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解放前,合肥人民生活用水和生产经营用水,均靠人力提汲井水或南淝河水。井水源于地表水渗入,水质含碱量大,味苦涩。水井浅,水量少,易受污染。遇到干旱,井水枯竭,给全城居民生活造成极多不便。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1952年12月,合肥市成立上下水道工程处筹建水厂。1953年10月,合肥市第一个城市供水工程——合肥水厂(一水厂)动工兴建。1954年11月建成投产,日产自来水6千立方米。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量迅速增加。1959年春,合肥二水厂工程开工。1961年6月部分工程建成试供水。1964年,市自来水公司成立,管理2个水厂并对其进行挖潜改造。1967年一水厂日产水能力达到5万立方米。1975年二水厂日产水能力达到10万立方米。1976年公司全年供水计5381万立方米,使合肥市供水紧张的状况得到缓和。1977年国家计委委托安徽省计委批准了《合肥市供水工程规划任务书》。《任务书》提出;在巢湖建新厂,改一水厂为加压站;至1985年合肥市供水规模达到日产35万立方米。供水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工程(三水厂)规模为日产10万立方米,从董铺水库取水,于1982年达到设计能力,使合肥市的供水能力达到日产25万立方米,初步缓解北郊、东郊工业区严重缺水的状况。1983年10月四水厂开始筹建,定厂址于义城集,从巢湖塘西取水。1985年底完成厂区征地和头部取水工程,1988年7月竣工后,日供水15万立方米。至此,《任务书》提出的合肥市日供水规模达到35万立方米的计划实现。是年,一水厂逐步停止供水,改为加压站。
1990年7月,五水厂工程动工。1992年12月第一步工程完成,日供水12.5万立方米。与此同时,经过扩建后二水厂日供水达到12.5万立方米,四水厂日供水达到27.5万立方米。
至1992年,承担城市供水的市自来水总公司不仅拥有水厂4座、水源厂2座、高山清水库1座,还拥有全套的安装施工力量。全市供水面积75.68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98%;供水干管网总长383公里,比始建时增长7.63倍;日供水能力62.5万立方米,比始建时提高104倍;年供水总量14759.4万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8540万立方米,生活用水6219.4万立方米。混浊度、余氯、细菌、大肠菌含量等四项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平均达到99.91%。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