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秦氏文化|山东威海——始皇庙

 发布时间:2024-01-01 23:20:05


11.png


始皇庙坐落在成山峰下阳坡上,是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东巡成山头时建造的的行宫。后来当地人民为了纪念秦始皇曾经到过着里改建为现在的始皇庙。这也是中国唯一一座纪念秦始皇的庙宇。庙内有前殿日主祠、正殿始皇殿、东殿东后宫、邓公祠、钟楼、戏台。大殿青柱红瓦、飞檐凌空,殿内塑像金面王冠,神态威严。邓公祠内有光绪皇帝诏彰北洋水师爱国将领邓世昌的御碑及第一代修庙人、第一位老道长徐复昌羽化的坐棺。

12.png

历史传说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曾三次东巡,均在烟台留下足迹。

秦始皇第一次东巡在公元前219年。40岁的秦始皇沿渤海湾东行,巡视京都海疆,寻找长生不老之药。

在路上,他遇到了齐人徐福。徐福向他进献长生不老之道,并说,大海里有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那里琼楼玉阁,有仙人居住,并长有长生不老草。

秦始皇信以为真,遂派遣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乘大船入海求仙药。

次年秦始皇第二次东巡。登上芝罘岛,刻石勒碑,颂扬自己的文治武功。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近50岁,长生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第三次东巡找到徐福。徐福见秦始皇震怒,便谎称海中有大鱼挡路,不能到达仙山。

秦始皇求药心切,竟亲设连弩,追杀大鱼。到了芝罘,终于发现条大鱼,并挽弓发箭,亲手将其射杀。

徐福这才扬帆出海,到了东瀛,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一页。

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最终未遂其愿,却在芝罘岛留下了始皇道、两观刻石等遗迹。

秦始皇奉祀八主之一的遗址阳主庙,就建在芝罘岛阳坡上。


供奉人物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后人称 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汉族,秦庄襄王之子,出生于赵国(今河北省邯郸市),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

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时岁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

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始皇庙会

《中华全国民俗志》记荣成县的“始皇庙会”:“荣成县之东,距城三十里,有成山,山有成山庙,俗称始皇殿。

年届阴历六月初五日,附近各村,群趋赛会,演戏五日,远近人士咸来赶会,有拈香者,有售物者……贩夫走卒,奔走喧嚷,大有人山人海之观。”从始皇庙会开始时,总要祭神,名目各地不同。

招远县城东温泉旁,旧时有庙名泰山行宫,供碧霞元君,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元君诞辰为庙会,会前祭神活动名为上香、进香。海阳县从前的“圣母会”,“正山”前一二日举行“娘娘行香”仪式。

届时,鼓乐齐鸣,仪仗前导,“娘娘圣驾”随后徐行,每到一村,村民鸣鞭炮、烧香纸、摆供品,叩祭圣驾。正山日,仪式引导“娘娘圣驾”到山会受拜,僧道奏乐,诵经接驾,众人捧香举行“朝山”仪式。祭神仪式之后,娱乐的、贸易的活动才自由展开。


成山头

成山头是中国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被誉为“亚细亚—太阳启升的地方”,又称“中国的好望角”

成山头位于胶东半岛,荣成山山脉的最东端,故而得名“成山头”。此处也是中国海岸的最东端,其纬度位置比台湾东北部的三貂角还要偏东68分,是中国大陆伸向海洋的极点。

古时成山头被认为是日神所居之地,据《史记》载,姜太公助周武王平商定天下后,曾在此拜日神迎日出,修日主祠。公元前219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曾两次驾临此地,拜祭日主、修长桥、求寻长生不老之药,留下了“秦桥遗迹”、“秦代立石”、“射鲛台”、秦丞相李斯手书“天尽头秦东门”等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现在,这里还留有全国唯一的一座“始皇庙”。

公元前94年,汉武帝刘彻率领文官武将自今西安出发,途经泰山,一路东进巡游海上,直至成山头,被“成山头日出”这一奇丽的自然景观所折服,遂下令在成山头修筑拜日台、拓“日主祠”、以感恩泽,且作“赤雁歌”志之。

传说秦始皇手下方士徐福为讨始皇欢心,骗其说东海里有三仙山,那里有长生不老之草。秦始皇信以为真,拨给徐福三千童男童女及大量金银,让他寻找仙草。徐福找不到长生仙草,便又骗始皇说东海有一条大鲛保护仙草,阻挡在海面上,不能靠近仙草。始皇求药心切,遂召集优秀射手,赶到成山头,站在海边的一块大礁上箭射鲛鱼,这块礁石遂得名射鲛台。

上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