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前,蚌埠教育事业落后,每千人居民中只有3名教师,且教师地位低下。建国后,30多年来,平均每年增加近200名教师,到1985年,每千人居民中拥有教师12人。建国后,教师社会地位上升,政治和业务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一、师资
建国前,据民国29年(1940年)统计,全埠小学教职工仅155人,中学则更少。抗战胜利后,因国民教育一度有所发展,教职员工亦有所增加。民国35年底,在蚌埠建市前夕,有中、小学教职工336人,其中,小学288人,中学48人。民国37年,全市教职员工增至643人。
城市解放后,市军管会对原有中、小学教职人员进行登记接收,计有教职员工496人。其中,从事幼儿教育的3人,在小学的408人,在中学的85人。在教职员工中,有专职教师336人。建国后,通过师范学校培养、从社会知识分子中招考及从其他部门选调,教师队伍得到充实和更新。1957年,教职员工增加到2019人,其中专职教师1411人。1966年,教职员工增加到4329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度因中学教师不足,分别从“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小学教师中,选拔和抽调一部分到中学任教;在“戴帽子”小学初中班中,教师也多由小学教师充任。1976年,教职员工有6637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工作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1985年,全市有教职员工11116人,按分布:幼儿教育688人,小学教育3823人,普通中学教育3117人,中等职业教育943人,特殊教育26人,高等教育1639人,成人教育880人。不包括成人教育,各类专职教师7139人。
蚌埠市部分年份各类学校专职教师统计表单位:人

二、教师培养
建国前,教育行政部门对在职教师只是使用,业务进修很少有人过问。蚌埠沦陷期间,有人在报刊上呼吁给教师进修机会,但未能起到作用。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提高教师政治思想和业务水平。解放初,教育部门即举办多期教师研究班和暑期教师研究会,培训教师427人。1950年,开设教师轮训班,抽调在职教师150人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随后,为提高教学质量,各中学成立校际教研组,小学分区成立各科教学研究会。1954年,组织教师和学校行政领导人员参加凯洛夫教育学的函授学习。1956年,市教育局制定教师业务学习规划,要求教师订出个人学习计划,并分校加以检查落实。1957年,市选送一批教师到安徽省教育学院进修。1962年,对中学教师未达到大专水平的,组织参加皖南大学函授班学习,或到省教育学院参加为期两年的学习。
“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师多下厂、下乡学工学农,业务进修中断,造成教师素质下降。1978年,教育局调查6000名中小学教师的情况,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只有三分之一。1980年起,抓紧对教师的再培训,市成立中小学教师进修学院,先后举办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等24个进修班,有800多名教师参加了为期3年的业余学习。教育系统还自办脱产3个月的干部、教师培训班,并组织教师以自学方式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定期分校分片辅导,统一考试。1981年至1983年,分5批对全市177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教材教法考试,考试面占中小学教师总数的35%。1985年,举办半脱产或业余学习班19期,参加学习的共6160人次,并同安徽师范大学合办中文、数学、物理大专函授班,在教师进修学校办大专地理班和大专政治班,较明显地提高了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