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35千伏大通变电所
民国30年(1941年)日本侵略者建立下窑发电所和架设大九输电线路的同时,兴建大通、九龙岗两变电所。民国32年4月12日投入运行。大通、九龙岗两变电所是淮南供电地区最早的35千伏变电所。
大通变电所原坐落在大通矿内,变电所内的电气设备均由日本运来,有1000千伏安单相自冷式电力变压器4台,综合容量为4000千伏安。进、出线开关共5台,电源由田家庵发电所经田大线输入,进线电压为22千伏,出线电压为3.3千伏。主要供大通煤矿及附属厂用电。
1951年4月投入运行2台三相油浸自冷式变压器,容量均为1500千伏安,1951年9月底拆除4台1000千伏安单相变压器。1953年10月,大通变电所第一次增容,先后安装2台2400千伏安三相双线圈变压器,进线电压由22千伏升压为35千伏,出线电压仍为3.3千伏,2台1500千伏安变压器相应拆除。1958年大办钢铁时,将大通变电所1台2400千伏安变压器拆除用于淮南钢铁厂临时变电所内。
1968年大通变电所由大通矿内搬迁至矿外大通南路东侧。1974年进行了第二次改压增容,投入运行1台8000千伏安主变压器,低压侧为10千伏供电,增容改压后的大通变电所总容量为1.04万千伏安,有35千伏、10千伏、3千伏三个电压等级。
随着大通地区用电量的增长,大通变电所必须再度进行增容改建。但受原址面积的限制,只得改建为室内35千伏变电所。改建工程由淮南供电局设计室设计,1981年开工,土建施工和电气安装由安徽电建一公司承担,1982年7月竣工,新增8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并投入运行,原2400千伏安主变压器退出运行。改建后的大通变电所是淮南供电地区第一座35千伏全室内变电所,占地面积为1815平方米。
大通室内变电所为两层建筑,上层为35千伏高压室,下层由变压器室、主控制室及10千伏低压室3个部分组成。35千伏开关采用GBC—35手车式开关柜,为省内首次使用。控制操纵系统采用简易集中控制方式。
1990年底大通变电所拥有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为1.6万千伏安。变电所高压侧由35千伏田—大线双回路进线,低压侧为10千伏,出线8路,全部采用电力电缆出线,供电范围扩大到洞山地区。1970年以后大通变电所的值班员全部为女职工,故又有“三八”变电所之称。
二、110千伏望峰岗变电所
望峰岗变电所坐落在谢家集区,石涧湖路望峰岗段北侧。望峰岗变电所属于谢家集煤矿、李郢孜煤矿及望峰岗选煤厂工程的配套工程,始建于1955年,由北京煤矿设计院设计,东北煤矿建井公司施工,1956年5月21日建成并投入运行。望峰岗变电所是淮南供电地区第一座110千伏大型枢纽变电所。
1956年变电所建成时淮南尚无110千伏电压等级,降压为35千伏运行,有两台5600千伏安双圈变压器,由田家庵发电厂通过35千伏田望一、二回路供给望峰岗变电所电源。35千伏2路进线,1路出线;6.3千伏出线10路,分别送往谢家集二矿、三矿、李郢孜一矿、二矿、望峰岗选煤厂、矿务局河下泵房等主要用电户。
1958年7月望峰岗变电所第一次增容升压,将原1号主变压器更换为一台电压为110千伏、容量为2万千伏安的三圈变压器,原电压35千伏、容量5600千伏安的Ⅰ号主变压器拆除后调往蚌埠胜利路变电所。110千伏电源由梅六望线送入,并通过35千伏线路与淮南发电厂并列运行。1959年110千伏田望1号线建成投入运行,淮南发电厂以110千伏向望峰岗变电所送电。
1960年望峰岗变电所扩建并投入运行第二台2万千伏安三圈变压器,原电压35千伏、容量5600千伏安的2号主变压器拆除。
1965年投入运行1台35千伏变6千伏、容量为1万千伏安变压器,将2万千伏安2号主变压器退出运行。1966年将1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借给田家庵发电厂。1968年5月望峰岗变电所重新投入运行一台1万千伏安变压器,为2号主变压器。1978年110千伏田望Ⅱ号线建成投入运行后,使望峰岗变电所有了双电源,并成为西山变电所的备用电源。
1983年9月至1984年10月,望峰岗变电所进行第二次增容改造,将高损耗的1万千伏安2号主变压器更换为3.15万千伏安三圈有载调压变压器。1984年10月又将高损耗的2万千伏安1号主变压器更换为3.15万千伏安三圈有载调压变压器。
