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日期:

目录



一、国家驻皖测绘机构
〔治淮委员会测量机构〕
治淮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测量机构的发展分为4个时期,见下表:
1、淮河水利工程总局时期(1949~1950年10月)

2、治淮委员会工程部时期(1950年10月~1953年3月)。

3、治淮委员会测量总队时期(1953年3月~ 1955年5月)

4、治淮委员会勘测设计院时期(1955年5月~1958年7月)。

注:①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国民政府淮河水利工程总局下属4个测量队。
②1949年10月整编组建。
③1950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成立治淮委员会。淮委工程部扩建为9个测量队。
④1952年,淮委工程部为施测豫皖平原、淮南丘陵区地形,对测量队进行大调整,组建10个队,人员近700人。
⑤1953年3月,淮委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一师三团转业干部和战士为骨干组建测量总队,下辖24个测量队,总人数达2700人。总队长:魏存平,副总队长:陶克明,政委:金果,1955年5月总队撤销并入淮委勘测设计院。
⑥1955年5月,淮委勘测设计院成立测量室,魏存平、陶克明、唐余佐、吕尊宏分别任正、副主任。下辖19个测量队。翌年,水利部决定,调8个测量队给哈尔滨勘测设计院,开展北大荒测绘工作。
⑦1955年5月按照水利部有关指示,淮委派2个地形测量队和3个精密水准观测组支援黄河水利委员会三门峡水库测量,年底完成支援任务返回淮委。
⑧1956年,淮委勘测设计院举办测量人员训练班,培养技术人员,重新组建18个测量队,人数1967人。
⑨1958年7月治淮委员会撤销。
〔核工业部华东地质勘察局271大队〕
1972年3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六0七团成立测绘组。1974年3月,该团分为六0六、六0七团。其中,六0六团隶属安徽省军区。1978年7月,六0六团改为二九一团,归属基建工程兵兵种、第二机械工业部。1983年,该团成立测绘连。12月,该团改称“核工业部,华东地质勘察局271大队”。翌年2月,该队撤销测绘连,组建地形测绘组,归地质科代管。1985年1月,该大队成立测绘分队。1989年,迁址芜湖市火龙岗。拥有测绘人员31人,其中,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术员4人。有经纬仪17台,水准仪11台,平板仪8台,红外测距仪1台,微机2台,胶印机1台,复印机3台。
〔长江南京航道局安庆航道处测量队〕
该队1967年成立,隶属南京长江航道局,驻安庆沿江东路166号。负责交通部长江航道局下达的长江航道维护性测量任务,长江航道整治工程测量,沿江两岸的码头改造、水工建筑、专用航道、锚地水域工程建设测量以及陆地测量。截止1989年底,该队有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2人,技术员1人。仪器设备有:经纬仪4台,红外测距仪1台,P&SⅢ甚小型水下地形测绘系统一套,水准仪2台,六分仪6台,微机1台,晒图机1台。
〔冶金工业部华东地质勘察局所属8字号地质队〕
803地质队:
1955年,803地质队成立(该队原名马鞍山铁厂勘察队)。驻繁昌县桃冲铁矿。隶属冶金工业部南京勘探公司(后称华东分局),有3名测量人员。1959年,隶属安徽省冶金工业厅。1970年5月,该队与勘察局物探队合并,人员增至40人,其中,技术员10人。1979年有测量人员30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5人。该队现有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4人。有经纬仪18台,水准仪6台。负责本系统各种比例尺的测图及为测图用的控制测量。
808地质队:
1956年,808地质队成立,驻马鞍山市,隶属南京地质勘察公司。是年,南京地勘公司将所有测量人员集中成立一个测量队。1958年,测量队撤销,分配10人至808队,负责控制、地形、工程测量工作。1961年该队复归南京地勘公司管辖。翌年,因支援内地建设,该队一分为二,留下4名测量人员。1966年,该队留有6名测量人员。1970年,人员增至11人。1975年,部分人员调至物探队,人员降至7人。1980年至今,铁矿勘探日趋低潮,该队逐步走向社会测绘市场,成为自负盈亏的承包单位。该队现有27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6人,技师1人,技术工人5人。
1990年,该队班组获省人事局、省测绘局授予“七五”期间先进测绘班组的光荣称号。
811地质队:
