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蚌埠境内淮河支流主要为北淝河、天河、龙子河、八里沟、席家沟、鲍家沟。建国前,由于淮河流域受黄泛影响,支流河床增高,河道淤塞。部分支流虽进行过疏浚,但不彻底,又加淮河未能根治,亦常为患。建国后,支流同淮河一道得到积极治理,水患减轻,其中龙子河、天河已改造成蓄水湖。
北淝河治理:
北淝河位于淮河北岸,清道光年间被淤塞,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方挑沟引水由沫河口入淮。但北淝河下游地势低洼,汛期受淮水顶托,内水仍无出路。民国元年(1912年),江淮筹赈会曾拟开通方家沟,以扩大河水出路,但未成。民国6年疏浚北淝河下游,但蚌埠黄泥渡桥东五里至西十里未挖通。民国17年前后,河水干涸,经省政府批准再加疏浚。
民国21年,第十二工赈局出面疏浚北淝河下游,其中蚌埠段约长8公里,做土方30.4万立方米。初计划开挖底宽60米,实际只做30米宽。
建国后1951年至1953年,治淮委员会对北淝河进行改造,在其上游开挖新淝河通入氵解河,从中上游截走2253平方公里来水面积(尚剩613平方公里流域面积)。但由于下游河堤年久失修,1956年水患时,蚌埠段仍成“泽国”。1957年,开始修筑北淝河蚌埠段圩堤,以后又多次加高培厚,顶标高达18.7~19.0米,顶宽3~4米,累计完成土方41.6万立方米。另外,在北淝河南岸蚌埠东北边界处3公里长一段堤防退建1.3公里,利用堤北至北淝河岸的一片低地面建成淝南圩,圩北边沿北淝河筑小圩堤。同年,在八大集以东约4公里处对岸,疏通隔子沟退水工程,以便汛期河水向氵解河抢排,但该工程标准太低,退水抢排作用不大。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