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望公南渡原因浅析

 发布时间:2024-04-18 12:20:37

望公南渡原因浅析 叶平撰文
(世叶总谱副主编、浙江省松阳县前文化局长、司法局长) 江南叶姓始祖望公于东汉建安二年(197年、“建安"共24年,是汉献帝在位32年六个年号中使用最长的年号)从青州起程南渡避乱,这是江南叶姓各支所修宗谱比较一致的说法。为什么望公要举家冒着战火,不远数千里,经年奔波在向南迁徙的路上?笔者认为:“战乱、瘟疫、天灾及江南局部安定的形势,是其南渡的原因"。本文试图从历史学角度,对此作一初步探析。
汉末北方社会动荡是望公南渡原因之一。东汉后期,统治集团趋于腐朽,豪强势力日益扩张,轮流当政的宦官外戚竞相压榨农民,百姓处境日益恶劣。至汉末灵帝时,宦官支配朝政,政治腐败已达到极点。灵帝开西御公开卖官,时又天灾有加无已,流民颠沛流离,正常的封建秩序几乎完全破坏。流亡的农民走投无路,到处暴动,东汉军队和豪强武装重兵镇压、压迫愈深,暴动愈烈,最后形成了全国性的黄巾大起义。中平元年(184)二月,以黄巾为标帜的农民起义军,在北方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二十八郡,同时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准备较严密的农民战争,黄巾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回应,京师震动。”在东汉官军与豪强地主武装的联合镇压下,黄巾起义虽失败,但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完。
望公因朝政腐败而辞官隐居于青州,其间他曾潜心修纂叶姓宗族史上第一部《宗谱》。中平六年灵帝死,少帝刘辩立,大将军何进掌握朝政,他与袁绍联手打击宦官势力,结果何进反被宦官杀死,袁绍于是发动兵变,把宦官一网打尽。此时,陇西豪强董卓乘机率兵进入洛阳,尽揽东汉朝政,他废黜少帝,立刘协为帝,史称“献帝”,并逼走袁绍、曹操,使各地分裂割据进一步扩大。至献帝兴平年(194一195),袁绍占据青、冀、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孙策占据江东......州郡牧守各树一帜,讨伐董卓,在北方混战终年,使社会生产受到空前大破坏,出现了“白骨纵横万里"的惨象。建安元年(196)曹操把献帝迎到了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扩大了政治影响。望公以敏锐的政治眼光察觉到,曹操必然要以铁腕手段,击破各个封建割据势力,以统一北方。割据青州的是北方最强大的势力袁绍集团,双方战争已是不可避免,叶姓家族的生存安危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他果断决定,即在曹操进驻许昌第二年(建安二年)携全家南渡避乱。果然,就在望公起程南迁不久,曹操与袁绍之间发生连年战争,青州成为战火连天的战场。
北方瘟疫流行与连年天灾是望公南渡原因之二。早在西汉初年,汉朝军队不断越过长城攻击游牧民族匈奴,为阻挡汉军北进,匈奴人“闻汉军来,使巫埋羊牛于汉军所出诸道及水源上,以阻汉军",也就是用沾染病毒的牛羊尸体污染汉军要经过的道路和河流上游,汉军一旦触及、食用、或饮用污染水源,就会染上疾疫,这场人为的瘟疫在中原地区反复肆虐长达300多年之久,当时人称通过疫马和疫畜所施放的瘟疫,为“伤寒"。汉末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的序言中悲痛地说:“我的家庭人多,有二百余口人,但自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就死去了三分之二,其中十分之七是死于伤寒"。东汉后期,水旱虫蝗风雹又连年不断袭击农村,豪强及当政的宦官外戚百般压榨农民,据史书记载,顺帝时的外戚梁冀,任大将军平尚书事,专权近二十年,他在洛阳附近强占土地,调发卒徒,兴建私人花园,绵延近千里,还占夺几千口良人作奴婢。宦官侯览前后夺人宅舍达三百八十一所,夺田地一百十八顷。沉重的赋役、疠疫、饥馑加上战乱,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最终导致人口惊人锐减。在黄巾起义(184年)前东汉统计全国人口为5650万,到晋武帝泰始元年(265)重新统一中国为止,这80年时间里,魏、蜀、吴三国只剩下560万,仅存十分之一人口,这是何等惊心骇目的数字。从中我们不但可以理解现今世界叶姓十有八九是望公后裔的原因,且能深深领会到望公的伟大所在。
江南局部安定的社会形势是望公南渡的因素之三。秦汉时期,我国北部边境生活着匈奴、鲜卑等少教民族,汉族政权与他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至东汉末期朝廷已无力控制北部边疆的局势。在西部,汉初明帝时派班超通西域,以巩固汉王朝的影响,至桓帝时已十分微弱,黄巾起义后,汉王朝濒于崩溃,与西域的交通即宣告断绝。作为深受儒学薰陶的望公不可能举家向北或向西往少数民族居住区域迁徙。江南在秦汉时就不断有北方汉人向这一区域迁徙,南迁汉人与当地少数民族越人逐渐融合,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农耕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繁荣。东汉末期的北方失地农民暴动非常频繁,在江南由于人烟稀少、又远离封建统治集团的政治中心,农民反抗的规模和烈度大大弱于北方。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起兵镇压了本郡农民起义,又到中原与黄巾作战。董卓作乱时,他参加了讨伐董卓的联军。献帝初平二年(191)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领兵削平江南刘繇、王郎势力,不久又击破淮南刘勋,控制了长江下游豫章以东地区,江东在孙策兄弟的治理下,逐步为东吴的稳定后方。这些资讯通过各种管道传递到北方,促使望公作出向江南迁徙的决定。
孙策此时虽称雄一方,但实力还无法与曹操抗衡,因此仍奉汉献帝为正统,献帝封孙策为吴候,这也是日后吴国国名的来历。建安五年(200)孙策被部下刺杀,其弟孙权接位统治江南。这时望公已南渡长江侨居于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赤壁之战后,孙权势力逐步向荆州、岭南拓展,东南半壁大致都处于孙权的统治之下。孙权势力的扩张,引起了居住江南山区越人的抵抗,山越又支持曹操势力,因此,孙权频频发兵征讨,双方在江南丹阳一带发生连年战事。望公被迫离开句容,再度南迁,最后定居于会稽郡南乡的松阳卯山。
以上三方面原因,促使望公作出举家南迁的果断决定,保存了叶姓族群的火种,为中华叶姓在南方的中兴奠定基础。望公的壮举使他成为中华叶姓蕃衍迁徙史上无可超越的伟大人物。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