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安庆城内开办火力发电厂,以两台50千瓦机组发电,为境内电力工业的发端。桐城县于民国18年(1929年)由私商在枞阳镇开办祥光电器公司,装有20千瓦机组,供碾米和照明用,年发电1690千瓦时,线路500米。民国28年1月该厂被日机炸毁,民国35年又用6千瓦发电机组恢复供电,民国37年12月停办。民国19年9月,桐城县还由私人集资在城关兴办光明电气公司,装备16.5千瓦发电机组,供碾米和照明用电。民国21年1月增容为25千瓦,线路2公里,年发电3.3万千瓦时,至民国25年关停。太湖县徐桥于民国24年由商人办起谦和电机米厂,备6千瓦发电机组,供生产和照明用电,民国27年7月遭日机轰炸而停办。怀宁县商会于民国25年秋,创办石牌民营电器有限公司,在上石牌兴建营生电灯厂,有8千瓦发电机组发电。该公司另在下石牌办民生电灯厂,有24千瓦发电机组发电,线路600米,专供照明,年发电6.5千瓦时。民国27年7月日军侵占石牌,营生厂关闭,民生厂设备被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搬走。宿松县商会于民国35年集资办起光明电灯厂,备有10千瓦发电机组专供照明用电。
建国后,各县普遍建起火力发电机组,装机总容量约2400千瓦。六、七十年代,各县电厂及工矿用电装机逐步增大,均在数百甚至1000千瓦以上,全区总量超过6000千瓦。70年代以后,因各县相继进入电网,火力发电大多停机。
区内的水力发电始于1957年岳西来榜水电站的建成。其后,各类水电站纷纷上马,发电量增长较快。1952年全区发电量只有2万千瓦时,1965年超过500万千瓦时,1980年为5482万千瓦时,1987年达53409万千瓦时。
一、发电
1、火力发电从建国初到70年代,区内全部为火力发电。原有电力工业的县,由生产单位发电逐步向县级电厂发展;原来没有电力工业的县,也相继建起发电厂。
1951年,宿松县将原光明电厂更名为新光电灯厂,有线路1公里,专供照明用电,到年底关闭。1954年,该县供销社等单位集资办起电厂,装备25千瓦机组,架线2公里,供照明用电,年发电1万千瓦时。1957年,二郎磷矿也装配200千瓦汽轮机组和3台84千瓦机组发电。1964年,宿松县电厂将1954年初建的发电机组扩大为459千瓦,年发电12.8万千瓦时;1968年新增320千瓦机组4台,年发电19万千瓦时;1971年增至6台10千瓦机组,年发电39.8万千瓦时。二郎磷矿启用250千瓦机组,有线路25公里,次年向县城供电,直至1981年联网停运。荆桥煤矿备有610千瓦机组,线路1.5公里,自供自用。1979年,太湖花凉亭至宿松35千伏线路联网运行后,火电停止向县城供电。
1951年11月,望江县集资建成华阳发电厂,有6.3千瓦机组,供大米加工和照明用电,年发电1.5万千瓦时。1954年6月因大水停办。望江发电厂于1954年冬建成,以30千瓦机组发电。1958年扩建40千瓦机组,年发电9.9万千瓦时。该厂于1961年冬增112千瓦机组,线路8.9公里,年发电8.23万千瓦时。1964年和1965年分别发电15.8万和17.5万千瓦时。1966年调进84千瓦机组,年发电23.4万千瓦时。1967年5月新厂建成,装机196千瓦,年发电25.3万千瓦时。1971年7月,新厂增装1500千瓦汽轮机组,年发电68.4万千瓦时。1972年将老厂机组调入,年发电增至139万千瓦时。
太湖县徐桥农会于1950年办起徐桥电机米厂,有12千瓦发电机组,供生产和全镇照明用电。太湖县电厂于1955年5月建30千瓦机组,线路2.5公里,次年增至56千瓦,1958年并入县电机厂。太湖县酒厂1962年置84千瓦发电机组,供生产和部分居民照明用电,此后又增至333千瓦。1967年7月,发电车间从酒厂划出成立太湖县电厂。1970年,太湖电厂改用750千瓦汽轮机组发电。
1950年12月,桐庐县(现枞阳)供销社在汤沟镇兴办桐庐发电厂,年发电9300千瓦时,供县直机关照明用电。1952年更名为新华电厂,1954年7月因大水关停。1955年12月,枞阳新华、永茂两厂合并,在城关建起枞阳发电厂,有18.7千瓦机组,后增为75千瓦。1958年发电6.9万千瓦时。另外,汤沟镇农具厂于1958年建有24千瓦机组,供生产、照明用电。义津东风机械厂1959年有104千瓦机组,供生产、照明用电。
1951年9月,桐城县荣军学校电厂以24千瓦机组发电,供校内外照明,线路2公里,年发电2万千瓦时,1958年1月停办。1969年全县小火电共7处,总容量451千瓦,年发电44.5万千瓦时。70年代,小火电增至10处,新装机容量176千瓦,年发电18.4万千瓦时。
