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科普宣传
编辑印发科普刊物1957年,县科普协会组织有关部门印发预防流行性感冒和脑脊髓膜炎,以及避孕、饮食卫生、玉米人工授粉、灭螺、猪病防治、山芋栽培等科技知识资料5900份。编印《桐城县双季稻丰产经验))1000册,发至省内各县和县内有关单位。1958至1962年县科协创办科普小报,发行20期,并利用大字报、黑板报在城乡普及科技知识。1979年始,县农学会每年编印科普资料3万多份。1982年县科委、科协和农业局合办《桐城农技》,至1983年,共出刊17期15万份。同时编印农作物栽培和杂交稻高产技术资料1.7万份,印发农作物病虫情报11期0.9万份、《企业信息》报3期210份,编印科技信息11期11.4万份。1984年,县科委、科协主办《经济信息》,共出刊27期39.5万份,其中技术信息198篇、经济信息124篇、定向咨询34篇、科普知识113篇。1986年县科委信息站自办《桐城科技》小报6期,每期印发1000份。
举办科技讲座,开展幻灯、广播宣传1956年,县科普协会在干部、群众中宣传农业、医药卫生等科学知识,共举办讲座5241次,听众达4.45万人次;放映科技电影、幻灯,观众达2790人次。1957年,举办“劳动创造世界”、“农副业生产”、“医药卫生”等专题知识讲座,县文化馆协助科技部门组织35部幻灯片,供各区文化站放映。同时举办除“四害”展览2次,观众8000余人次。1979至1982年,县直机关举办科技讲座12次,听众2000余人次,并录音向全县广播。1981年后,农业部门根据农事季节,通过有线广播宣传农业科技知识。1982至1983年县广播站播出有关农业科技方面的稿件552份。并由农艺师组成报告团,到各区举办综合性农技讲座18次,听众3万余人次,专题讲座105场,听众5万多人次。1984年,县科协配合有关部门举办破除迷信展览7场,观众3万人次。
科技情报及咨询1960年县科委成立情报室,各中学、科研所、医院、重点厂矿、生产大队及县直有关科局共成立科技情报小组108个,人员602人,搜集整理科技情报资料3000多种。1984年县科委成立科技信息站,与国内25个县、市建立联系,开展科技情报交流业务。同时开展科技咨询服务,当年前来咨询的95人次,书面或通过《科技信息》咨询120人次。1985年3月,县科协成立县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与科委信息站合署办公,建立信息网络,引进交流新技术,聘请兼职科技情报员31人。并对30多个乡镇工厂进行调查,帮助签订激光淬火、铸铁、再生胶生产等技术工艺转让意向书。1986年信息站接待科技咨询135人次;为45个乡镇企业提供咨询服务99项,增加产值1700多万元,获利330多万元,聘请外地学者、专家为县内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其中由专家提供提高橡胶制品质量技术、玻璃镜生产中采用以铝代银新工艺、化肥生产中节能措施等技术项目,分别获省科技咨询成果二、三等奖。1985至1987年,省政府连续3年授予桐城县科协“科技咨询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二、技术培训
1960年,县科委、科协会同有关部门培训农业技术骨干2544人,工业技术干部及工人643人,医药卫生人员390人,科技人员76人。县农科所实行跟班劳动代训乡农民技术员50人次。县、区举办各种培训班900余期,培训技术骨干6万余人次。乡、村两级举办各种培训班1900期。1979至1981年,各区根据不同农事季节,举办培训班45期,培训农技骨干1.35万人次,召开技术现场会42次。1982年,举办短期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社队农技人员1754人次。其中在唐湾公社培训板栗嫁接技术员38名、茶叶技术员70名;在罗岭、练潭公社培训养鱼、育珠技术员50名;在桐山公社培训柑桔技术员20名;在石河、南演公社举办长毛兔饲养和刺绣培训班,50人参加学习。1983年,县、区、乡三级举办杂交稻栽培、早稻地膜育秧、晚稻秧三壳覆盖、棉花栽培、农机、水产及家禽防疫等技术培训班,受训1700人次;举办其他各类技术训练班40期,受训2875人次。1986年举办快速养猪、猪病防治、大棚蔬菜、鹅鸭活拔毛等实用技术培训班16期,受训2500人次。快速养猪班举办后,全县有1600人用新法养猪万头,每头日增重量平均提高2倍。1987年,县技术开发公司设立科技培训中心,联系和组织技术人员,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
三、科技成果推广
1953年推广水稻生产三项新技术。一是选用良种,全县种“胜利籼”中稻1.6万亩,并在金神区珠城乡、城南区石河乡、大关区小园乡建立良种繁殖基地。二是培育壮秧,全县推广合式秧田1463亩。三是推广小株密植,全县采用此法栽植水稻21.95万亩,占水稻总面积40%。通过三项技术的推广,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当年,全县粮食总产比1949年增长0.96倍。1965年,完成双季稻高杆改矮杆、籼稻改粳稻耕作制度改革。1971年,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建立四级农科网,实现稻、麦、油菜、花草、山芋良种化。1977至1985年,全县共推广应用工农业科研成果110余项。主要有:地膜育秧技术,因土施肥技术,引种杂交西瓜“新澄一号”,推广种植双晚杂交粳稻,推广铧犁倒接框式手扶拖拉机,推广以铝代银制镜技术,推广省柴(煤)灶和建沼气池等。1982年有10个项目曾获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奖。
1986至1987年,推广应用的科研成果主要有:粳杂当优一号水稻良种繁育和栽培技术,小花茶制作新技术,县振兴塑料厂引进的玻璃纤维窗纱生产技术,县兴华塑料厂引进的6色塑料彩印设备和塑料锁口袋技术设备,县陶瓷厂引进的“95电子陶瓷”和OTD消泡剂技术项目等。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