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市境江河湖泊为天然捕捞场所,终年可渔。长江段珍稀品种的捕捞汛期有2—3月份的河豚、4—7月的刀鲚、5—6月的鲥鱼、7—9月的白鳝、10—12月的河蟹。刀鲚捕捞场主要在江心洲一带江面,渔业公社曾在此一网捕获1.4万公斤;鲥鱼、蟹捕捞场主要在张家湾至长青江面,丰年一网曾获鲥鱼3~4尾、蟹30公斤。由于酷捕滥捞、工业废污排放、湖泊、河道相继建闸,捕捞面积缩小,长江水产品资源大幅度减少。70年代后,捕捞业逐渐易位于养殖业。
【鱼苗张捕】
清道光四年(1824),龙狮桥周氏在魏家嘴江面张绠网40条,大新桥胡氏在五里庙张绠网50条,张捕鱼苗。同治三年(1864),鸭儿沟网船墩(今长风乡新建村)刘德朗在马窝上下江面张绠10~12棚,下水网100多条,后因江岸崩塌严重移至大池沟、鸭儿沟一带。其子孙随其张绠捕鱼直至1949年。民国年间,沿江鱼苗张捕岸段有魏家嘴、五里庙、马窝、大池沟、鸭儿沟、大河沟和杨棚等27处,下水绠网300多条,年产鱼苗约2亿尾,大部分销往江浙和省内各地。
50年代,鱼苗张捕进入鼎盛期,先后来设埠张绠的有:怀宁县河口等县办水产养殖场和山口、广圩、临江、新义、永丰等渔业社、桐城县水产养殖场和梅林、联兴、合兴等渔业社以及郊区渔业公社等,共设有60多棚1680余条绠网。1956年,广济临江渔业生产合作社在双河、三段、五步头、鸭儿沟等地张网18棚,下水绠网1000多条,年产鱼苗3.1亿尾。1958年,市水产部门对长江鱼苗张绠埠位进行调查,增置新埠位,并推广勤试网、勤移网、勤洗网、勤舀苗、勤研究和深张、浅张、拢张、开张、风张、雨张、日张、夜张、苗多张、苗少张、早水张、迟水张“五勤十二张”张捕技术。当年,张绠埠位共有4段,总长30公里,可张绠网1210条。其中振风塔以下10公里江段可张绠网500条;大池沟至鸭儿沟江段长7公里,可张绠网410条;鸭儿沟至新河口江段长7公里,可张绠网200条;新河口至杨棚江段长6公里,可张绠网100条。1959年,桐城县养殖场在望江莲花洲江面开辟埠头,张绠10棚,下水绠网300条,年捕鱼苗1.5亿尾。同年,市境江段鱼苗张捕量达5亿尾。
70年代以后,长江段鱼苗资源逐渐枯竭,下水绠网减少。到1985年仅剩下花山乡梅林村、罗塘乡联兴村、长风乡新建村等少数乡村设埠张绠,下水绠网约200条,年捕鱼苗2000~3000万尾,少量出售,多数自养。
【渔具渔法】
50年代,全市有渔船1631艘,均为木质人力船。分为住家生产两用的罾船、鲥鱼剌网和螃蟹抛网两用船、白鳝抄网船、撑杆网船、钩船、狩猎野禽用船及元宝腰盆等。渔具渔法有百种之多,因水域、渔场不同而各异。主要形式有:渔业公社的长江拖网业、长风公社的长江铲罾业、罗塘公社的长江大钩业、大枫、花山、白泽湖、杨桥等公社的湖泊小钩、小卡和麻罩业。60年代,发展有机帆渔船。70年代发展有挂桨渔船。80年代发展有钢质机动渔轮。1988年,全市有渔船967艘、1807马力、2185吨位,其中机动船357艘、1186吨位。主要渔具有网、钩、箔3大类。
网渔具有剌网、围网、拖网、地拖网、张网、敷网、掩网、抄网等。剌网历史较早,各类水域均可使用,网目大小不同,敷设水层和作业季节也不相同,可变形或多层设置,捕捞刀鲚鱼和鲥鱼就是运用框剌网和三层剌网。该渔具主捕鲥、刀鲚、青、草、鲢、鳙、鲤、鲫、鳜、鳊、鱼白、鱼回等类鱼。围网呈长条形,网长300~400米,多以两船协同作业,可在水面收网取鱼。该渔具主捕中上层鱼类。拖网有无翼和有翼2种,又名单囊和多囊。蟹、虾拖网即为单翼囊拖网,蟹拖网由矩形网衣前后腰折成兜状和一个浅囊网构成,单船作业,船首尾各伸一根撑网竹,系缚8~10只拖网,借4~6个竹篾编制的方形水张,四角系绳,另端连于船上,垂直入水,顺流拽行。拖网具主捕鱼类和蟹、虾等,可常年作业,冬季为主,单船、双船、多船等均可使用。地拖网呈长带形,有一定高度,下网后在岸滩拉网而行,然后拔收两端,最后在岸边收网取鱼。张网又称纟豪网和秋纟豪,秋季江湖水位退落,在河湖出口处和沿江闸边设置此网,借助水流冲击迫使捕物陷入网中。该网具主捕毛鱼,丰年一部张网可张毛鱼万斤。敷网有大小之分,大者称拦河大罾,利用网架铺设于鱼类通道水域,定时起网。渔业公社渔民曾在皖河通江口一罾获鱼2500公斤。该网具成本高,劳动强度大,随着天然鱼类资源的下降,仅长风柘林三段和花山鲍冲菜子湖入口处还设有此网。小型敷网有虾罾、架子罾、行罾、桥头罾(又名铲罾)等,主捕蟹、虾和小型鱼类。掩网有撒网(又称旋网)、撑篙网2种,撒网较多。该网具网衣较大,用竹篙撑开下水捕鱼,对渔场要求不严,制作简便,主捕中下层鱼类。在水草丛生的湖泊,有一种较古老的麻罩渔具,捕鱼时用赶鱼篙击水,使鱼类受惊窜逃,引起水混或产生汽泡,用麻罩将鱼罩住,再用叉、钩取鱼,主捕鲤、鲫、黄鳝、乌鳢和鳜鱼等底层鱼类。抄网为小型渔具,有推虾和鳗鲡网2种。推虾网在沿湖各户均有,主捕小虾和小杂鱼。鳗鲡抄网罾主要由凤凰乡渔民在江中使用,以3~5吨的风帆船,船头装置梯形网片的网架,在秋季5~6级东北风的雨天,于长江急缓流交汇处,捕捞回游生殖的鳗鲡鱼,因其技术性强,加之长江鳗鲡鱼资源趋于衰竭,此渔法已较少采用。
