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境原有古桥12座,外窑桥、宫集官桥、鸭背铺桥、东津渡桥等均建于明代,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废,有的遗址难寻。建国后,根据城市的发展,道路工程逐年增加,桥梁建设相应增多,有的在原古桥位置或废基上进行重建、改建。1952年第一次改建龙王沟桥,后在市区内建成各式桥涵80座,其中立交桥14座,一般桥梁26座,涵洞40座,主要结构有砖拱、石拱、钢筋混凝土简支梁、箱式、管式等。
一、主要桥梁
〔淮河大桥〕位于淮河中游,市区中部,1977年7月始建,1982年10月建成。铁路桥全长3428.5米,公路桥全长3195.7米,公路正桥宽14米,其中车行道宽11米,路面为8厘米混凝土铺砌,磨耗层用1.5厘米沥青砂封面,两侧人行道各1.5米宽,混凝土整体现浇。下层铁路桥为复线,桥下河道为三级航道标准,设计最高洪水位25.09米;最低枯水位15.01米。正桥全长579.6米,平坡,公路面与地面最大垂直高度38米,公路出正桥后,南岸公路岔向下游,北岸公路岔向上游,引线呈交叉形,各位于半径250米曲线,引桥最大纵坡3%。公路桥面建有单臂枇杷路灯196座,间距32.7米,对称布置。大桥由铁道部大桥工程局设计和施工,公路引线及桥面(按二级标准)沥青摊铺工程由市政公司设计和施工。沥青路面全长6.35公里,并附建公路桥2座,涵50座。公路和引线由市城建局市政管理处代管,铁路桥属武警部队驻管。淮南淮河大桥是淮河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型桥梁。
〔窑河闸桥〕原名外窑闸,始建于明初,为三孔桥。日军侵入淮南时,移建至东1公里上窑,以土石填壑为基,架设木板浮桥。1962年在此桥以西50米处,新建5孔钢筋混凝土箱式结构公路桥,桥、闸一体,中孔高7.05米,宽5.6米;边孔高7.2米,宽5.55米,桥长43.7米,是沟通淮蚌公路交通的重要桥梁。
〔胡家涧桥〕原名官桥,明时建于宫集东,为两孔石拱桥。1968年扩建淮蚌公路时,在原址改建为5米跨径单孔石拱桥,宽22米,长6.7米。
〔鸭背铺桥〕始建于明代,位于石涧湖路西段,望峰岗与谢家集交界处,原为石板桥,民国36年(1947年)建大八铁路废原桥。1955年在铁路西侧300米处,建一座双孔,跨径各10米石基砖拱公路桥,桥宽8米,实体栏杆高为1米,全长38米,因采煤塌陷而废。1976年结合公路改线工程,在原桥址以北100米处,新建双孔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公路桥,跨径5×2米,全长28米,宽1米,净高6.4米,重力式浆砌块石墩台;按“汽-13挂-60”荷载标准设计,为考虑抗震,改按“汽-18挂-80”配筋;桥面宽15米,其中车行道12米,人行道1.75米,栏杆高1米,宽0.25米,两端引线路面为二级公路,1977年竣工。1986年加固为双孔钢筋混凝土箱形梁承托。
〔人民路桥〕位于人民路龙湖公园东门南侧,1953年随同道路兴建1孔5米跨石拱桥,长8米。1978年7月改建为双孔箱涵,净跨各为2.5米。1983年4月加宽双孔箱涵,跨径为2×3米,并在北侧增建一个单孔石拱涵;同时从两端伸长,东端为5米,西端为8米,上、下游挡土墙均为片石护坡。〔淮舜路桥〕计有两座。1957年分别于淮舜中路、南路各建一座单孔石拱桥,南路桥位于供电局处,跨度5米,宽18米,长7米;中路桥跨径4米,宽15米,长25米。市政公司设计施工。
〔李嘴孜桥〕位于山王集南山王路,1958年兴建双曲石拱桥,跨度(三孔)为8+22.6+8米,宽7.6米,总长38.6米,属公路桥。
