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自明代中叶至抗日战争前夕,桐城先后七次纂修县志。现存县志有明弘治三年的《桐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纂修并于二十三年续纂的《安庆府桐城县志》、清道光七年的《桐城续修县志》、清同治七年的《桐城县志》、民国25年的《桐城县志略》共5部,清代至民国时期纂修的分志或专业志有《桐城县人物志》、《桐城乡土志调查》、《全桐纪略》、《丰备仓志》等。今多藏于安徽省图书馆、博物馆及县内图书馆、档案馆、县志办等单位。
明弘治三年(1490)《桐城县志》,是桐城第一部志书。该志为二卷合订本,38目。卷首有许浩序文一篇。主修为桐城县知县、黄岩人胨勉,纂修为桐城县儒学训导余姚人许浩。现存有胶卷扩映本,原版(缩微胶卷)存北京图书馆。
清顺治十四年(1657)《桐城县志》,全志10纲、49目。主修为桐城县知县石朗,原修为提督操江蒋国柱。该志主体部分散佚,仅存序文8篇。
清康熙十二年(1673)《安庆府桐城县志》为8册、8卷、26目。卷首载有礼部尚书哈尔哈齐和龚鼎孳等人有关该次修志缘起的《奏疏一道》;刑部尚书姚文然、安南正使程芳朝、内秘书院中书舍人陈焯(以上均桐城人)、桐城知县孝感人胡必选序文各一篇。该志督修为安庆府知府姚琅、同知胡靖、通判何旅,纂修为胡必选,校修为县丞李文雄、教谕赵君访、告归乡官陈焯;采修为县内生员倪传、方豫立、何永绍、王雯耀。体例完备,图文并茂,史料价值较高。
清康熙二十三年续纂《安庆府桐城县志》是在康熙十二年志基础上“补缀”刊行的。有王凝命撰序文一篇。续纂为安庆府知府刘耘、同知田时芳,桐城县知县王凝命,教谕王立极,训导丘五典,生员何永绍、方豫立、王雯耀。现存有手抄复印本。,原版存安徽省图书馆。
清道光七年(1827)《桐城续修县志》,计12册、24卷,其中志19卷、表4卷、序录1卷。志分舆地、田赋、学校、营建、名宦、人物、艺文、物产、杂记共9志43目11附目;表分沿革、职官、选举、封赠,卷首有舆图4幅;《桐城县全图》、《城内外街道图》、《桐城县衙署图l《圣庙学宫图》,廖大闻、金鼎寿序各1篇,录前志序13篇。主修为桐城县先后五任知县廖大闻、谢时和、金鼎寿、尹作翰和龚裕,纂修为金鼎寿,另有监局、采访多人。民国29年(1940),桐城三民印刷所铅字重印,邑人书法家姚达之隶书题签为“桐城续修县志”,县长魏际青撰重印旧县志跋一篇。重印旧县志委员会会长为桐城县县长天门人魏际青,副会长姚孟振、方守敦,委员马振中、崔建实、孙闻园、左挺澄、许复、姚安澜、吴元麒、郑广智。该志内容翔实,编排合理,是国内公认较好的县志之一,现存有重印本。
清同治七年(1868)《桐城县志》,为6册、10志、61目的手写本,扉页有篆书“桐城县志十卷”题字。主修为桐城县知县武进人王国均,督修为桐城县教谕朱桢、训导汪庆蕙、县丞刘享嘉等。该志为上报本,未刊行。现存有手写体复印本。原本存安徽省图书馆。
民国25年(1936)《桐城县志略》,为一册合订本,23节,铅印。卷首有桐城县长石棣人徐国治《弁言》一篇。该志内容虽简略,但对研究桐城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现存有铅印复印本,原本存安徽省博物馆。
建国后两度修志。1960年6月19日,成立桐城县编写县志村史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开展编史修志工作,后因精简机构停顿。积累少量资料藏县档案馆。1982年7月,再度成立桐城县地方志编纂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开展修志工作。1984年3月,县地方志领导小组改为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此次修志,按社会主义新方志的要求发凡起例、征集资料。并发动县直各单位普遍编纂专志。至1987年,全县有粮食、公安、军事、林业、交通、邮电、水产、商业、电业、城建等专志成稿,县志亦进入分纂阶段。
(附)明弘治三年《桐城县志》序许浩
桐城,古之桐国,楚附庸也。其地南滨大江、北迩清淮,为魏吴、南北朝、宋金元所争之地,民不宁居,虽以我朝涵养渐摩百有二十余年之久,衣冠文物渐同中土,而文而献犹无足征。故我朝英宗睿皇帝,采集《大明一统志》,纤悉靡遗,而桐城之事不盈一简,良可慨也!知县事陈公慨之,治政之暇,求其遗阙而补益之,因其废坠而兴举之。念于其中大有可纪述者,但前之人不能述耳,使有能述而足取征,则《一统志》宁遗之乎?深以为恨。复念前人之不能述以遗我恨,我恨之矣,反我之身复不能述,而使可传者不传,则后之人宁不我恨如我之今日乎?爰谋于予:取其沿革之载于史册者,形胜之成于造化者,坊镇之足为壮观者,风俗之习于民间者,疆域之载于图籍者,山川之在于境内者,陈迹之遗于前人者,财赋之额于地官者,户口之登耗于后先者,物产此土而可以养人者,宦莅此邦而有功德于斯民者,士生此地而积道德于躬、笃伦理于家、昭声名于时者,桥梁津渡之济利乎人人者,以及学校、坛壝、祠庙、公署、寺观之兴者废者,悉收录之。而与吾同寅莆田翁先生正夫、巴陵彭先生舜臣讨论而修饰之,厘为二卷,名之曰《桐城县志》。
诸生桂华辈,喜其邑有典章,共相慰谕。既又恐其久而或失,请锓诸梓以传,而求予言为序。予方欲序之。或曰:“《一统志》备载两京及天下之事,九十卷耳。今桐城一县,而所载如许,使天下郡县而皆如此,则栋不胜充、而牛不胜汗矣。以予观之,政足以为覆缶资耳,君奚序之?”予曰:“予惧斯志纪载之不实耳,如其实者,奚多之病?子不见夫郑夹祭(①郑夹祭:郑樵,宋莆田人,字渔仲,居夹祭山,学者称夹祭先生。博学多识,好为考证之学,著有《通志》二百卷。官至枢密院编修。)所为艺文略乎?略载志地理者,自汪澄而下二十四家,凡书六十四部,二千三百七十五卷;载志都城宫苑者,自李昉而下十七家,凡书四十一部,一百六十八卷;载志郡邑者,自黄元之而下七十二家,凡书九十五部,三百七十六卷。其视此犹多矣,而郑必录之而不遗者,诚其记载之实,可信可征,而后之人之所当知,而不容于不录也。曷尝病其多乎?今兹之志,采摭群书,旁求故事,质之于诸父老,凿凿皆实。桐城之人,无不尊信其非夸张虚诞,审矣。于以,梓之,而传之天下,播之后世,安知他日无若郑夹祭者之录取之,以待后人之采择耶!后之视今,犹今视昔,子惟不之谅耳。”或闻之愕然退,不敢言别。予目笑之,而因书以为序。
公名勉,宇希勉,浙江黄岩县人。由乡进士任广信、顺天儒学司训,以身为教,生徒悦服,他郡邑士争就之,赖以成学者甚众。其治桐,明察若神,百废俱举,观斯志可见矣。时弘治三年,岁次庚戌,春正月元夕,余姚后学复斋许浩(②许浩:字克大,浙江余姚人,桐城训导。)克大,书于桐城学舍。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