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民国前,县内科学技术情况无资料查考。民国期间,县仅先后设立第二十四农林试验厂、潜山森业施业所、潜山农业推广所,进行一些农作物种子及森林种子的试验与推广,收效不大。但民间的竹编技术较高,民国4年(1915年),县民编制的“民国万岁”竹簟获安徽省博览会金牌奖。
从建国至60年代初期,县科学宣传、科学研究逐渐展开。1956年,县成立科学普及协会,1957年,全县有科普会员670人。1959年4月,成立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后科技活动有组织地在全县各个领域开展,科普宣传、科学种田、技术革新方面成效显著。农业上,耕作制度改革(单季改双季)试验推广成功,1964年,全县双季稻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26.8%,田间管理,良种、土肥的使用逐渐走上科学化道路;农机具仿造与推广轰轰烈烈,也获得一定成果。此期,专业科研进行15项,获县内科技成果10项。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各级科技组织解体,大批科技人员下放到农村、车间。县内山区毁林开荒,丘陵、圩畈地区不顾水土条件强行大搞“田园化”。
1979年后,县科技组织相继恢复,各自然科学学会、专业协会陆续成立。至1987年,有县级自然科学学会10个,乡镇科普协会38个,会员发展到2113人。有组织的科技咨询、技术培训与科研活动出现高潮。县内以农业林业为主的科研及技术推广成果有137项,获省地级部门以上成果奖18项(包括获奖论文)。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