〔国庆西路桥〕位于国庆西路兽药厂东侧,1976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桥,跨径9.8米,宽21.3米,长18.3米。为排泄雨水的公路桥。
〔赵店孜西桥〕位于国庆西路赵店孜西,1976年始建,为单孔石拱桥,跨径6米,宽20米,长17.5米,为公路桥。
〔老龙眼桥〕位于洞山路老龙眼,1958年始建,为单孔石拱桥,跨径5米,宽24米,长7米。1983年扩建洞山路时,扩建延伸宽度为60米。
〔九龙岗立交桥〕是淮南市第一座公路铁路立交桥,位于淮丰乡九大铁路段,第一矿工医院北路至站后路上,随铁路线建于30年代。单孔石拱桥,跨径5米,宽26米,长11米,垂直净高4米。
〔泉山路立交桥〕位于黑泥洼编组站、机务段处,桥跨泉山路,1979年3月20日开工,1982年6月20日建成。铁路桥由3线和8线组组成,相距60米,桥梁中线与道路斜交70°40′,桥梁跨度为6.5+12+6.5米3孔,快车道桥下净高5米,慢车道净高3.5米,结构梁为钢筋混凝土斜板梁,桥台为衡重式,桥墩双柱式,桥身表面水刷石,桥下道路为200号混凝土,快车道11米宽,慢车道5.5米,快慢车道高差最大1.5米,隔栏为1.5米高混凝土结构,快车道纵坡3%,慢车道纵坡2.5%,与两端21米宽道路顺接,桥下照明为Y型高压水银灯,其中3线桥两对,8线桥4对,各为125瓦照明线路,预埋桥墩内。立交桥由铁四局设计、施工,铁道部投资,总造价228.5万元。
〔淮舜路立交桥〕1982年9月15日开工,1984年10月竣工,桥跨阜淮铁路复线,为三孔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式,跨度为8.5+14+8.5米,桥梁中线与道路交角为85°24′28″,桥下路面为200号混凝土,快车道纵坡3%,慢车道纵坡2%,中隔栏高1米。与7米宽沥青路面顺接,桥墩双栏式,桥下为自然排水。桥由铁道部投资,造价80.83万元,铁四局设计施工。
〔大通路立交桥〕位于阜淮复线,跨大通路,1983年1月12日开工,1984年8月13日建成,主体工程投资88.4万元。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式三孔桥,跨径6.25+12+6.25米,中孔快车道宽12米,纵坡3.5%,桥下净高5米,两侧慢车道宽6.25米,纵坡2.5%,桥下净高3.45米,桥由铁道部投资,铁四局设计施工。
〔电厂路人行地道〕1984年4月开工,1985年初竣工,在电厂路西端。人行地道穿田大铁路线和田家庵电厂专用线。地道设在两侧人行道中心线上,间距30.2米,为箱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对称设置,单跨为3.5米,净高2.5米,底道平长为13.4米,坡道长度为5.35米。地道设有排水管道,由水泵定时向外排水。工程由上海铁路工程处第一工程段施工,总造价184.1万元。地道建成后由田家庵电厂管理。
二、主要涵洞
〔新塘涵〕位于合阜路上戚家郢孜以东,始建于明初(1517年),原为三孔石拱桥,因年久失修毁坏。1957年改建为单孔石拱涵,口径4米,宽26米,长11.3米。
〔国庆中路涵〕位于国庆中路陈家岗以东,淮南商场南侧,1959年建双孔石拱涵,口径各为2.5米,宽7.4米,长50米,1984年随道路扩建而扩建。
〔二十四中涵〕位于国庆中路市第二十四中学门前,清末光绪年间建有石板桥,原名联缅桥。1959年兴建国庆路时废石板桥改建为两道直径800毫米涵管埋于路下,长各23米。因涵管口径过小,阻水严重,1983年扩建国庆路时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式单孔箱涵,跨度2米,长40米,为城区内较大的涵洞工程。由市政公司设计施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