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社会福利院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区内建有养济院9所,收养孤老残疾人304名。
民国31年(1942年),安徽省设社会处,各县均设社会科,主管社会福利事宜。民国33年,区内桐城、太湖、潜山共设3处救济院,另有儿童与难童教养所5处,收养孤儿312名。民国34年后,桐城、太湖、潜山、望江、怀宁也先后恢复、设立了救济院。
1949年,专区民政部门接收原救济院,成立了生产教养院6所,收容残老孤幼758人(含池州的贵池、东流两县)。每人每月发给大米70斤,作为生活、医药、工杂费用;另补助孤儿学用费大米4斤,妇女卫生费5斤,婴儿保育费50斤。1951年,改用钱币作为补助。
1959年,生产教养院改名社会福利院,全区共收容残老孤幼321人。1963年,省、专、县民政、妇联等部门联合检查了安庆专区孤儿和教养情况,及时处理了一些存在问题。1966年,社会福利院改名社会救济院。1981年,复改为社会福利院。
1981年,全区福利院共收养141人,其中老年45人,残疾29人,孤儿19人,精神病15人,呆傻27人,婴幼6人。1983年,社会福利院仍为6所,职工39人,收养106人。另有儿童福利院1所,职工29人,收养25人。
1984年,地区成立由7名残疾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全省第一届伤残人运动会,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985年,全区在院教养人员115人,每人每月发给生活医药费24元。6所福利院都划拨有土地,种植了杂粮、蔬菜,以供改善生活之用。宿松县社会福利院,1985年有职工27人,院民19人,房屋36间,土地60亩。其中水田20亩,旱地、菜园、松林各10亩,柑橘5亩。1984年共收原粮1675斤,蔬菜1.44万斤,油菜籽789斤,花生151斤,芝麻53斤,茶叶24斤,养牛5头,养猪11头。全院总收入8496元,院民每人平均收入375.5元,比全县农民每人年收入高65元。
1986年,东至县张溪区白笏乡办起1座敬老院,聘请一位服务员为13位五保户老人工作,并添置了电视机等物件以供使用。岳西县河图乡,自筹兴建1座社会福利院,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住房17间,并将乡属企业木粉加工厂和木材加工厂划归福利院,年提供资金7000多元。
1988年,全区集体供养散居的孤老残幼人员21458名,供养金额为552.8万元,其中享受国家定期补助的有4999人。
二、农村“五保”
建国初期,专区对老弱、孤寡、残疾人员给以补助救济。农业合作化后,老弱病残的生养死葬由农业社负担。1958年,各地创办敬老院(又叫幸福院),区内25%的“五保”户老人住进了敬老院。
1961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分配政策,敬老院院民生活由生产队供给。1962年,全区共有“五保”户73807户,116190人,有41所敬老院收容819人;孤儿安置11262人,其中集中教养332人,分散教养7938人。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贫困社队对“五保”户只能供给口粮,有的连口粮也不能供应,使“五保”户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
1978年,全区存有敬老院6所,供养63人,年供给粮食22772斤,人民币7782元。
1981年11月,地区组织1045名干部对“五保”户供给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327个公社,走访14034户,看望了17716位五保老人和孤儿。对符合“五保”条件的467户落实了供给,对无自耕能力的85户108名“五保”老人承包的责任田作了调整,对“五保”不全的9167户11619人作了协调工作,使他们达到了一般社员的生活水平。
据1982年6月统计,全区“五保”户共18256户22296人。其中统一提留供给的有13266户15298人,划田代耕的4058户5774人,包产代养的640户908人,分级供给的192户209人,生产队集体供给16户19人,轮流供养36户37人,社队办敬老院8所,供养48户51人。
1985年,全区共有五保对象21536户25783人,已享受“五保”的有17478人。其中老年14066人,残疾2903人,孤儿509人。办敬老院39所,收养老年203人,残疾38人,孤儿3人,每人年均供给折款198.4元。1986年,评定“五保”供给标准为:每年每人口粮650~750斤,食油8~12斤,烧柴1200斤,零用钱60~84元,衣被费15~20元,住房维修费20~40元,医疗费18~30元,丧葬费、孤儿教养费各12元,合计折款共250~350元。至1988年,继续执行这项标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