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19年8月,合肥开通市内电话时使用磁石式交换机和手摇式电话单机,电源为附接于电话机旁的干电池。民国21年,总机容量为40门。
民国27~33年日本占领时期,合肥城仅有日军警备司令部内设50门总机一座。
民国34年冬,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迁址合肥初期,合肥市话线条杂乱,电杆不胜负荷。年底,购置木杆百余根赶架市话线路,于次年1月竣工。
民国35年,据《市内电话线路里程报告表》统计,合肥有:架空裸线118公里,电杆151根,100门总机1座,50门总机1座,电话单机76部。
民国36年7月,兴工添栽较大电杆,增装木担,调整线条,在沪购100门总机2座、50门总机1座、20门总机2座。
民国37年冬大雪,从十字街至省电话局,电话杆多处被大雪折断,通信瘫痪。
194。9年2月17日,接管国民党合肥地方电信时,有架空明线120条公里,市话总机100门1座,自制避雷器90门1套,单机17部,方盒机、皮盒机、壁机计15部,锈铁线1405斤,铁线3000斤,瓷瓶1175个。为保障市话通信,电信局线务组抢修好工商部电话线及淮南总机军用电话,机务组修复破电话机2部、新架电话40部。6月,因修筑马路受到影响的市内电线重新布置,整理就绪。
1951年,首次在局通往大东门、三孝口、皖北行署、皖北区党委4个方向的线路上架设了日本产(0.9/28对)的电缆计5.3皮长公里,电缆芯线总长451条公里。市话交换机容量增为320门,实际使用292门,占91.25%。
1952年,为配合市话交换机扩容,动工兴建了编号为“52—204—313”的线路扩建工程,施工项目为增设架空电缆、敷设地下电缆,逐步改变市区架空裸线紊乱的局面,为装设共电式电话做好前期准备。是年,有市话杆路30.8杆程公里,电杆787根,架空明线122.8公里(铜线1.1公里,铁线121.7公里),架空电缆5.3皮长公里,分线箱9个,分线盒14个。
1953年,磁石式交换机容量增为400门。
1954年2月,市话线路扩建工程竣工,新建地下管道1.46管公里(计10.045管孔公里),敷设地下电缆出局线3条计2000对,由局内向鼓楼街(今宿州路)南端出局分别经前大街(今长江路)、十字街路口(今长江路与宿州路交叉口)向四面辐射。是年,开通使用CT型共电式电话交换机1000门。
1955年,为缓解市话装机难,将共电式市话交换机第一次扩建增容500门,并将电话振铃设备由人工改为自动,提高了市话员接线效率。
1957年,将市话交换机第二次扩建增容500门,总容量达到2000门。市话杆路增至185.28杆公里,架空明线线条增至621.96公里,电缆(包括架空及地下)总长度增至42.76皮长公里,电缆芯线长度8000对公里。市话地下管道,东由省委经小东门、环城路、大东门桥到胜利路、蚌埠路;南由长江路向徽州路扩展。合肥以中等城市规模建设市话线路已初露端倪。
1958年,新增市话线路170.91公里。为配合市政建设的发展和满足社会各界对市内电话日益增多的需求,动工兴建合肥市自动电话工程。
1959年12月29日,合肥市开通自动电话。交换机采用国产JZB——1A型步进制,容量2800门,电话单机采用拨号盘式,电话号码升为四位制。自此,合肥市内电话由人工接续改为自动接续,平均每小时接续634次。是年,东郊铜陵路市话分局建成,安装步进制自动交换机500门。地下管道长度增至9公里。
1960年,南郊黄山路市话分局建成,安装步进制自动交换机700门。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4000门,市话出局线对由3600对增到4950对。
1961年,市话杆路211.145杆公里,电缆111.095皮长公里(地下电缆28.91皮长公里,占电缆总长1/4),电缆芯线20891对公里。由于市话电缆的架设,架空明线自1957年的621.96对公里减少为417.358对公里,扭转了明线多、电缆少,架空线路多、地下线路少的局面。
1962年,市话线路253.881杆程公里,电杆6162根,架空电缆84.8797皮长公里,地下电缆28.2491皮长公里,地下管道11.8967管公里,入孔103个。