1964年6月,811地质队成立,设址江苏省六合县冶山。1966年迁至安徽省滁县(今滁州市)。同时成立811队测量组。1979年,该队人员20人,其中,技术人员8名,测量工12名。进入80年代,该队测量组由20人降至10人,其中,工程师2人,技术员3人,测工5人。1986年,开始面向测绘市场承接测绘业务。
812地质队:
1957年,812地质队成立。驻铜陵市,同时成立队测量组,4人。
1959年,测量人员增至8人。主要负责地质勘探工程测量。1980年,该队开始向社会测绘市场拓展,人员已达24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师1人。该队现有测绘人员12人。
1990年,该队班组获省人事局、省测绘局授予“七五”期间先进测绘班组的光荣称号。
815地质队:
1973年,815地质队成立。驻巢湖市,主要负责地质勘探工程测量任务。该队现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4人,技术员5人。现有经纬仪7台,水准仪6台,红外测距仪1台,全站仪1台。
物探队:1958年安徽省冶金局下属矿山测量组,后发展为安徽省冶金工业厅测量队,该队1962年与华东地质勘察局物探队合并成立物探测量队。队址在繁昌、芜湖等地、几度迁徙。1964年,迁回合肥。1970年5月,该队并入803地质队,人员迁至繁昌县桃冲铁矿。1975年,又重新组建物探队,驻芜湖四褐山。翌年12月,成立专业测量分队,20人;3个物探分队,各有测量人员20人。此时,该队共有测量人员达80人。现有测量工程师8人,测量助理工程师9人。有经纬仪17台,水准仪11台,红外测距仪2台,平板仪9台,绘图仪1台,数字化仪1台,微机2台。
〔冶金工业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测量队〕
1958年,冶金工业部第十七冶金建设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原重工业部第七化学冶金建设公司第六工程公司、机电安装九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建筑队等施工队伍合并而成。该公司现有测量人员150余人。主要从事施工控制测量和施工细部放样工作,也承担一些社会上的工程测量任务。主要装备有J2、J6级经纬仪,S0.5、S1、S3级水准仪,红外测距仪,袖珍计算机,24米铟瓦线状基线尺等。
〔淮南矿务局地质测量处〕
民国时期,淮南矿务处下设企划科,主管测量业务。
1950年,企划科下设测量队,翌年,设测量组2个,共19人。
1952年,组建地质勘察处。
1956年,成立地质测量处(以下简称地测处)。
1970年,矿务局在生产一组,下设地质测量小组。1973年,易名淮南矿务局地质测量处,驻洞山。现有58人,其中工程师13人。设地质测量、生产测量、基建测量、资料科,1个测量队。局属各矿均设地质测量科。
〔淮北矿务局地质测量处〕
1958年,成立淮北煤矿筹备处地质测量科,设绘图室,4人;测量组,4人;测量队,40余人。1961年,地质测量业务属生产技术处。测绘人员略有增加。绘图室6人,测量组6人,测量队42人。
1964年5月,组建淮北矿务局地质测量处。设测量科,5人;测量队35人。1968年9月,成立地质测量处革命委员会。全处372人,其中,测量队38人。
1975年8月,恢复地测处。1976年8月,测量队隶属职能处,共30人。1978年,测量队隶属局勘测处。该处现有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23人,助理工程师30人,技术员175人。现仍为地测处。
〔马钢矿山公司地质测量科〕
1954年,马鞍山钢铁厂设地测科。1956年,马鞍山钢铁公司成立矿山处,下设测量科。1957年,改矿山处为矿山部,组成地测科。1967年3月,撤销矿山部。
1973年3月,恢复矿山处,下设地测科。1975年10月,该科隶属技术处。1980年9月,增设地测处。
1982年4月,地测处撤销,成立技术处,下设地测科。1987年7月,地测科划归生产技术处。截止1989年底,共有测量人员7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各5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7人。现有经纬仪41台,水准仪20台,全站型经纬仪1台,红外测距仪3台,大坝视准仪4台,缩放仪3台。
〔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地质测量处〕
1961年9月,成立铜官山有色金属公司地质测量处。公司下属各矿均设地测科。1965年,改设地质测量组,隶属公司生产办公室。1976年,改称地质测量科,归生产处管理。各矿相继恢复地测科。
1981年,恢复地质测量处。翌年撤销,在矿山处内设地质、测量科。1983年,复设地测处,内设地质、测量科。截止1989年底,共有测量人员24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9人,助理工程师30人,技术员23人。拥有经纬仪102台,水准仪65台,红外测距仪7台,PC-1500袖珍机11台,激光投影摄象仪4台,平板仪10台,绘图仪1台。
