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合肥地区地下水贫乏,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须着眼于南淝河、董铺水库、巢湖等地表水。
南淝河
1952年建一水厂时,技术人员曾勘察过南淝河上游的西门水关和黑池坝。因此处冬季水枯,不能保证水源,故确定取水于下游的巫家湾。这里地势低洼,巢湖水经常倒灌,水质化验多项指标均符合自来水标准。但好景不长,自1956年冬季开始出现水源不足,1957年冬又出现水位下降,水质污染。1958年淝河污染加重已无法利用,水厂被迫更换水源,开渠从巢湖引水。1961年夏,因巢湖引水明渠被沿途农民抗旱所截,造成水厂水源不足,日供水由3.2万立方米下降到2万立方米。全市2/3用水单位处于断续供水或无水可供状态,致使安徽纺织厂部分停产,还影响到部分火车机车行驶。1965年5月,巢湖引水段藻类繁殖,水质恶化,水味恶臭,鱼类死亡。自来水公司要求复用南淝河水源以救燃眉之急。市防疫站作了化验分析,同意暂用淝河水源。1972年,省革委会批示组成联合调查组,对自来水水质进行调查。调查报告指出:一、二两个水厂均系明渠引水,水源在流动过程中遭污染。根据1977年《合肥市供水工程规划任务书》的规划,1987年7月从巢湖取水的四水厂建成投产后,从南淝河取水的一水厂功能逐步收缩,于同年12月停止生产。
董铺水库
董铺水库系二水厂的主要水源和三水厂的唯一水源。水库截了南淝河上游的来水,流域面积207平方公里,年平均补给量6千万立方米。1978年、1979年2次大旱,董铺水库干涸,二水厂曾转向巢湖取水。1980年三水厂投产,二、三两个水厂都从董铺水库取水,加上电厂生产用水,每年实际取水超过亿立方米。所幸水库与淠史杭灌区的滁河干渠相通,每年均有大量的来源于干渠的稻田水渗入水库,致使水库勉强维持供水;水量不够时,需花钱从灌区买水。
董铺水库的水质标准接近二级,是合肥市的一处优质饮用水源。为了使市民多吃董铺的优质水,少吃巢湖的富营养化水,市政府作出增加对五水厂投资的决定。五水厂拥有两路进水水源管道:一路通向东南的巢湖塘西,引巢湖水(1992年12月第一期工程投产);另一路通向西北的董铺,引董铺水库水。设想每年雨季(春夏两季)丰水期使用董铺水(包括四水厂),避开巢湖藻类繁殖期;秋冬雨水少淠史杭干渠关闸时,用巢湖水以避开董铺缺水期。这种设想可以较好地解决合肥水源不足和避开水源污染问题,只因投资太大,制水成本增加,到1992年底尚未成为现实。
巢湖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距合肥最近处仅17公里。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涌入湖内,加上围湖造田,使湖底升高湖面缩小,储水量下降。50、70年代,国家为了使巢湖水位保持一定的高度,先后建设了裕溪闸和巢湖闸。枯水期关闸时,不让巢湖水流入长江;汛期关闸时,防止江水倒灌造成水灾。因之使巢湖水失去了吞吐更新的机会,加上上游城市每天排入大量污水和流域内农田化肥残余的排入,造成湖水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四水厂以巢湖水为源。1987年初夏四水厂建成,7月即出现藻类污染水发臭而被迫停产。1987年10月,市自来水公司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巢湖水质进行评价。接着市政府召开四水厂水质问题论证会,请设计部门、大专院校、环保部门、卫生防疫部门、省市主管机关的专家和负责人出席会议,集思广益,开治“病”处方。会议确定改明渠引水为管道引水,即在原渠道内铺设2根直径为1500毫米的水管,将取水口伸至湖中1500米处以避开藻类。后来,在建设五水厂水源泵房时,亦采用铺设两根直径1400毫米的进水管伸进湖中3000米处取水的方法,并采用了一些辅助措施(投加粉末活性碳、人工捞藻等),使水质自1988年后得到改善。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