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后1949年12月,市即成立漫画、木刻协会。1950年,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筹委会成立,群众性文艺团体不断出现,到1956年,先后成立文学工作者协会、美术工作者协会、戏剧工作者协会、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等。1957年,由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艺界一些同志遭受到打击,一些文学艺术协会自行解散。1958年“大跃进”中,文学艺术团体再度活跃,但到“文化大革命”中,机构又被解散,至1979年后陆续恢复。1985年,文学艺术界团体共有8个协会(社),会员714人。
一、文艺界团体
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50年8月24日,成立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市文联)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有专职人员3人,兼职2人。1951年因精简机构,3个专职干部并入市文化馆,对外仍保留牌子。1956年,正式设立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有3名工作人员。1959年,地、市文联合署办公,专职人员增加到8人。1961年蚌埠专区撤销,仍设为市文联。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文联组织撤销,人员下放劳动。1979年,市文联机构恢复,专职工作人员7人。1981年10月13日,召开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38人,常委16人。文联下设办公室,辖文学刊物《淮河》杂志编辑部。1985年,文联又增设创联部,共有专职人员15人。历届文联主席(主任)有武进民、高曙、刘继圣、王友铭、余子迅、张锲等,副主席(副主任)有居荟民、张宽、刘录祥、杨大可、冯国佩、张炯、张锲、刘继圣、苗务寅、郭廷龙等人。
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简称文协)成立于1951年3月,主委为杨淑文,成员有28人。反“右派”斗争后,由于人事变动,文协停止活动。1981年2月21日,重建文协组织,民主选举产生文协理事会,有理事21人。1985年,文协主席为刘继圣,副主席为张锲、黄长树、蒋向红、高善礼、苗务寅、吴立智、祖光益,有会员115人。
市美术工作者协会(简称美协)1950年秋在市漫画、木刻协会基础上建立,主委为胡荔萍,会员约45人。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美协组织不再存在。1980年7月5日,组成新的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会。1985年,理事会主席为沈叶鸣,副主席为张宽、杨大可、刘远杰、郭廷龙、关学礼、张成之,有会员118人。
市戏剧工作者协会(简称剧协)于1951年成立,主委为王新民。“文化大革命”中,剧协活动停止。1980年12月3日,重建市戏剧(含曲艺)工作者协会,至1985年,协会主席为丁荣,副主席为郭一苞、赵锡成、戴原陶、李琳、李宝琴,有会员118人。
市摄影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79年4月10日,主席为朱永华。1985年,协会副主席为孙自镁、田兆俊,有会员70人。
市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简称音协)1950年秋,成立市音乐工作者协会,主委为张阳生。“文化大革命”中,音协活动停止。1980年10月25日,恢复成立音乐、舞蹈工作者协会,至1985年,协会主席为冯国佩,副主席为陈广歧、方家连、娄楼、张广凌、高小平,有会员95人。
市书法工作者协会1984年4月8日成立,主席为杨大可,有会员64人。1985年,增设副主席张乃田、齐学仁、王心翰、王春林,有会员122人。
市曲艺工作者协会1984年3月30日成立,名誉主席为刘继圣。1985年,协会主席为郭一苞,副主席为吴舜英、戴廷森,有会员44人。
珠城诗社以爱好旧体诗词的离退休人员为主体,成立于1985年4月12日,名誉社为许彩文。1985年底,社长为张炯,副社长为邵伯、陈育华、黄长树、孟超,有社员32人。
二、文艺团体主要活动组织群众文艺活动50年代,市文艺界团体即举办群众性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演出活动。进入80年代,组织的群众性活动较为频繁。美术摄影方面,自1980年至1985年,在省内外共办展览40次,其中影响和规模较大的,有张宽个人画展、杨大可微雕艺术展览、纪念建党60周年美术和摄影展、西画展、联合国画展等。文艺方面,除组织文艺工作者参加全国、地区、省里的会演外,还配合有关部门举办13次群众业余文艺会演和比赛,包括歌咏比赛、中青年演员会演、“淮河之春”音乐会、诗歌朗诵比赛等。
举办乡土文学笔会1982年10月23日,由市文联倡议并承办了第一届淮河乡土文学笔会。该笔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和阜阳、宿县、滁县、六安、淮南、淮北、蚌埠共7个地、市文联共同发起,出席代表有省内外部分专业作家、编辑、诗人和业余文学工作者,共82人。11月1日,笔会在江苏省扬州市闭幕。
创办刊物1957年,市文联即分别创办《新年文艺》、《淮花》、《墙头文艺》等刊物。1958年10月创办《淮水》杂志,于1961年停刊。“大跃进”年代,由文联编印《战鼓》诗传单。“文化大革命”中,各种文艺刊物停办。1979年,原《淮水》复刊,更名为《淮河》。1983年,又增办《蚌埠演唱》、《学员习作》等刊物。
培养人才50年代初,市文联配合有关部门分别举办过美术、音乐、戏曲等短训班,培养了一批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文艺工作的骨干。1957年春,举办有小说、诗歌、散文、评论等文学创作讲习班,50多名青年作者参加了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联所属协会共举办美术、曲艺、音乐、摄影、书法等讲习班10期。另外,建国后30多年间,还经常邀请来市演出或途经蚌埠的文学艺术界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或进行学术交流。50年代,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荀慧生,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著名电影导演汤晓丹、张骏祥,电影表演艺术家赵丹、张瑞芳,作家陈登科,诗人钱丹辉等,先后到蚌交流文学艺术的创作和表演。1964年8月,画家李苦禅专程来蚌作画并讲学。9月,作家老舍及夫人胡青应邀与部分文艺工作者交谈文学创作。1978年后,来市讲学的还有著名诗人流沙河,翻译家张英伦,作家鲁彦周,表演艺术家张君秋、李炳淑、宋长荣,著名摄影艺术家吴印咸,相声表演艺术家侯宝林等,共约80余人次。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