怀宁县电厂建于1957年3月,始有42.5千瓦机组,线路5公里,年发电1.7万千瓦时。1959年又调进84千瓦机组发电。该县金鸡笼电厂建于1958年8月,用160千瓦机组发电,主要供金鸡笼煤矿生产用电。1961年秋,怀宁县电厂调进50千瓦机组,年发电3.8万千瓦时。1963年和1965年先后调进74千瓦和135千瓦机组,年发电12.3万千瓦时,线路7.5公里。当时,金鸡笼电厂扩为1500千瓦汽轮机组,以6.3千伏送电。1963年4月煤矿下马后,改向桐城、怀宁部分地区送电,线路198公里,年发电244万千瓦时。1967年底,电厂发电并网运行,年发电532万千瓦时。到1972年,金鸡笼电厂和怀宁电厂年分别发电1020和55.7万千瓦时,后均因进入电网而停机。
1957年5月潜山县电厂建成,以50千瓦机组发电,后又增至270千瓦。1970年,县电厂与彰法山水电站合并供电,装机总容量为464千瓦。
1955年,岳西建成衙前机米发电厂,有70千瓦煤气发电机组。1957年改名岳西发电厂。次年,有3台共160千瓦机组发电。1966年,因毛尖山水电站建成送电而停机。1969年全县小火电机组总容量为160千瓦,1977年为464千瓦。
区辖江南各县,以民国14年(1925年)贵池馒头山煤矿兴办50千瓦机组发电为最早。建国后,在自办电力工业的同时,东至、贵池县还接收了上海两个三线厂的发电机组。
80年代,因有电网供电,各县火力发电主要是供应未接电网的地区。如宿松县至1985年止,尚有发电机组87台、1906千瓦,线路208.9公里;岳西县亦有31千瓦机组发电。
2、水力发电岳西县来榜小水电站于1957年5月装机10千瓦建成发电。该县毛尖山水电站建于1958年6月,至1966年4月,两台1.25万千瓦水轮机组开始发电。该电站通过毛尖山—潜山—安庆110千伏85.5公里高压线路,送往安庆萧坑变电所联入华东电网,并逐步伸向江北8县。1983年该站发电6042万千瓦时,为建站以来最高年份。
宿松县钓鱼台水库电站于1970年开始发电,装机75千瓦。1977年增为500千瓦,1985年6月630千瓦机组竣工。
太湖县花凉亭水库电站始建于1960年2月,1970年缓建,1976年主体工程完成。1981年10月一号机组(1万千瓦)发电,11月二号机组(1万千瓦)发电。1986年又扩建三号和四号两台1万千瓦机组并网。终期装机容量为4台1万千瓦机组,年均发电9000万千瓦时,年发电利用小时约2300小时。
东至县大板水电站装机325千瓦,1982年10月发电。岳西县王岭水电站3台机组共1500千瓦,1985年建成。
至1987年,全区共建有小水电站443座,装机548台、27038千瓦,年发电2533万千瓦时。
二、供电
1959年,区内始有铜陵至贵池铜山110千伏86公里的高压线路供电业务。至1987年,全区供电线路共约1万多公里,其中110千伏线路845公里,35千伏线路1081公里;变电主变容量共40.85万千伏安;小水电站输电线路有35千伏线路92.3公里,10千伏线路1051.4公里,低压线路5453.2公里。1988年5月,舒城至安庆市茅岭220千伏线路建成,全长178公里;怀宁县月山至安庆市的110千伏线路亦开始通电。
贵池县于1959年2月建成铜陵至铜山110千伏线路,长86公里;1961年10月建成铜山至县城6.6千伏线路,长34公里,均投入运行,使用网电。1962年,由铜山接通6.6千伏线路至裕丰、晏塘,共28公里,供排灌站用电。1968年,铜山至县城杏村改造为35千伏并建主变3200千伏安送电。1970年7月,110千伏殷汇变电所2台1.5万千伏安主变建成后,改为殷(家汇)杏(花村)线送电,长25.6公里。1968年,安庆萧坑与铜山变电所间的跨江电缆(2公里)建成,全长37公里。1971年,110千伏线自三二五电厂至石门冲变电所(主变1.5万千伏安)的贵(池)石(台)线建成,全长29.3公里,主要负担三线厂的供电任务。1975年,建成三二五电厂至铜陵新桥变电所110千伏、49.4公里的贵新线。至1979年2月,该县共有11条110千伏线路。全县自35千伏殷杏线建成至1984年5月,先后又有11条35千伏线路建成。1962年4月,桐城县建成金鸡笼至尧冬6.3千伏、1.5公里线路。1962年11月,建成由萧坑至光明电排站10千伏、4.5公里工程,均供农用。1965年10月,由金鸡笼架设35千伏、32公里线路至县城降压站(560千伏安)。1968年5月,建成由舒城晓天至南港35千伏、28公里线路,主变1万千伏安;继由南港出线10千伏至035工地(16.5公里),再出10千伏、2公里到桐城大关。1972年9月,建成由庐江裴岗变电所送110千伏至桐城毛河53.8公里,主变1万千伏安,后增为2.6千伏安,为该县主动脉。至1985年,全县已有35千伏输电线路7条,长106.9公里;35千伏变电所5座,主变9台、1.5万千伏安。
