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普宣传
1956年4月,县科普协会成立,秋,区、乡科普协会成立。从此,县内科普宣传工作全面展开。1959年县科委成立后,科普宣传得到进一步加强,科普宣传重点内容是自然科学知识及农业技术推广。
1956年,县科协组编、印发《科普讲座》小册子,选聘一批文化素质好,有一定演讲水平的会员为宣传员,进行专题演讲。对关于“月蚀”、“雷电”、“疾病”、“细菌”、“狂风”等现象,进行科学的解释。全县全年举办定期、不定期讲座907次,听众达48321人次。1957年底,县有科普会员670人。1958年后,科普宣传结合群众性科学试验活动,宣传推广双季稻栽培技术和其他农技知识。1964年,农村开办“红专夜校”,将农业“八字宪法”列入“红专夜校”的教学内容。1966年,县、区、公社科普协会被取消,有组织的科普宣传活动中止。
1978、1979年,县科委、县科协先后复建。1980年,全县33公社相继成立科普协会,科普网络形成,科普宣传再次出现高潮。至1987年,县成立自然科学学会10个,乡镇科普协会38个,会员2113人,以为农村改革服务、为农民提供致富途径为中心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农村广泛开展。自1979年—1987年,全县举办科普讲座1100次,参加听众47万人次,印发科技资料56种,发5000册;举办科技报告会350次,听众4万人次;办有线广播讲座150次,有209名科技人员参加主讲;张贴科技广告4.5万张;召开科技现场会187次,参加会议9400人次;印科技小报627期,发行59095份;出科技宣传橱窗455次,共1008期;放映科教电影107部,330场;开办科技业余学习班103班,学员7480人;办科学图片展览5次,观众54073人次。1982年,县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出席华东六省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的科普教育经验交流会。1983年,县科学技术协会与科普创作协会联合主办的《科普作品》小报,获安徽省科普报刊评选优秀奖。1984年,在安徽省人民政府召开的科普红旗竞赛表彰大会上,黄柏、黄泥两乡科普协会及县科学技术协会被授予“农村科普红旗单位”;杜埠乡党委书记朱华学、官庄乡党委书记彭世孝二人被授予“农村科普红旗手”称号。
二、信息咨询服务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84年设立了科技情报资料室,对外开展信息咨询及技术资料阅览工作。资料室配备资料员一名,从事资料整理、资料咨询及接待读者工作。到1987年底,资料室有各类参考资料2875册,科技报纸及期刊杂志15000份。是年,县科技情报资料室已与全国69个科技情报单位建立了科技情报资料交流关系。从1984年到1987年,资料室接待读者1871人次。
1984年7月,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县科学技术协会分别设立科学技术咨询开发中心和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开展有偿和无偿技术咨询服务。全县有24乡设立乡级农业技术服务公司。1984—1987年,全县接受咨询项目488个,其中已见成效项目73个。杜埠乡科普协会为帮助贫困户掌握科学技术,1984年起,成立了养猪、养鸡、农田耕作等技术服务队,将技术送往贫困户手中。梅城乡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从1980年起,在水稻栽种期间,对全乡所有农田逐块检查,规定每块田的用药、用肥量,手把手教会农民施肥和治虫技术。
三、技术培训
县内技术培训,在建国前及建国初期,都是以师带徒和以行结社的形式进行。1953年起,全县各行各业开始注重培训专业技术骨干,以培训班、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专家、行家面对面传授。自50年代至70年代,县内技术培训搞得较好的是在农业技术培训方面,这种培训多是以经验交流会的方式进行。80年代,专业培训活跃,培训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仅县科委、县科协自1980年至1987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讲学l0次;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次、695期,共培训学员30095人次。双峰乡柳林村知识青年洪张节,1984年参加科委举办的蘑菇生产技术培训班后,在家自养600平方尺的蘑菇,同时指导邻近6户进行蘑菇罐头生产,与安庆市胡玉美罐头公司签订合同,带富了一个村子。岭头乡黄岭村女知识青年操美霞,多次接受柑桔生产技术培训,1985年自育柑桔苗秧3500株,当年纯收入达2000元。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