二、省直单位的测绘机构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测绘队〕
1958年3月,华东地质局测绘大队撤销。人员分到分队,在此基础上,于1958年4月,成立安徽省地质局测绘队。驻合肥市宁国路,全队91人,设人秘、财供、测量科,绘图室,工会,2个外业分队,2个测量组。从事大地测量、地形测绘、编图、制图。1958年12月,改称安徽省地质局测绘大队。该队下设3个外业分队、2个测绘大组,1个制图室,人员增至234人。1959年5月6日,组建成4个外业分队,10月被撤,改3个外业分队为测量队1960年6月,二、三测量队并为第二测量队,设址宣城湾.。1960年8月,接收民政厅测绘科9人,成立测绘管理办公室。1961年5月,接收国家大地六队39人。1961年6月,一、二测量队并为302地质队,驻蚌埠市三马路667号。以国测大地六队下放来的39人,与302队的部分人员组建304队,2队共316人。1962年机构调整,人员缩减至110人。1963年2月,302、304队并为302队,驻蚌埠市三马路667号。1964年8月,302队并入测绘大队,驻合肥市宁国路。1965年初,迁址合肥市青年路30号(现九华山路30号)。设工区主任、蚌埠留守、行政经济大组、生产技术大组等。“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该队成立文革小组。1975年7月,该队调整机构,设生产科,后勤科,政治处,办公室,一、二分队,印刷车间,全队人数204人。1976年,组建三分队(也称航测内业队)。1985年9月,一、二分队并为一分队,增设劳动服务公司、离退休办公室。印刷车间扩建为地质局印刷厂。1988年3月,实行委托承包制。1989年,全队人数为275人。全队有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23人,助理工程师44人,会计师3人,经济师2人。主要任务为地质勘查找矿服务,测量三、四等三角和水准,大、中比例尺地形图。并对地质局所属17个地质队(物探队)的勘探普查进行测量业务指导工作。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属各地质队〕
1958年省地质局下属各地质队先后成立,都配有专业测绘人员。主要任务为矿区地质勘探施工、地质工作定位测量;地质勘探线剖面测量;小面积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地质勘探成果报告撰写和地质图件的复制、编绘、清绘。近几年因改革开放,逐步面向市场,横向承接一些非本专业测量业务。截止1989年,省地质矿产局各地质队情况见表6-1-2。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地质队(物探队)情况统计表
表6-1-2(1989年)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测量队〕
1954年2月,成立安徽省公路局测量队。1957年12月,更名安徽省交通厅测量队。1958年3月至7月,扩建成第一、第二、第三测量队。1960年5月,成立省交通厅设计院,合并第一、二、三测量队为1个公路测量队,属该院管辖。翌年10月,该队划归省公路港航局。1963年1月,该队归属航道局。1965年1月,又回归省公路局。1968年7月,成立省公路局测量队革命委员会。翌年3月撤销。
1969年8月,成立省交通纵队勘测设计连。1971年6月,改称省交通局公路工程处勘测设计队。1980年6月,该队归属省公路局。1982年3月,该队并入省公路勘测设计院,有20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31人,助理工程师21人,技术员13人。有经纬仪12台,水准仪26台,红外仪2台,数字化仪1台,计算机18台。
〔安徽省水利厅属测量队〕
1950年皖北行署水利局,组建4个测量队,职工94人,其中技术人员33人。当在组织生产时,根据任务量大小的需要,招募临时工参与作业。
1951年底,皖南、皖北两行署水利局合并,成立安徽省水利局,局址设合肥,嗣后又由水利局改为水利厅。下设勘测设计处,处下设有4个测量队和1个精密水准队,职工154人,其中技术人员42人。1952年,发展到8个测量队,职工近300人。1956年底,编为6个测量队,职工共461人,1958年缩编为2个队,同年7月,分别下放芜湖、安庆地区水利局。
1958年7月,治淮委员会撤销,所属勘测设计院下放省水利厅与该厅勘测设计处合并成立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同时下设测绘科和3个测量队及工管处1个测量队,共4个队,职工400人,其中技术人员100人。是年夏,4个队整编为地形、控制队。1959年精简人员,设计院撤销2个测量队,剩余职工111人。