1990年底,110千伏望峰岗变电所有2台3.15万千伏安有载调压变压器,总容量为6.3万千伏安,其结线方式是:110千伏侧为单母线带旁路母线;35千伏和6千伏侧均为双母线。110千伏进线2路、出线1路,35千伏进线4路、出线5路,分别送往谢家集一矿、二矿、三矿、朱集电灌站、蔡家岗变电所、洞山变电所;6千伏出线13路,分别送往谢家集二矿、三矿、望峰岗电气修配厂、望峰岗水厂等用户。望峰岗变电所自投入运行以来一直担负着向淮南西部矿区和部分大、中型企业供电任务,是50年代和60年代西部地区的供电中心。
三、110千伏田东变电所
田东变电所位于国庆东路,占地面积1.64万平方米,是东部地区主要变电所,除供田家庵地区生产、生活用电外,还向洛河发电厂提供保安电源。
田东变电所始建于1958年,为供大炼钢铁用电,由淮南东风钢铁厂先建临时变电所,安装1台由淮南电业局修试所制造的35千伏变6千伏,容量为2400千伏安变压器。同年底淮南电业局正式筹建35千伏田东变电所。田东变电所由淮南供电所设计,土建由市建筑公司承担,电气安装由淮南电业局修试所承担,1960年建成并投入运行1台35千伏变6千伏,容量为5600千伏安变压器,后为解决东风化肥厂投产用电,又投入运行1台容量为3200千伏安变压器。随着东部地区用电负荷的增长,1964年投入1台容量为7500千伏安变压器,替换下3200千伏安变压器。田东变电所是淮南供电局首次使用交流整流稳压操作电源的变电所。
1972年田东变电所由35千伏升压为110千伏,将淮南发电厂1台电压为110千伏、容量为1.5万千伏安的升压变压器改为降压变压器投入运行(改压后的变压器容量为1.32万千伏安),原7500千伏安变压器退出运行。110千伏电源由110千伏田望Ⅰ号线T接,6千伏向外供电。1976年又投入运行1台电压为110千伏、容量为1.6万千伏安主变压器,替换下原5600千伏安变压器,35千伏和10千伏向外供电。由于6千伏系统向10千伏系统过渡的改建工程进度跟不上,主变压器电压也不相同,故田东变电所有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6千伏4个电压等级。
随着洛河发电厂的兴建及工业用电量的不断增长,1981年田东变电所开始扩建改造,设计容量为2台3.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10千伏进出线8路,35千伏出线10路,10千伏出线14路,新建110千伏母线,把110千伏田合线(田家庵—合肥)、田望Ⅰ号线(田家庵—望峰岗)开断接入,原由田家庵发电厂出线的110千伏田蚌(田家庵—蚌埠)、田凤(田家庵—凤阳)、田炉(田家庵—定远炉桥)线改从田东变电所出线。1985年7月田东变电所投入运行1台容量为3.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原1.5万千伏安变压器退出运行,并将10千伏改迁新的高压配电室,35千伏也由室外改为室内配电装置,原1.6万千伏安变压器退出运行。1990年底,田东变电所除用1台1.5万千伏安变压器向化肥厂供6千伏电源外,其它均为35千伏和10千伏对外供电。
四、110千伏潘集变电所
为适应潘集煤田的大规模开发用电,1974年开始兴建110千伏潘集变电所。潘集变电所位于潘集第一煤矿东侧,由安徽省电力设计院设计,煤炭会战指挥部九十七工程处负责土建,省送变电工程处负责电气安装,工程总投资180.38万元。1974年5月破土动工,1976年5月竣工,1978年9月5日,1号主变压器(为1.5万千伏安三圈变压器)投入运行,从田家庵发电厂通过110千伏田潘线(田家庵—潘集)输入电源。35千伏出线2路,分别送往潘集第二煤矿和龚集变电所,6千伏出线3路,分别送往潘集第一煤矿、九十六工程处和砖厂等主要用电户。
1979年10月,潘集变电所进行扩建增容,同年12月竣工。工程投资110.8万元,新投入运行1台电压110千伏容量3.15万千伏安三圈有载调压变压器(称2号主变压器),变电所总容量增加到4.65万千伏安。1983年110千伏安潘芦线(潘集—芦集)投入运行,成为110千伏潘集变电所的第二电源。
1983年10月对潘集变电所进行第二次扩建增容,扩建工程投资58.7万元。1984年5月,又投入运行1台电压110千伏、容量3.15万千伏安三圈有载调压变压器,原1号主变压器退出运行。1990年底,潘集变电所两台主变压器总容量为6.3万千伏安,有110千伏、35千伏、6千伏3个电压等级,其结线方式均为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110千伏开关5台,进线1路,潘芦联络线1路,并装有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35千伏开关11台,进线2路、出线6路,分别送往潘集第一煤矿、第三煤矿、古路岗电灌站、架河电灌站、龚集变电所;6千伏开关35台,进线2路、出线30路,分别送往东风井、潘集选煤厂、水源井、潘集火车站、四十二工程处、淮南矿务局砖厂等主要用电户。
