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末,官立中小学堂教习待遇较优厚,薪金由政府发给,私立学堂因经费有限,教师待遇较低。私塾中经馆教师一年可收薪俸6000斤稻谷,蒙馆教师一年可收薪俸2000斤稻谷,均由在馆学生分摊。
民国初至抗战前夕,中学教员每月薪水一般是40~50块银圆,课程多的教员有60~80块;小学教员最高每月18~24块银圆,最低每月8~12块。每年只发10个月工资(寒暑假不算),除工资外,没有其它补助,年老没有退休金。
抗战期间,物资短缺,物价上涨,教师薪水改发谷物。中学教师每月500~600斤,小学教师150~200斤。
抗战胜利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教师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工资发放不及时,等金圆券到手,仅够吃一顿中餐。当时私立中小学因田租收入高,对优秀教师可用高薪聘请,以致公立中学教师到私立中学任教的很多。
建国后,教师工资由国家统一发给。1949至1951年,全区中小学教职工待遇有供给制和包干制两种,一律用粮食做标准计算,一年以12个月计发。中学教师最高月支250市斤,最低月支210市斤:小学教师最高月支200市斤,最低月支150市斤。
1952年,实行工资分制,每工资分折合20元左右,按物价逐月增减。中学教师月平均工资分为240~320分,小学教师150~240分。1953年按工资分值改发人民币。1954年调整一次,全地区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平均增加8%。1956年实行工资改革,评定标准为:中学教师1~10级;小学教师1~11级,结果全区教师升级面为100%,平均增加工资45%。区内中学教师最高二级,月工资92元;小学教师最高三级,月工资71元。1963年又调整一次工资,增级面为50%。
1977~1981年,中小学教师工资有过4次调整。1984年,中教五级、小教三级以上的教师,一律享受讲师待遇。家属户口在农村的可转入城镇,子女可安排就业。1985年,全国工资改革,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的结构工资制,分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奖励工资4部分。教师另外发教龄津贴。同年,离退休教职工每人每月补助17元。
建国以来,政府除不断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外,还给教职工以党政干部同等的生活福利待遇,如公费医疗、副食品补贴、菜篮子补助、洗澡、理发费补贴等。
1980年起,开始发放班主任津贴,中学每班每月6元,小学5元。与此同时,民办教师待遇也有所改善。1984年,中学民师月平均补助20元;小学补助15元,副食品补贴和班主任津贴也按公办教师标准折半发给。
1987年起,教师在基本工资上另加1%教龄津贴,以鼓励教师终身从教。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