1962年,调整机构,缩减人员,大批测绘人员下放到农场或退职回乡支农,仅留下26人与土层队、物探队合并成立第二勘测队,其中技术人员19人。翌年,组建水文测量队,15人,归属水文总站,负责水文建站测图和水准高程接测。1964年,省水利厅组建淮河修防局测量队,16人。1965年,工管测量队改为长江修防局测量队,负责长江测量、五大水库淤积测量。
1969年,经蚌埠市革委会批准,水利勘测设计院外业队成立勘测队革命委员会。是年11月,测量专业组、水文测量队、淮河修防局测量队组成水利纵队勘测设计支队三连,61人。同时,长江修防局测量队改称水利纵队勘测设计支队四连,有30人。
1971年,改连队为测量队并恢复淮河修防局测量队,有20人,至1987年底,增至22人,其中,工程师1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2人;改三连为设计院测量队,50人。1987年,有5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9人,驻地,蚌埠市解放二路(原地名施家洼),改四连为长江修防局测量队,驻地,马鞍山市采石。30人,1972年增至78人。1985年68人,其中,技术干部16人,行政干部5人。1987年底65人,其中,行政干部4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9人,技术员2人,会计师1人,工人36人。
〔安徽省煤田地质水文勘探队〕
1981年1月,安徽省煤田地质水文勘探队成立。驻宿州市。原名安徽省煤田地质第三勘探队水文工区。主要负责勘探钻孔定位测绘。该队现有测绘人员7人,其中技术员4人有经纬仪3台,水准仪3台,红外测距仪1台。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
安徽省煤田地质物探测量队1962年成立,隶属安徽省煤炭厅,当时有职工200人,驻地宿县(现宿州市)东郊。1964年属华东煤田地质总局,1971年属安徽省煤炭化工厅,1975年属两淮煤炭总指挥部,1982年至今属安徽省煤田地质局。主要职责为在全省范围内使用物探方法,进行煤田地质勘探,查找煤田,查明煤田内地质构造,在煤田勘探区内测设三、四等三角控制点,施测煤田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截止1989年底,有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29人,助理工程师和技术员58人。主要仪器设备有红外测距仪1台,经纬仪;威特T3型3台,J2型8台,J6型10台。水准仪:威特N3型3台,N2型2台S3型10台。
〔安徽省港航勘测设计院测量队〕
1973年3月,将原省交通厅港航大队港航中队中的勘测设计人员划出来成立勘测设计队,当时测量队为测量分队。
1983年1月,勘测设计队与省港航工程处科研所合并成立省港航勘测设计院,下设测量队。该队承担全省港道、港口、船闸等水运工程建设的测量任务。截止1989年底,职工人数4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9人,技术员11人。仪器设备有红外测距仪2套,测深仪2台,经纬仪13台,水准仪5台,水深半自动测绘系统1套,PC—1500计算机3台。
三、地、市测绘机构
〔合肥市测绘队〕
1955年,合肥市政府组建测量队,不足20人。翌年人数达60余。1958年,职工80余人。1962年,部分人员下放,缩编到50余人。“文化大革命”运动时期,仅留20余人。
1983年12月,该队易名为合肥市测绘队,定编71人,驻阜阳路89号。1989年,有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16人,技术员4人。主要承担合肥市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市政工程测量。截止1989年底,仪器设备有经纬仪20台,水准仪9台,平板仪15台,红外测距仪4台。植字机1台。
〔芜湖市测量队〕
1955年7月,芜湖市城建局成立测量队。1976年1月,改称芜湖市测量队。1985年,该队隶属芜湖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职工60人。是年,该队改称芜湖市勘测管理处。主要承担芜湖市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量、市政工程测量。截止1989年底,有经纬仪19台,水准仪12台,平板仪10台,红外测距仪2台,微机3台,晒图机1台,复照机1台。
〔蚌埠市勘测队〕
1950年,蚌埠市建设局工务科内成立测量小组,最多时有18人。至1957年3月,只有5人。该组与省公安厅测量队分来蚌埠合并,成立市建设局测量队,共26人。1958年7月,淮委女子测量队87人调至该队,人数增至138人。艾佛为第一任队长。1969年3月,更名为建设支队测量小组,加上新招工人共39人。1972年,恢复队建制,易名为基本建设局测量队,共22人。翌年11月,更名为城市建设管理局测量队,33人。
