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6年(1917年),在蚌成立皖淮水利协会,属松散性社会团体,当时推裴景福为会长。除此以外,建国前未见其他科学团体。建国后,1951年3月即组成市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支会筹备委员会,到60年代中期,已有10多家科技界团体。1979年后,社会科学团体也出现。1985年,全市拥有科技界、社会科学界团体60多个。
一、自然科学团体
1951年3月,皖北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蚌埠市支会(简称科普协会)筹备委员会成立,由市文教局文化组分管。1953年初,筹委会办事机构设在市文化馆内,有1名兼职干部。1955年3月,筹委会建立常务委员会,至翌年5月,配备4名专职干部。1956年5月,成立市科普协会。10月,市科普协会与中苏友好协会、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蚌埠分会合署办公。1958年7月,市科普协会划归市委宣传部领导。同年12月17日,撤销市科普协会,成立市科学技术协会(简称市科协)。1959年4月,市科协、市科委与蚌埠专区科协、专区科委合署办公,直至1961年。1968年6月起,市科委、市科协、新兴工业办公室联合办公。1973年5月,在科技局下设群众科技馆,于1975年6月改为市科技交流站。1978年2月,市科协恢复,到1985年,内设办公室、普及宣传部、青少年工作部、学会部、科技咨询部,工作人员增至39人,另辖科技咨询中心、科技进修学院、《学校卫生》杂志社、科技馆、美术广告公司、工业品展览馆等。
市科普协会筹备委员会在1951年成立后,积极发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筹建期间共有会员246人,至1958年,发展到2000余人,建立基层会员工作组71个,基层会员工作委员会12个,并按学科建立医药卫生、水利、物理、生物、天文地理5个专业组。1958年,在市科协成立后,经整顿先后建立医药卫生、冶金、机械、电气、化工、纺织、农林、天文气象、数理、土木建筑、水利等11个学会38个学组。翌年初,建立基层科协265个,科协会员2312人。另在基层成立科研机构小组197个,参加活动的科研人员3868人。1963年,共建立13个学会,会员1293人;在工厂、学校、医院、人民公社建立268个基层科协组织,会员发展到1万余人。“文化大革命”中,基层组织和会员数减少,1979年后逐步增加。1985年,有市级学会、协会、研究会35个,会员7000余人;郊区、西区、二轻局、饮服公司、机床厂等单位也建有基层科协组织。
蚌埠市1985年自然科学学会、协会、研究会一览表

(一)科普、科协代表大会
市科普协会会员代表大会1956年5月13日至15日召开第一次大会,号召会员向科学进军,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会议选举市科普协会主席朱朝成,副主席包甘德、王士兴、周楠(兼秘书长)。第二次大会于1958年3月15日召开,主要是调整组织,计论并通过开展先进会员评比活动的决议。会议选举市科普协会主席朱朝成,副主席王士兴、包甘德、周楠、解希之。
市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1958年12月17日至19日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主要是贯彻中国科协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成立科学技术协会,并制定向建国十周年科学技术献礼规划。会议选举市科协主席马骞,副主席柳东、朱朝成、解希之、谢德银、周楠(兼秘书长)。第二次代表大会于1963年5月14日至18日召开,主要是贯彻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科学普及工作会议精神,制定《蚌埠市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条例》,成立市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会议选举市科协主席李斌,副主席柳东、谢忻、朱朝成、解希之、谢德银、包甘德、周楠(兼秘书长)。第三次代表大会于1981年6月23日至27日召开,主要是总结市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的工作,号召科技工作者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会议选举市科协主席谷浪,副主席吴元重、宋孝升、张惟美、陈纪禹、茅玉章、洪抡元。1984年经调整,主席为王晓云,并增补副主席张明珠、李刚。
(二)科普、科协主要活动
科技讲座1956年前后,市科普协会着重围绕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新科技等举办讲座。其中,新科技讲座重点宣传苏联半导体技术、火箭星际旅行等,共举办13场,听众5000余人。1962年后,围绕工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包括铸造、电工设备、热加工工艺、水电介质平衡、气象知识、蔬菜栽培等方面,开展讲座活动。1978年前后,科技讲座以技术工人、技术干部为主要对象,以传播、推广新技术、新工艺为主要内容。1980年后,讲座面向领导干部,系统地宣传新兴技术及管理科学等知识,其中,举办领导干部知识报告会达42场次。1984年,还曾举办一次新技术革命报告会。
科技展览1957年,市科普协会首次举办规模较大的避孕知识展览,共展出半个多月。1956年,在文化馆举办全市第一次大型科普展览会,展出以自然科学及卫生知识为主的实物标本、模型、图片等。1963年6月1日至20日,举办全市业余无线电制作展览,计有展品322件,观众达12070人次。60年代中,还举办全市性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展览、农业技术展览等。1984年10月,市科技馆开馆,成为市常设性科技展览场所。馆内设60余项90余件科教展品,参观者可动手操作。此外,举办有海洋珍奇动植物展览、中国卫星图片展览等。
编印刊物1958年3月,市科普协会办有《蚌埠科普》油印小报。1959年1月,市科协创办《蚌埠科学》铅印报刊,共出9期。1980年,市科协创办《蚌埠科技交流》刊物,共出9期。1983年,刊物改名为《蚌埠科技报》,至1985年,出23期,每期发行5000份。1980年,市科协还受中国科协、国家经委委托,主编《全国部分城市群众性能源节约利用工作经验交流会技术资料选编》,并发行全国。由市科协在1980年主办的《学校卫生》杂志,于1985年被批准在全国公开发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康克清、营养学家于若木、教育学家浦安修、卫生部部长崔月犁等人都为该杂志创刊五周年题词。从1960年至1985年,科协及所属团体先后编印出版有《蚌埠地区医药论文汇编》、《代食品生产技术资料汇编》、《蚌埠市农事手册》、《蚌埠治蛇伤草药手册》以及《决策论》、《行政领导学概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世界新技术革命资料汇编》等资料和著作。
科技咨询1983年3月成立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下设分部。至1985年,分部发展到40个,完成咨询项目300多项,咨询服务收入300多万元。两年多中,主要在城市供水水源问题、城市总体规划、蚌埠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咨询,均获得明显效果。其中,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的咨询论证,获省科技咨询“金牛奖”。
