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深圳宝安沙井新桥曾氏大宗祠

 发布时间:2024-04-02 15:29:49

宝安县沙井镇新桥村,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这就是曾氏大宗祠。这座古建筑,雄伟壮观,颇有来历。曾氏大宗祠,创建于宋代晚期,目前的建筑是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

宗祠的大门红粉石砌成,过去大门两侧的曾挂着一付对联: “天下斯文宗一贯,古今乔木第三家”。这里“三家”指的是孔、颜、曾。总代表是曾子,字子舆,出自夏代少康帝之后,祖居东鲁。他从师孔子,以诗书传家,是著名的孝子,也是新桥村曾姓的远祖。打开宗祠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石牌坊上的四个大字:“大学家风”。原来,新桥村人非常敬曾子,将曾子谦虚从师和他的教导作为传家风范。于嘉庆三年建了这座石牌坊,既纪念了曾子,又告诫子孙要学而不怠,志而不忘,这和新桥村历史上科举蝉联、人文蔚起是不无关系的。这座大宗祠的堂号也号以“大学堂”,可见曾姓人是如何崇拜曾子的。

石牌坊的背面刻着另四个大字:“片石流辉”。这个词不见于经史,但它却是新桥村等地最有名的典故。话说南宋初建炎三年(1129年),居住于南雄州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的曾仕行、曾仕贵兄弟俩人,为避搜匿皇妃之乱,逃难到广州羊城,为恐失散,将一块石头一分为二,兄弟各持一片。后来,仕行在番禺小龙(今番禺县石基镇小龙村)开基发迹,仕贵则在东莞县归德盐栅的新桥村起家,成为新桥村的主村始祖。当时在一起聚居的还有何、关、翁三姓,后来曾姓子孙多起来,于是建宗祠以纪念初迁祖曾仕贵,并把兄弟俩剖石为记的那片石头供奉在祠堂后殿的神台上。这就是“片石流辉”的典故。今新桥村这片石头早已失散,而番禺小龙村的那片石头至今保存着,已被保护起来,今两地的曾姓仍以石头为记,联络感情。

一首源流诗说得很清楚:“原自少康数百秋,子舆得道永治谋。内侯避乱因王莽,光禄移居到赣州。打失皇妃戈盾起,奔驰交广弟兄愁。为如斫石分南北,花萼联辉灿斗牛。”如今,曾仕贵的后代分布新桥、惠州、坭桥、新二村、上星村、上寮村、黄埔村等地。光新桥村移居海外、港澳的同胞就有一万多人。曾氏大宗祠成了这些地方曾姓人寻根问祖的地方。曾氏大宗祠,面宽21米多,进深50米,占地两亩多,为五开间四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包括大门、石牌坊、中殿、后殿、亭、廊、厢房等建筑,各尽其妙用,是深圳清嘉庆间较为典型的建筑群之一,也是目前深圳保存的最完整最有价值的祠堂建筑之一。

在建筑装饰艺术上,这座祠堂从屋脊、屋檐、墙壁、梁架、斗拱到柱础,都有雕塑。可说是琳琅满目,溶木雕、石雕、瓷塑、灰塑、绘画于一炉,各显其特色。光壁画就达200多幅,在深圳绘画艺术史及建筑装饰艺术史中占有一定地位,颇有研究与参考价值。1984年,曾氏大宗祠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深圳市文物部门与新桥村委等正准备修复曾氏大宗祠,以对游人开放。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