东至县于1963年建成裕丰电力排灌站,首先用上网电。1969年5月,胜利、泉水塘变电所和北圩拐、东风直变排灌站相继竣工,改由殷汇至胜利35千伏线路送电。1970年,以殷汇、红星变电所为电源,建成石门冲至红星和胜利至泉水塘35千伏线路。至1985年,全县已建成35千伏线路14条、长219公里,变电所7座、主变11台共2.3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782公里,变压器675台、5万千伏安,低压线路2483公里,装机总容量5.7万千瓦。
1969年7月,枞阳县始用网电,有两个35千伏变电所。1981年建110千伏安庆至枞阳55.2公里线路及横埠变电所(主变2万千伏安)。至1985年,全县有35千伏变电所9座,主变16台、3.73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12条,长210.8公里;10千伏线路19条,长498公里;低压线路657公里;装机容量5.4万千瓦,配电变压器566台,容量5.42万千伏安。
怀宁县金鸡笼变电所于1966年建成,与安庆电网并网运行,主变为750千伏安,后增为3200千伏安,全长28.8公里。自1972年12月35千伏潜(山)怀(宁)线接通后,怀宁猫山变电所(主变1800千伏安)启用,怀宁始用华东网电。1980年又增1台3000千伏安主变。1982年潜怀线改建成110千伏后,变电所主变容量为2万千伏安,一路出线至望江县。月山变电所于1970年8月建成,主变2台共4200千伏安,35千伏线路由安庆市萧坑出线,长18.6公里,主变后为2台5600千伏安;线路改为110千伏,10千伏出线11条。至1985年,全县建成35千伏变电所6座,总容量2.461万千伏安;变电站2座,246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772台,总量8.17万千伏安。全县35千伏线路95.5公里,10千伏线路888.2公里,低压线路2112.7公里。1966年4月,萧坑—潜山—(岳西)毛尖山110千伏81.7公里线路通电。1972年12月,潜山110千伏变电所2台共3万千伏安主变建成。同月,35千伏潜怀线建成,解决了潜、怀、太、宿及安庆市用电需要。1981年10月,太湖花凉亭至潜山110千伏、40公里线路通电。1982年7月,110千伏潜怀线建成(28.1公里)。至1985年,全县共有110千伏线路4条,35千伏线路2条、42公里、主变6750千伏安,10千伏线路199条、387.8公里,低压线路133公里,配电变压器310台、2.81万千伏安。
1966年,岳西县建成毛尖山电站至县城10千伏线路。1968年11月,毛尖山至舒城晓天110千伏线路竣工。国家第四机械工业部为所属工厂用电需要,同年在天堂镇建成35千伏变电所2台主变共5000千伏安,由毛尖山进线,全长7.2公里,有6路10千伏出线供电。至1985年,全县10千伏线路共63条、106公里,低压线路406公里,配电变压器95台2万千伏安。小水电站有35千伏线路18公里,低压线路986公里,配电变压器容量3535千伏安。
望江县于1974年4月5日建成35千伏安庆萧坑至望江漳湖线,全长35.6公里;另建怀(宁)望(江)线39.5公里,城关变电所主变3台共8050千伏安。1984年怀望线改建为110千伏,1987年变电所2台3150千伏安主变投入运行。至1985年,全县有35千伏线路125公里;35千伏变电所10座,装机总容量2.76万千伏安;10千伏和6千伏线路487.3公里;配电变压器容量4.72万千伏安。
1976年,宿松县城关兴建35千伏变电所,主变3200千伏安。1979年,太湖花凉亭至宿松35千伏线路竣工,始用网电。1985年6月,花凉亭至宿松坝头69公里110千伏线路及主变1万千伏安建成,进入华东电网。全县有35千伏线路4条65公里,变电所4座,主变1.09万千伏安;10千伏线路45条、410.9公里;低压线路123.2公里。
