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机构
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59年4月成立,负责全县科学技术管理及综合协调工作。1960年11月后,科学技术委员会一度撤销,其职能由县技术革新办公室取代。1961年3月恢复,与县委农工部合署办公。1961年10月至1962年3月改与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1963年3月至1966年底,又与县委农工部合并办公。1967年初,该组织瘫痪。1974年12月,设县科技小组,隶属县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1976年8月,撤科技小组,成立县科技局。1978年1月,撤科技局,恢复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1984年8月开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县科学技术协会合署办公。1987年,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编制13人。
县农村能源办公室前身为县推广沼气化办公室,建于1958年4月。1986年,改为农村能源办公室,隶属县科学技术委员会,与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合署办公,配专职人员2人。主要任务是在全县重点开展群众性兴办沼气工作,引进推广省柴灶及节能水箱。
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1958年5月,改国营潜山县农场为潜山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简称农科所),从事农业科研活动。当年,有技术人员3人,管理人员2人,工人50人。1961年至1964年,除接受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和上级安排的科研项目之外,主要致力于农业良种试验和繁殖,高产栽培示范及新耕作技术推广。
1982年,县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改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1987年,所内有编制20人,其中技术干部5人,工人15人,有试验生产基地60亩。
县农机具研究所1978年3月,隶属县农机局,有技术人员3人,行政管理人员2人。主要科研活动是引进、仿改、推广农用机械与工具。1979年底,研究试制S195柴油机节油器成功,当年配制14台,在模范公社(潘铺乡)进行示范受到欢迎,后在全县推广。因技术力量及财力不够,农机具研究成果不大,1980年10月,机构撤销。
二、组织
县科学技术协会1956年4月,民主选举成立,为群众性文化科技组织。其工作重点是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活动。1966年冬组织撤销。1979年6月恢复,更名为县科学技术协会。1984年,与县科委合署办公。1987年分设,有编制5人(包括科教电影放映队2人)。至1987年,县科学技术协会组建县级自然科学学会10个,有会员765人,乡镇科普协会38个。
地震测报组织潜山县地震办公室成立于1976年8月,设在科技局内,编制3人。1977年,成立潜山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地震办公室划归县防震、抗震指挥部领导。1976年,县地震办公室在县内的官庄、槎水、源漳、水吼、野寨、黄铺、王河、梅城等公社设立13个地震测报点,同时在官庄中学、黄铺中学、潜山中学建立三个重点测报站,各测报点(站)备有小型测报仪器,负责记录气象水文、生物等方面异常变化情况。测报点(站)建成后,发出震情预报15次。1977年,江苏溧阳县地震,由潜山中学地震测报站测准。1979年,本省固镇县地震,黄铺中学地震测报站测准。1984年,县地震办公室撤销,震情方面工作由科学技术委员会内一名兼职联络员负责。
农科网1974年,县内成立公社、大队农科站、队,形成农村四级农科网,即县有农业科学研究所,区有农技站,公社有农科站,大队有农科队。公社农科站与大队农科队采取“土地各队凑,人员各队出,成果各队用,亏损各队补”的办法,开展群众性的农业科学实验活动。至1979年,全县有公社农科站25个,大队农科队166个,生产队农科组143个,有农民技术员305人,劳动力2201人,实验田4635亩。四级农科组织在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技术推广、研究、示范试验、普及等方面开展活动,取得一些成效。1975年,塔畈公社塔畈大队农科队试验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成功,并逐步在县内推广。1978年,牌楼公社胡埂子农科组进行“麦稻稻”三熟制试验,获得丰收。1980年全县33公社各雇聘一名不脱产的农民技术员,负责农科站工作。1981年后,农村实行承包生产责任制,公社农科站被公社(乡)科学普及协会取代,协会工作主要由雇聘的不脱产农民技术员负责;大队农科队被大队(村)科学普及小组取代,大部分农科站、队的实验田分户承包,少数农科站基地虽仍为集体所有,但也由个人承包,只从事杂交稻制种,失去原来的试验示范作用。
三、队伍
县内科技人才形成一支队伍是在建国以后。
专业科技队伍1955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30人(不包括教师),科技力量还比较薄弱。以后,随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专业科技队伍也得到发展。1980年通过对科技干部的调配、归队,科技队伍发展到674人(不包括教师)。是年,县首次对从事自然科学的科技人员进行职称套改和评定升级,被政府或地区行署授于职称的科技人员有69人。1984年底,全县取得助理工程师、助理农艺师、医师及其以上技术职称有246人,取得技术员职称的有185人。1987年,全县有科技干部1337人(不包括教师)。全县取得中级职称的有工程师8人,农艺师18人,兽牧师2人,会计师5人,统计师2人,主治医师22人,主管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中药师5人,西药师5人,讲师55人,编辑4人,合计129人。同年,全县有64名科技干部享有副高级职称资格。
农民技术员队伍县内农村自70年代开始,逐渐出现一批农民技术员,形成一支不脱产的农业科研队伍。1976年,有26名农民被县供销社和县农业局聘为蚕桑技术辅导员。1977年,有14名不脱产农民技术员被县农业局抽调组成“南繁制种队”,赴海南岛繁育杂交水稻种子。1978年,全县有33名农民技术员被县农业局聘为公社农科站技术员。至1987年,全县已聘农民技术员近60人,另有农民技术骨干分子521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07‰。
弹性科技队伍从1983年起,县科委通过信函和其它方式广泛联系潜山籍外地工作的科技人员87人,国内外专家、教授15人,组成一支弹性科技队伍。1985年后,县科委先后邀请美籍华人王煦先博士来县讲学,国内九位专家来县实地考察、协作和讲学。
1955、1987年全县专业技术干部人数表

上一篇:引子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