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为除水患,水利工作的重点是修筑加固堤防,提高防洪能力。1953年,开始大规模的除涝工程,治理北淝河。同时,每年冬春农闲季节,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挖沟治涝。1958年,在国民经济“大跃进”的形势下,省委盲目提出在淮北实现“水网化、水稻化、把淮北变江南”的口号,过高地要求淮北实现“70天不雨不旱、10天内降水400毫米不排不涝,乡乡通
怀远县排水沟登记表





船,村村社社通小船或木盆”的目标。在这错误思想影响下,县委、县人民政府规划在全县范围内每隔3公里挖一条3级河,口宽40米,每隔1公里挖一条4级河,口宽30米。每隔半公里挖一条5级河,口宽20米,平均每平方公里要挖土40万立方米。要求河河相通,沟塘相连。首在龙亢区烟袋湖试点。调集龙亢、河溜、沙沟、平阿、包集、曹老集7区民工2万余人在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纵横开挖口宽25~35米、深5米左右,9条河网,总长27公里。完成土方167万立方米,3个月完工。原规划可根除18平方公里内的旱涝灾害。工程完工后,天旱时河网内无水抗旱,涝时滞蓄,加重了内涝。1959年,借用省水利支队的开沟机,在包集做开挖条(台)田,解决低洼地区除涝防渍的试验,证明条田沟对除涝防渍效果较好,根据不同的土质,条(台)田的标准不同。砂礓黑土区,田面宽以22.4~33.2米,沟深0.8~1.1米为宜,两合土区,田面宽以18.8~29.5米,沟深0.8~1.2米为宜。1962年后,中央制订了“以排为主、排灌兼施”的治水方针。本县根据这一方针,因地制宜,做了大量的有效的排涝工程,开挖沟渠,兴建涵闸,筑条(台)田。每年完成土方250至1900万立方米。至1965年,全县有大、中排水沟近百条,条(台)田70多万亩,除涝面积75万亩。“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国家投资2572.8万元,大搞水利建设,其中农田水利投资591万元,占总投资的23%。除涝面积增至87万亩。“文化大革命”后,排水系统逐步健全。条(台)田因占地多,工程大,交通不便,又不利机械化耕作等缺点,逐步被填平,尚存无几。水利工程转入治理沟渠,拓宽、加深、取直和涵闸的配套工程,水利效益逐渐明显。至1985年,全县有大、中、小型排涝沟133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平方公里的73条,除涝面积达到96.7万亩。
上一篇:第三节 水库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