1977年10月,太湖花凉亭电站至县城35千伏线路长5公里送电运行,主变3150千伏安。1979年5月建成35千伏县城至花园线路(11公里)及花园变电所(1800千伏安),1981年8月又改为110千伏送电。1982年10月,建成县城至徐桥线35千伏、21公里,主变1800千伏安。1985年,县城至安乐35千伏输变电工程基本建成,全长46公里,主变2000千伏安。全县还建成10千伏线路20条,干线123公里,变电容量2.1万千伏安,配电线路总长940公里。

三、用电
建国后,区内用电管理一般由发电单位负责。70年代后,各县相继成立供电所,80年代改为供电局,并相应成立“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用电)”办公室。江北8县由安庆供电局领导,江南2县属池州供电局领导。到1987年,全区有318个乡用上了小水电,占山区乡的99.6%,占山区户的79.4%。各县乡镇通电情况为:怀宁、贵池、东至3县的乡镇全部通电,岳西为93.4%,望江为86.5%,枞阳为82.4%,潜山县为52.6%。
怀宁县1972年火力发电56万千瓦时。使用华东网后,1978年供电818万千瓦时,至1985年供电9973万千瓦时(包括月山矿区用电),总用电9361万千瓦时。其中农业排灌用电1421.5万千瓦时,照明用电1321.3万千瓦时,县办工业用电874.7万千瓦时,乡镇企业用电2324.6万千瓦时,地区厂矿用电3418.9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142千瓦时,亩均用电26千瓦时,户均生活用电96千瓦时。全县29个乡镇全部通电,村通电占总数98.9%,户通电占总数的88%。
1960年桐城县供电30万千瓦时,1981年供电2370万千瓦时,1985年供电3450万千瓦时,实现了乡乡通电,人均用电81千瓦时。
枞阳县1981年用电量为1129万千瓦时,其中排灌用51.8万千瓦时,工业用电276万千瓦时。1985年用电2392万千瓦时,装机容量为5.47万千瓦。当年有42个乡通电,占82.4%,通电村214个,占50%,通电户6.4万个,占39.7%。年人均用电27千瓦时。
1976年潜山县用电228.8万千瓦时,1980年用电502万千瓦时,1985年用电1358.8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28.5千瓦时。全县通电乡、镇20个,占52.6%,通电村139个,占48%。
望江县1974年供电119万千瓦时,1985年供电263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1233万千瓦时。全县有25个乡通电,占86%;通电村316个,占86.5%;通电户为5.6万户,占55%。年人均用电56.1千瓦时。
1970年太湖县供电44万千瓦时,1980年用电498万千瓦时,1985年为1564万千瓦时(其中小水电189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31.2千瓦时。
宿松县1982年用电742万千瓦时,1985年用电1296.9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863.5万千瓦时)。年人均用电21千瓦时。
1978年岳西县供电929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544万千瓦时;1985年供电264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1989万千瓦时,农村用电267万千瓦时。通电乡占93.4%、村占63.4%、户占58.6%,年人均用电66.4千瓦时。
贵池县1965年用电300多万千瓦时,1987年用电8300万千瓦时。全县工业装机3万千瓦,用电5321万千瓦时;农用电1377万千瓦时。上海三线厂1984年用电量为7158万千瓦时,铜山矿1985年用电3521万千瓦时。1984年全县各乡均通电,98%的村已通电,年人均用电150千瓦时。
1975年东至县供电1649万千瓦时,1985年为3858万千瓦时,1986年为5088万千瓦时,1987年为6900万千瓦时。全县已乡乡通电,农户通电占95%。1987年工业用电装机1.7万千瓦,排灌用电装机3.1万千瓦,农业加工装机3000千瓦;年人均用电143千瓦时。
表121全区部分年度发电量单位:万千瓦时

上一篇:第五节 建材
下一篇:第七节 纺织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