学术交流1958年至1963年,通过学术报告讨论、经验交流、论文阅读、现场技术讨论以及与外地互访,共举行学术交流活动130多次。其间曾派员赴上海参加医学解剖年会,赴青岛参加热处理工艺管理学术报告会,邀请上海护理学会专家来蚌作输血、输液处理的学术报告和示范操作等。1978年后,学术交流活动更加活跃,先后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蚌活动。其中有: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率领小分队推广统筹法、优选法,物理学家钱伟长作访美报告,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机械工程师陶亨咸作关于科技现代化问题报告,国防科工委708所所长何国伟作系统工程学讲座,成都科技大学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胡世禄作科学学、人才学报告,上海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王健刚主讲领导科学、决策论等。另有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工业博士、著名工业发酵专家宇左美昭,日本金泽大学医学部麻醉室主任、教授村上诚一,日本公共卫生名誉教授村上贤上等分别作发酵工业、医学方面的学术报告;美籍华人土壤化学分析专家赵唆田作美国农业科技发展概况和科学使用化肥的报告等。
科技协作1965年后,市科协相继成立由工人、技术人员、干部参加的三结合的技术协作组,分铸工、车工、电工、热处理、锻造、焊接、机修、锅炉、计量、化学分析等10个方面,共100多人。协作组围绕工业生产中技术关键,开展以技术“攻关”、技术“会诊”、技术调查、技术表演赛等为主要形式的技术协作活动共200多次,解决了技术关键问题30多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及先进经验35项。1975年6月,科技交流站成立后,先后建立电子技术、应用数学、金属切削、热处理、焊接电镀、化工防腐、热工计量等技术交流队,参加成员近500人。1978年,该站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1985年,市科协参加了全国11个中小城市科协联络网和部分城市科协应用技术交流协作网,加上自身组建的,共有联络网7个。
组织青少年科技活动建国后,市科协经常组织所属团体与教育、文化、体育、共青团等部门密切配合,以中小学校为重点,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科技活动。1963年后,主要是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小组。1980年,成立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以科技讲座、科技晚会、科技游园、科技竞赛、科技制作、科技小信箱、科技夏(冬)令营等形式,在青少年中普及科技知识。1985年11月6日,在市青少年科技活动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学生制作的各类科技作品1253件。其中,有137件后送省里展出,获奖16项,蚌埠市被评为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市。
二、社会科学团体
1979年,蚌埠市成立教育学会。1980年至1985年,又分别成立社会科学团体26个。
1982年12月,由市委宣传部开始筹备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社联)。1983年4月,市社联筹备小组成立,配备3名专职工作人员。1984年6月,召开市社会科学工作者首届代表大会,正式成立该会。联合会设主席1名,副主席6名,秘书长1名,委员46名。1985年底,拥有哲学、伦理学、美学、统计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人口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计划经济、商业经济、物资经济、能源管理、城市建设、企业管理、财政会计、金融、新闻、图书馆、档案、教育、家庭教育、语言文学、世界语、地方史志、党史、历史等27个学会、协会及研究会。社联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主要组织全市性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指导各学会开展工作。是年,联合会拥有会员约4000名。
蚌埠市各社会团体建立后,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咨询服务活动1980年起,市经济研究团体重点对经济发展中带倾向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先后向政府部门提供各种调查报告20多篇。各学会团体自1983年开始,以邀请专家座谈、举办学术交流和讲座、为企业管理进行“诊断”等形式,面向社会各界开展了较为普遍的咨询服务活动。
精神文明建设研究1983年3月7日,市美学学会举行美化蚌埠座谈会,对城市建设、园林规划、环境绿化等12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提供市领导部门参考。至1984年7月,市社联及有关学会先后就精神文明与伦理学、职业道德、改革与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举办5次学术报告和探讨活动。1985年,全市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有关团体也从理论上开始总结这项活动的经验。
学术交流1983年3月19日,安徽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安振英应邀来蚌作了《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学术报告。同年,安徽师范大学张海鹏、项力求副教授应邀作了《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的学术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宋养琰副教授应邀作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与计划经济》等学术报告,北京经济学院王胜泉副教授应邀作了《中国人口现状与2000年中国人口预测》、《2000年的中国》学术报告。1984年,王胜泉副教授应邀作了《新技术革命和我们的对策》的学术报告,安徽财贸学院副教授李德宣应邀作了《银行体制改革和信贷资金管理》的学术报告,安徽财贸学院副院长周万钧应邀作了《商品流通与交通》的学术报告。1985年,安徽财贸学院刘文泉教授应邀作了《会计法的作用和意义》的学术报告,省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现经农作了《经济改革新形势下的财政作用》的报告,省财政会计学会吴宗仁作了《关于我省“七五”期间经济建设三大战略重点和财力分配问题》的报告,陈学鲁作了《当前会计改革的方向》的学术报告。
蚌埠市1985年社会科学团体一览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