五、220千伏西山变电所
220千伏西山变电所坐落在谢家集区,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担负着向淮南西部工矿区供电的任务,同时兼负责向霍邱、寿县、凤台、阜阳、六安、淮北等方向供电和联网,是淮南、淮北220千伏环网中的一站。
西山变电所是由原110千伏变电所经多次扩建、增容、升压为220千伏的枢纽变电所。西山变电所于1964年破土动工,1966年6月竣工,1台电压为110千伏,容量为3.15万千伏安三圈变压器投入运行,110千伏电源由110千伏望—蔡线(望峰岗—蔡家岗)输入,35千伏出线和6千伏出线各5路,分别送往谢家集一矿、三矿、新庄孜矿、凤台黄土山变电所以及蔡家岗、八公山地区。
随着淮南煤矿开采区域由东向西的转移,淮南西部地区的用电负荷不断增加,1972年9月西山变电所投入运行1台容量为1.5万千伏安三圈变压器,至此主变压器总容量为4.65万千伏安,有110千伏进线1路,35千伏出线5路,6千伏出线10路。1973年西山变电所安装7台英国少油开关,更换原110千伏苏制开关。
1976年,西山变电所扩建工程开始,工程总投资372.4万元,征地15万平方米,安装电压为220千伏、容量为12万千伏安自动耦合变压器1台,建成220千伏1号母线、110千伏出线1条、35千伏出线4条,结线方式为220千伏单母线,110千伏单母线带旁路,35千伏双母线。1978年5月扩建工程竣工。220千伏电源由田家庵电厂通过220千伏田—蔡线(田家庵—蔡家岗)输入。西山变电所为淮南供电地区第一座220千伏变电所。
1981年以后,西山变电所陆续建成了220千伏旁路母线和3台220千伏开关。220千伏西—芦线(西山变电所—芦集变电所)建成将西山变电所与220千伏芦集变电所相连接,形成了正规的220千伏单母线的连接方式,提高了西山变电所的供电可靠性。1984年1月,西山变电所第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工程总投资383万元,新增12万千伏安自动耦合变压器1台。同年12月竣工并投入运行,结线方式为220千伏双母线带旁路母线,110千伏单母线分段带旁路母线。
1990年底西山变电所有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6千伏4个电压等级,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为28.65万千伏安,装有容量为9000千伏安的电容器,220千伏进线2路;110千伏进线1路、出线2路;35千伏进线4路、出线10路;6千伏进线2路,出线10路。日送电量220万千瓦时,约占淮南供电局日总送电量的50%,是西部地区供电中心。
六、220千伏芦集变电所
芦集变电所位于潘集区芦集乡东1公里处,南与220千伏西山变电所相接,北与淮北供电局220千伏南坪变电所相接。芦集变电所是淮南供电地区继西山变电所之后的第二座220千伏变电所,同属淮南、淮北220千伏环网中的一站,是潘集矿区的主供电源,同时担负着开发谢桥矿区的前期供电任务。
芦集变电所设计容量为24万千伏安,基建工程于1980年破土动工,1982年12月第一期工程竣工,第一台12万千伏安三圈变压器投入运行。由于变压器采用薄绝缘,且参数性能不符合运行要求,一直未向外输送负荷。其结线方式为:220千伏为单母线带旁路母线,220千伏电源由淮北南坪变电所输入,再经220千伏西—芦线(西山变电所—芦集变电所)送往西山变电所;110千伏为单母线带旁路母线,通过110千伏芦—潘线(芦集变电所—潘集变电所)与110千伏潘集变电所联络;35千伏为室内配电装置,双母线带室外旁路母线。
1983年底,淮南供电局从沈阳变压器厂定制220千伏线圈3只,对芦集变电所12万千伏安变压器进行现场更换线圈,1984年7月更换完毕,使变压器的性能参数及绝缘厚度均符合运行要求,经试验合格,正式投入运行。至1990年主要供电范围为潘集第一、第二、第三煤矿和谢桥煤矿以及农业用电。
220千伏芦集变电所占地面积33309.58平方米,高压设备下的空地大部分种植草坪,高压设备区草坪地面与水泥混凝土地面相比,夏季可降低高压设备区温度8℃左右。变电所的控制楼为三层建筑,第一层设有蓄电池室、载波机室、值班宿舍、会议室,第二层为电缆室,第三层为控制大厅。大厅内装有2台柜式空调机,保持控制厅内温度相对稳定,使晶体管保护装置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