家沟引淮河水灌溉。设计灌溉4.36万亩,排涝区19.5平方公里,排涝模数0.25秒立方米/平方公里。1967年3月开工,1969年3月完工。安装155千瓦电动机5台,配28ZLB—70泵3台、36ZLB—70泵2台。排涝扬程7.35米,流量5.37秒立方米,灌溉扬程8米,出水流量5秒立方米。站内装置35/0.4千伏1000千伏安变压器1台,电源从淮南至西汤渔湖35千伏线路“T”接6公里引进。因行政区划变动,渠系工程未配齐,现有效灌溉面积仅2.2万亩,排涝面积0.8万亩。
黄疃窑电力排灌站位于淮河右岸孝仪乡棋盘山西麓贡家湾,1970年动工,1973年建成。投资60万元安装9套机组,装机容量1505千瓦,配带6台高扬程24SH—28离心泵(灌溉供水)和3台16吋混流泵(排涝)。电源由田蚌线张大山口引进35千伏高压电,装配18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和320千伏安变压器1台。灌溉龙王河与独山河之间的平坡地,面积约6万亩,排涝范围主要是孔津湖南部2.2万亩。
东庙电力排灌站建在涡河右岸,东庙乡境内老河湾处。1959年11月动工,1962年建成。投资30万元,安装PY—50型水泵5台,配55千瓦卧式电动机5台,平皮带传动,净扬程4.75米,流量3.8秒立方米,计划排涝1.16万亩,灌溉1.5万亩。电源由怀远变电所10千伏出线3.1公里引入,安装10/04千伏配电变压器2台,容量610千伏安。该站原设计在淮河蚌埠闸水位17.00米以上时,方可提水,实际淮河水位往往低至16米,形成旱年抽不到水。1966年冬,站址北移80米,改建新站。1970年2月完成,进水位由17米降为16米,净扬程6.5米。废除原PY—50水泵,调用518型水泵3台,16丰产—35水泵3台,16丰产—50水泵1台。利用原5台55千瓦电动机和新增2台75千瓦电动机直接传动,装机总容量为7台425千瓦,设计排灌效益基本实现。1978年后,再次增大装机容量,现装机总容量为7台465千瓦。
1976年后,灌区内许大沟、建强、涡南、新庄等乡、村自办电灌站,东庙站灌区缩小至万亩,排涝区尚有0.7万亩。
红旗电力排灌站位于涡河右岸,东庙、唐店两乡交界处。1970年冬开工,1971年5月建成。安装28ZLB—70水泵6台,当年配3台130千瓦电动机运行试灌1.1万亩,1975年配155千瓦电动机3台,装机总容量6台855千瓦。电源从怀远—吴家沟35千伏输电线路T接,后改从怀双线T接。装1100千伏安变压器2台,总投资37.7万元。现灌区面积3.83万亩。排涝区14.9平方公里。建站后效益发挥较好,1981年灌区粮食平均亩产910斤,较建站初增长1.4倍,1976年至1981年获省、地、市、县8次表彰,被誉为电灌站的“红旗站”。
吴家沟电力排灌站位于双沟与沙沟交界处,距涡河左岸2.5公里田郢村西。利用1965年建成的吴家沟涵引涡河水灌溉。1966年4月开工,同年8月建成,设计灌排进水位16.8米,扬程6.6米,流量4.8秒立方米。安装JSL—12—8型电动机4台,容量520千瓦,配带28ZLB—70水泵4台,站内装置35/0.4千伏—7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电源由怀远至龙亢35千伏输电线路T接出线1.5公里,跨过河高杆引入。1978年改由怀远至双桥35千伏输电线路T接引入。排涝任务主要拦截沿涡四号沟上游来水,减轻杨郢站负担。设计受益范围南起涡河,北抵淝河,东缘沙沟,西止惠家洼,设计灌溉面积4.7万亩,排涝1.9万亩。
建站后,因吴家沟涵底偏高,引水沟较长(2.5公里),淤积严重,引水不畅。当涡河水位低至16.5米时,只能维持1~2台机组运行。低至15.5米时,则成旱站。
1978年后,灌区内相继建成了张集、新淝两座小型电灌站,划出面积0.9万亩。1981年,跨引水沟建翻水站,安装2台55千瓦电动机,配带2台圬工泵,灌溉水源得以保证,现有效灌溉面积2.2万亩。
河溜电力排灌站原建于河溜街西北角,涡河右岸九连塘洼地,属排涝站。1966年4月施工,8月完成,安装6台75千瓦电动机,配带6台16丰产—35水泵,站内安装35/0.4千伏56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电源由怀远至龙亢35千伏输电线路T接引人,抽排河溜东西沿涡洼地积水,过堤高排泄入涡河。1969年,农民提出灌溉要求,经勘察,原址修渠,工程量大。1970年站址移至河溜集东北涡河堤内兴建,投资40.5万元,次年完成,安装12台75千瓦卧式电动机,容量900千瓦,配12台16丰产35水泵。电源由河溜变电所出线0.8公里引入供电。灌溉流量5.04秒立方米,排涝流量5.6秒立方米。计划灌溉北起涡南,南抵芡北,东与红旗站灌区接壤,西至小赵湖、梅郢一线农田4.5万亩。1979年永济电灌站建成后,划出0.49万亩。排涝面积11.7平方公里。现因渠系配套工程不完善,有效灌溉面积只达2.5万亩,占计划的62.3%。
