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报刊
民国元年(1912)叶君藻在县城创办《投子晓钟报》,宣传民主思想,为县内自办新闻报刊之始。后有《桐声》、《春雷》等报刊问世。因思想激进,遭官方刁难,不久均停刊。民国18年后,中共桐城县委(临委)先后创办《赤魂》、《火花》等机关刊物,宣传革命思想。《赤魂》为油印周刊,《火花》为三日刊。民国22年,国民党桐城县党部干事张护棠创办《桐城三日刊》,为半官方报纸,主要刊登县政府施政方针和民间趣闻,日发行量300余份。民国26年由杨思震(即杨秀生)接管报务,相继更名《桐报》、《新桐日报》,改石印为铅印,增加反映民意的内容,及时报道抗日消息,影响较大,每日发行量1200份。其间,县内还办有《国政周刊》、《时代青年》、《白刃报》、《星星周刊》等。民国34年抗战胜利后,县内仅剩下隔日刊的《桐声报》,民国37年《桐声报》停刊。
1956年3月,成立桐城报社,有编辑、记者共3人,并建立报社印刷厂。5月1日,《桐城报》创刊并公开发行,4开版面,每月10期,是中共桐城县委机关报,主要刊登新华社重要电讯稿和县内新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辟有“东风”副刊,发表县内作者文艺作品。至1961年12月29日停刊,共发行500多期,期发行量6000份。
二、广播
1953年3月,县人民政府秘书室始设广播收音室,配收音员1人,主要收转省广播电台和中央广播电台讯号。1958年成立县广播站,有工作人员4人。配TV275瓦播音机2台,天津250瓦播音机2台,增音机1台,录音机4台,全县安装喇叭500只。此后又陆续购置收转机、录音机、扩音机等设备。1958年始,每天自办节目半小时。1968年11月,与县文化馆、电影站、剧团、新华书店等合并为“县毛泽东思想宣传站”。1969年12月分置,恢复原建制,公社相继建广播站,区一度设广播站。部分乡镇广播站自办新闻和文艺节目,每日约30分钟。1972年,全县有公社广播站57个,每站配广播员、外线工各1人。县广播站每天自办节目由半小时延长到1小时。乡村兴起广播网高潮,到1980年,建成县到公社广播专线186.9杆公里,公社至大队2858.8杆公里,大队以下9849.8杆公里,利用电话线传播218公里,广播覆盖率85%。1977年11月成立县广播事业管理局,设编播、事业、人秘3个股,局站合一。1982年,增设广播电视服务部,经营广播、电视器材。1985年对县广播站机房进行全套设备更新,安装250瓦扩音机2台,控制台1部。各乡镇广播站机房设备也予以更新改造。1986年2月1日使用县调频发射台,频率为102.8兆赫。自此,县广播站使用有线和无线广播,向各乡镇广播站传送信号,调频覆盖率为98%。1987年,全县广播电视系统有职工163人,有乡广播站55个,喇叭36224只,专用广播线路(县至乡)186.9杆公里,拥有收转机54台,录音机18台,扩大机40台以及高频信号发生器、电桥等设备。
每日播送的节目有桐城新闻、致富之窗、理论学习、农业科技、桐城文化、乡镇新风、黄梅戏欣赏、配乐散文、评书、广告等。
三、电视
1969年,县广播站备有1台24时国产黑白电视机,为县内第一部电视机。此后县委宣传部、孔城区粮站等少数单位以及部分城乡居民家庭陆续购置黑白电视机。至1984年底,全县有电视机4500台,其中进口900台,国产3600台,城镇2200台,农村2300台。1985年以后居民电视机拥有量迅猛增长,到1987年底,全县拥有电视机25000台,其中彩电573台。城镇以鲟鱼镇普及率最高,为96%,农村以徐河乡最高,为63%。
1983年,县拨款12.5万元,在海拔80米的县城西山建立电视差转台和广播调频台,铁塔高86.5米。桅杆上安有7频道四层十字架发射天线,9频道四层蝙蝠翼发射天线和两层框形调频发射天线,塔身设计有安装分米波发射天线。是省内较高的WGl—3型1米边宽拉线式天线铁塔,可发送电视信号和广播调频信号。1985年12月竣工试播。1986年春,建成6间平顶机房,添置100晶体管调频发射机1部,发射率可覆盖全县。电视转播为7频道,覆盖半径10公里。同年,省广播电视厅下拨卫星地面接收设备,1套,年底安装成功,用以接收并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
电视录像始于1984年8月。1987年,有录像放映室8处,工作人员29人,录放机9台,投影机1台。
四、通讯报道
民国25年(1936),县内设有新闻通讯社,为各级报刊组稿,有业余新闻写作爱好者30余人。抗日战争期间,曾在省级报刊发表了一些较有影响的稿件。
建国后,县委办公室配有1名专职通讯干部。1956年桐城报社成立后,在全县城乡建立通讯报道网,县直各单位和区、乡(镇)普遍成立通讯组,业余通讯员达1200多人。同时,县委办公室设立编写组,除日常文书起草外,主要是为各级报刊、电台组稿、撰稿。1969年全县新闻报道由县委政工大组宣传小组负责,配有专职通讯干部3人,业余通讯员200多人。平均每月发稿1000余篇,地区以上报刊、电台用稿50余篇,其中专职通讯员投稿采用率达90%以上。1984年3月,县委宣传部设通讯报道科,1986年成立桐城县新闻协会。1987年,全县有专职通讯干部3人,新闻协会会员65人,省报、省台、市报持证通讯员55人。1984至1987年各级报刊采用桐城稿件2834篇,其中国家级报刊、电台用稿120篇,省级用稿323篇,地区、市级用稿2391篇。桐城多次被评为地区(市)新闻工作先进县。所发《高产为什么不富》、《高桥速度》、《田野里崛起的将军》等重要新闻,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
上一篇:第六节 地方志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