1963年,为提高市话线路质量,保障市话通信,合肥市邮电局设市话大修队,承担市话线路大修、更新、改造任务。
1964年,合肥市邮电局集中力量抓铅包电缆充气维护和阴极防腐保护电缆两项工作。开始用103型电缆绝缘胶(内含沥青82%、润滑油18%)80%及松香20%试做电缆堵气接头,未果。后改用5号沥青80%、松香20%加入变压器油3%的料剂配方,并保持堵气接头温度在摄氏180~230度下烘烤3小时,获得成功。同时,自己动手装置气压监视信号盘,通过充气查除07电缆300对、02电缆800对等主干地下电缆隐藏6年之久的2处障碍。鉴于地下铅包电缆曾发生9次腐蚀穿孔障碍,合肥市邮电局与北京邮电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用阴极保护方法防止地下电缆腐蚀试验。经分析,合肥地中杂散电流少,电缆对地电流为负值,其电位近于铅在弱碱质水介质中的电极电位,电缆穿孔系电化学腐蚀造成。9月份在铜陵路市话分局建立第一座阴极防腐站,站号801,位于大通路合肥搪瓷厂内,由技术员姚志衡指导安装。是年,开始采用铜芯胶质线作用户电话引入线,以减少过去使用双股平行胶质铁线易风化龟裂造成绞线的障碍。
1965年,将400根木杆更换为水泥杆。
1966年,在宿州路及黄山路市话分局安装201、202、601、602等4个阴极保护站,至1970年,未发生铅包电缆腐蚀障碍。
1972年,宿州路市话分局安装步进制交换机800门,铜陵路市话分局安装步进制交换机500门。
1973年,经安徽省邮电管理局批复同意,对市话自动交换机第二选组器、终接器的部分电路进行更改,其电路性能不变,但减少了炸0.75A保险障碍。
1974年,长江路、安庆路、徽州路、宿州路、蚌埠路、巢湖路等6条市话主要干线已全部更换成水泥杆,杆路总长度76杆公里,占全市杆路1/4。自本年起,在支线上采用塑料电缆,以取代笨重、不耐腐蚀的铅包电缆,并有计划地在全市线路上敷设。
1975年,将合肥董铺宾馆55式自动交换机(三号位)调给宿州路市话分局,安装后因缺47式二选组器(七架),未能开通使用。
1978年,市话线路上塑料电缆增到75.1755皮长公里,占全市电缆总长(224.54皮长公里)的1/3。
1981年1月,在宿州路市话分局与黄山路市话分局间试开PCM30/32路脉冲编码通信设备,以时间分隔方式增加线路使用容量,解决局间中继线需求量增大的问题。7月5日零时,合肥市话号码由四位制升为五位制。这一年上半年,铜陵路、黄山路市话分局安装国内较先进的HJ921型纵横制市话交换机各2000门,拆除噪音大、磨损大、维护费用高的步进制交换机1700门,为实现长途自动直拨打下了基础。12月,宿州路市话分局增装步进制交换机2000门。市话设备总容量达到10150门;市话杆路长度453杆公里;电缆长度318.4皮长公里,其中地下电缆70.2皮长公里,塑料电缆110皮长公里,电缆芯线总长38510对公里。
1982年6月10日,省邮电管理局分配市话环路载波机一套,合肥市内电话开始在线路紧张地段装设此设备,利用一对市话线安装二部以上电话。
1983年,合肥市话环路载波设备250路,市话充气设备流动的11台、自动站房的12台,电话单机6960部,分线箱651只,地下电缆阴极防腐站10处。
合肥市地下电缆阴极防腐站统计表

1984年1月16日,安徽省邮电管理局根据副局长周德强最先提出的“实现合肥市话网络程控化”的构想,向邮电部、省政府呈报引进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报告,决定在合肥市电信局装设S1240程控交换设备。10月,铜陵路市话分局安装纵横制交换机2000门。
1985年8月,宿州路市话分局增装步进制交换机1000门,并进行万门程控机房改造和S1240程控交换设备的安装工作。是年,市话设备总容量13000门,地下管道19.4管公里计227管孔公里,形成纵横贯通城区的地下电缆管道网:南到芜湖路,北抵阜阳北路,西达蜀山路、樊洼路口,东至蚌埠路锁厂。全市市话线路,除个别远郊(如北面三十岗等处)尚存少量架空明线外,已全部实现电缆化。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