钩渔具有挂钩、拖钩、淌钩、划钩、崩钩等,根据钩、线、浮、沉、竿、饵等结构变化和饵钓、空钓不同而灵活运用,各类水域均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网渔具联合作业。
箔渔具有栅箔和笼2种。栅箔历史悠久,以篾条编制成箔帘,在湖泊及宽阔的河道中以帘设阵,规模大小不一,常见有规模较大的迷魂阵。该渔具可在江河湖泊中常年作业,湖泊最佳,其成本低,产量高,发展极为迅速,然因其有碍交通,有损资源,已明文查禁。笼是传统渔具之一,有蟹笼、虾笼、鳝笼、花篮等,为竹篾编制的小型渔具,多设于流水河道及湖泊近岸的草丛中,主捕虾、蟹、鲤、鲫、鲶、鳜等鱼。
上述3类渔具可结合使用,称为联合渔法。该法又分多种,典型的如赶拦剌张联合渔法,以剌网游动作业驱赶鱼群,每驱赶一段水面即以拦网拦住,赶拦交替,使鱼群向张网处集中,逼鱼入网。湖泊、水库捕捞多采用联合渔法。1982年,江西联合捕捞队34人、6只快速机动船来石塘湖冬捕,首先在湖中设置1道2000米的拦河网,此网为双层,前稀后密,每隔200米有4只网袋,每只袋可容鱼5万公斤,网深3米,同时在网前设置6层拦网,每天以快速小机动船下湖驱赶鱼群,向最后一道张网逼进,每捕1次需15天时间。当年该队在石塘湖共捕2网,计捕鱼15万余公斤,捕捞费1.3万元。
此外,渔民还根据各类鱼的生活习性,利用光、草、窝诱捕以及借助鱼鹰捕等,其渔具简易,常见的有罩黄鳝、摸宕、瓮中捉鳖、歪桨、镣业等。
【连家渔船改造】
解放前,来自湖北黄岗、山东微山湖和江苏扬州、泰州、兴化以及省内庐江、东流、枞阳、望江等地贫苦渔民约300户1600人,常年漂泊在市境水域,以船为家,以渔为业。解放初期,有的回原籍,有的就地选址定居,亦渔亦农,但大多数渔民仍以船为家,随水而聚。
1951年6月,连家渔船的渔民建立渔民协会,开展民主改革、反霸反匪和生产自救运动。时有会员500余人、渔船300多艘。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渔民口粮由国家供应。1955年,渔民按船只入股,成立渔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4月,市人委将郊区安北乡龟山咀及山冲下连片草坪地划给该社建立生产基地。1957年,该社从大观区划出,归属市农口,第二年并入十里铺公社。1959年,该社与国家联营,成立养殖总场,并迁往老峰公社天成圩,开挖鱼塘,开发泥潭湖。在此期间,部分渔民重新外流。1961年,成立渔业人民公社,并迁址同安门(今凤凰乡)。1967年2月,市民政局经营的120亩柏家圩水面无偿划给渔业公社,作为养殖基地,并酝酿进行连家渔船的社会主义改造。1971年5月,市成立连家渔船社会主义改造办公室,同时派工作组进驻渔业公社。在有关部门帮助下,渔业公社由单一捕捞,转变为捕养结合,以渔为主,多种经营,创办砖瓦厂、芦席厂、船厂等7个企业。此外,还投资1.5万元,建小学、卫生院各1所。1974年,渔业公社319户1602人中,定居183户821人,建房177间3885平方米,建鱼圩4口、涵闸4座,扩大养殖水面920亩,同时开发利用石门湖湖汊。1978年12月,沙漠洲部分芦柴场划归渔业公社。渔业公社将芦柴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建圩造田,共投资39万元。1979年,随着渔货派购任务取消、鱼价放开、运输业兴起,渔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渔业公社渔民自筹资金20万元,建造楼房19600平方米,渔民定居数增加到200户。到1983年,省、地、市三级政府为加速境内连家渔船改造,共拨款76万元、木材150立方米,先后将国营的邹家圩、凤凰汊、柏家圩、袁家小圩以及沙漠州1500余亩滩涂水面划给渔民,帮助其建立生产、生活基地。1988年,渔民共有机动船44艘6700马力,非机动船456艘7490吨,渔民总数(包括亦渔亦副)545人。

上一篇:养殖
下一篇:经营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