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建国初期,统计工作由各主管部门负责。1952年10月,县人民政府成立计划统计科,汇集、整理各主管部门统计的工农业产量产值等资料,并上报上级统计部门。1962年后,县内统计管理范围包括农业、工业、商业、物价、地方财政、金融、基本建设、物资、交通运输、邮电、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工资等14个方面。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其具体统计内容时有调整和增减。1965年,农业统计内容由原有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粮食总产构成,粮、油、棉增长速度等11项指标增加到气象气候、水利设施、多种经济作物产品产量、主要机械年末拥有量、按农业人口计算每人年平均生产总值、收入水平等31项指标。80年代,为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开始进行统计体制改革,由单一生产性统计改为生产、经营、效益等综合性统计。全县配备专、兼职统计法规检查员16人,落实统计法规,加强统计监督,先后查处和纠正违背统计法规事件6起。1982年,农业统计增加乡镇企业、经济联合体、专业户等资料;工业统计增加产品销售收入、利税等资料;其它各类统计内容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和充实。
1956年6月,县计划统计科配有1名专职家庭调查员,建立农村家庭调查网点,选定农户,逐日记载其家庭收入、消费情况,抽样调查农民生活水平。1984年8月,成立县城市抽样调查队,每50户选择1户作为调查点,3年更换1次,统计城镇居民家庭生活和市场物价资料。1986年8月,成立农村抽样调查队,选定吕亭、红庙、蔡店、天林、香铺、双铺、白果、挂镇、沙铺等乡90户农户作为调查点,调查统计耕地面积、播种面积、农作物预(实)产量、家庭经济收入、支出等资料。
县统计部门搜集整理、编印的统计资料,有历年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历年月、季、半年、全年专题分析资料;第2、第3次人口普查资料;第2次工业普查资料;农村、城镇抽样调查资料;区、镇、乡六大指标完成情况资料等,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提供了指导生产、编制计划、检查评比和考察政绩的依据。其中《国民经济统计资料》于1984年编制,印数180册,系统汇集了1949至1983年桐城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内容有综合、农业、工业、商业、物价、财政金融、基本建设、物资、交通运输、邮电、文化、教育、卫生、劳动工资等。1984至1987年,每年都编制一套统计资料,印数150至200份,内容增加了人口变动、社会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等综合性指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