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1864年以前全县岁征银2.8355万两。其中:起运(即上解)1.4157万两;留存1.4199万两。全县征漕米2.1185万担。其中:解北正米1.1274万担;正耗米4509.88担;漕赠米563.74担;行月米2510.35担;南米抵漕(包括正耗赠)630担;兵米(每年奉文运拨)抵漕1542.61担;解府孤贫米60担;留县孤贫米93.86担。
同治三年(1864年)改制,银两加征32%;按耗银10%、知县办公银13%、经书柜书辛工纸张银3%、银匠火工银3%、解费川资银3%。漕米改征折色,每担米征铜钱4千(串)200文,上解银1.9两。其中:解部库银1.3两,提存司、道两库6钱。
民国三年(1914年)以亩课征,全征全解。前清的盈余。平余、火耗、加捐均作为正税垒数上交。县公署所需行政经费等项,按规定如数扣支。县署公费(包括知县在内的全部人员的俸禄和公用经费)月支800元,年支9600元;卫队40名每月薪饷240元,年支2892元;卫队服装费年支160元。孔庙年支40元。囚犯口粮无定额,按囚犯数目而定。
民国十七年(1928年),删除各项烦杂名目统称田赋,仍是全征全解如数上交。县府行政及保安、司法、财务等经费,按划定的等级拨款并扣支。
县府行政费:民国十七年(1928年)月支1165元,年支1,398万元;十八年(1929年)月支1,245元,年支1.49万元;十九年(1930年)月支1,424元,年支1.7098万元;二十年(1931年)年支1.6062万元;二十一年(1932年)年支1.4494万元;二十二年(1933年)年支1.4493万元;二十三年(1934年)年支1.4974万元。
全县预算支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2.88万元(法币,下同);三十年(1941年)36.76万元;三十一年(1942年)89.5万元;三十二年(1943年)322.1万元;三十三年(1944年)788.03万元;三十四年(1945年)3733.47万元;三十五年(1946年)38338.8万元;三十六年(1947年)12.8939亿元。
自1950年至1985年,全县财政支出2.062454亿元,其中,预算外支出2884.23万元。
1950年至1952年,支出由财政厅下拨,据实结算。1953年实行三级财政管理体制,坚持“支出按预算,拨款按计划”的原则。1953年至1957年,年均支出139.9万元。其中:经济建设年均支出7.32万元,占年均总支出的5%;社会文教卫生年均支出72.6万元,占年均总支出的52%;行政管理经费年均支出57.2万元,占年均总支出的41%。主要支出项目是社会文教卫生费,其次是行政管理费。
1958年至1962年,年均支出257.6万元,比“一五”时期年均支出高117.7万元。1963年至1965年,年均支出227.7万元。
1966年至1970年,财政支出1580.1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497.9万元;社会文教卫生费支出1384.4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523.8万元。年均支出316.04万元。
1971年至1975年,财政支出:2500.4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497.9万元;社会文教卫生费支出384.4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523.8万元。年均支出500.8万元。
1976年至1980年,财政支出3971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1229万元;社会文教卫生费支出2057.3万元;行政管理经费支出607.9万元,分别占总支出的31%、52%、15%,社会文教卫生费是主要支出项目。年均支出734.2万元。
1981年至1985年,财政支出6784.1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1862.8万元;社会文教卫生费支出3547.7万元,行政管理费支出1068.5万元,分别占总支出的27%、52%、16%。年均支出1356.82万元,比上期增长3292.59万元,其中行政管理费比上期增支75.8%。
1985年财政支出1831.8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636.9万元,占年支出的35%;社会文教卫生费支出800.3万元,占年支出的44%;行政管理费支出266.7万元,占年支出的15%;其它支出127.9万元,占年支出的7%。
宿松县1950~1985年财政收支逐年登记表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