团湖电力排灌站位于涡左燕集乡耿湾村西。由燕集公社群众集资兴建,总投资40.1万元,其中国家补助10.1万元,属较大的民办公助工程。1970年11月开工,1971年5月完成土建工程。现安装155千瓦电动机5台,配带5台28ZLB—70水泵,设计进水位15.5米,扬程8.2米,流量5秒立方米,安装10/0.4千伏75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电源从河溜变电所10千伏出线跨河导入。配干渠1条,长3公里;支渠7条,长37公里;斗渠95条,长70公里;农渠116条,长95公里;毛渠450公里,开挖排水沟7条,37公里;建支渠进水闸7座,斗门95座,农门116座,渡槽4座,地下涵4座,节制闸5座,公路桥3座,便桥76座。共做土方231万立方米,砌石1.16万立方米,浇灌混凝土420立方米。植树45万株,栽条类40万穴。形成淮北第一个排灌系统五级配套,生产道路及农田林网的完整体系。灌排均达预期效果,实灌面积达4万亩,其中水田3万亩。
向阳电力排灌站位于涡河右岸,项桥乡新街西,1967年5月动工,1969年6月建成。投资46.5万元。设计最低进水位15.8米,灌溉流量5秒立方米,最低排涝水位20.3米,排涝流量7.4秒立方米。安装155千瓦电动机4台,130千瓦电动机2台,共880千瓦,配带28ZLB—70水泵6台,装配750千伏安和320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电源由龙亢农场变电所10千伏出线引入。原属龙亢农场管理,受益范围包括农场和项桥、徐圩两乡,设计灌溉面积4.8万亩,排涝区25平方公里。
1976年2月,向阳站交县管理使用。1979年,西部邵徐电灌站建成,划去部分面积,1985年灌区减至2.8万亩,排涝区缩至15平方公里。
邵徐电力排灌站位于涡河右岸,寨头乡邵圩村。按两站合一设计,一个取水枢纽,两条平行干渠,向南过蚌阜公路后,一条向西入寨头乡,一条向南入徐圩乡。1977年10月动工,1979年5月建成,国家投资94万元,站内安装155千瓦电动机8台,配28ZLB—70水泵8台,并配18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1台,电源从龙亢变电所出线引入,设计灌溉8.4万亩,其中徐圩、白湖5.2万亩,农场1.2万亩,寨头2.0万亩,排涝区为钮家沟和杨家沟上段13.8平方公里。因支渠工程不配套,建成后尚未使用。
杨郢电力排灌站位于沙沟乡杨郢东北符怀新河西岸,先后建成南北两站。南站始建于1962年春,1964年竣工。投资45万元,安装PY—70型水泵4台,配130千瓦电动机4台。变电所亦同时建成,安装2400千伏安变压器1台和50千伏安变压器两台,电源由蚌一怀35千伏线路“T”接8.5公里引入。设计排除符怀新河以西淝涡之间1.7万亩洼地内涝,设计排涝流量4.5秒立方米,排涝模数力0.268秒立方米/平方公里。不到三年一遇标准,稍遇大雨即不敷应用。设计灌溉面积1.09万亩,但因渠系配套不全,实灌面积0.3万亩,占设计面积的27.5%。
北站建于1968年,投资12.6万元,于南站北340米处,增建单排站,装机6台,容量660千瓦,配6台24丰产50型水泵,设计排涝水位15米,净扬程4.4米,最高5.9米,排水流量4.8秒立方米。排涝范围向西扩大到九里湖,面积33平方公里。两站排流总量9.3秒立方米,模数约为0.28秒立方米/平方公里。
前瓦房电力排灌站位于县北魏庄乡前瓦房村西,符怀新河东岸。属符怀新河地区第一期电力排灌站。1966年动工,次年完成。总投资63.2万元,安装130千瓦电动机8台容量1040千瓦,配带8台28ZLB—70水泵,设计排水模数0.25秒立方米/平方公里,总流量11.4秒立方米。电源由怀远至前瓦房35千伏输电线路供电。设计排涝区为老青沟圩内41.6平方公里,圩南10.4平方公里,共5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9.6万亩。因范围大,工程不配套,未达设计效益。1973年至1981年间,灌区内先后自力建起河西、胡郢、魏庄西、方坝东、方坝西、年庙、张店等10座电力排灌站,装机23台,容量606千瓦,计划灌溉面积49.6平方公里,前瓦房站灌区逐渐缩小,现实灌面积1.4万亩,排涝面积22.6平方公里,排水模数0.36秒立方米/平方公里,流量8.5秒立方米。
朱疃电力排灌站位于黑河下游左岸,朱疃集南,通过黑河汊引水灌溉。灌区原属上桥电灌区,距渠首15~20公里,源远流长,用水困难。1972年茨淮新河开挖后,省水利厅投资兴建,属茨淮新河处理工程。1975年1月动工,次年建成,装机4台,容量620千瓦,配4台28ZLB—70水泵,单灌1.4万亩,排灌结合1.0万亩。建站10年来,乡村干部重视,农民爱护,机电设备管理认真,田间渠系配套完善,排灌效益显著,属设备利用率较高的电力排灌站之一。
窑湖电力排灌站位于茨淮新河左岸藕塘乡,建于1976年。进水位18.6米,扬程5.4米,安装4台28NLB—70泵,配4台55千瓦电机,灌区渠系配套,计划灌溉面积2.8万亩,实灌2.3万亩。
上一篇:第四节 沟洫
下一篇:第六节 井灌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