1980年,改称蚌埠市勘测队,驻胜利东路,共66人。主要承担城市测量,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地质勘察。1986年,该队有职工65人,其中,工程师2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6人。现有经纬仪28台,水准仪22台,平板仪20台,罗盘仪5个,求积仪2个,缩放仪1个,望远镜14架。
〔安庆市勘测队〕
1955年市建设局,正式组建城建科测量组,至1957年测绘人员22人。1969年测量组归属市政工程处,到1978年时,有测绘人员26人。
1978年8月11日,“安庆市勘测队”正式成立,设址安庆市市政工程管理处内。主要从事城市勘察测量。1980年3月,该队创办勘测制图社,属独立核算集体企业,设址双井街99号,从事工程测量,描图、晒图,兼营商业。
1980年5月,该队迁址集贤路东二巷8号,后因道路更名,改为戏校南路23号。现有职工70人,其中,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14人,技术员11人。有经纬仪15台,水准仪13台,平板仪11台,红外测距仪、微机各2台,晒图机、展点仪、植字机各1台。
〔铜陵市规划勘测设计院〕
1960年,成立铜陵市测量队,共27人,隶属市城市建设局。1963年,易名为铜陵市城市建设局测量队,有12人。1964年12月,机构合并,城建局并入铜陵特区计划经济委员会,内设建设科测量队,有8人。1971年6月,恢复城建局,下设市政科测量队,有10余人。
1979年6月,成立市城建局市政科测量队,有11人。翌年11月,成立铜陵市规划勘测处,隶属市城建局,内设测量队,有11人。1984年2月,该处与市建筑设计室合并,成立铜陵市规划勘测设计院,下设测量队,有12人。1988年12月,设计院撤销,成立市建筑设计院,市规划勘测设计院,测量队隶属市规划勘测处,有18人,驻长江路。有经纬仪7台,水准仪5台,红外测距仪2台,展点仪1台。1989年底,测量队共有9人,其中,技术人员4人,各类测量仪器16台。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管理处测量队〕
1956年9月15日,马鞍山市建设局下设测量组,有8人。1979年改为市规划设计管理处测量队。有11人,1984年,改为市建筑设计院测量队,有18人。1986年1月,改为市城乡规划管理处测量队,有19人。
1988年4月,成立马鞍山市测量队。驻湖东中路市规划局院内。隶属市城乡规划管理处,有22人。截止1989年,有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5人。该队主要工作:为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提供测绘保障,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征用土地测量、施工放样测量和编制各种比例尺专业用图。该队现有仪器设备:经纬仪11台,水准仪7台,平板仪6台,红外测距仪2台,铟瓦基线尺1付,PC—1500计算机1台,植字机1台,晒图机1台。
〔淮北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测量队〕
1972年,在淮北市城建局设测量小组,承担市政工程测量,有3人。1977年,人员增至7人。1979年,人员增至10人。1981年,设立测量队,隶属市城建局。
1984年,改属市规划管理处。
1987年7月,该队归属市规划建筑设计院,驻相山路。负责城市控制测量、水准测量,地形测量、工程测量。该队现有职工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3人,助理工程师3人,技术员1人,工人1人。有经纬仪4台,水准仪3台,平板仪4台。
〔淮南市规划设计院测绘队〕
1957年2月,淮南市勘测队成立,为正科级,隶属淮南市城建局。1969年3月,改属市劳动建设管理站。1971年该队属市城建局。1973年3月,队属市基本建设局,12月,改属市城建局。1976年5月,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1979年4月,属市城市建设局。1983年,属市城乡建设局。
1985年底,该队职工119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30人,工程技术人员28人,工人91人。1987年3月,淮南市勘测队,改称淮南市规划设计院测绘队,成为股级。1988年3月,该队拥有经纬仪22台,水准仪17台,红外测距仪2台,展点仪1台,复照仪1台。
〔阜阳地区勘测队〕
1952年,阜阳专区治淮指挥部组成农田水利测量队,32人。1957年,淮委机动四队下放专署水利局,成立阜阳专员公署水利电力局勘测队。1962年冬,勘测队改为勘测设计室,71人,其中,勘测人员45人。
1982年,成立阜阳地区水利局钻探测量队。1986年,改称“阜阳地区勘测队”,58人,其中,技术干部16人。
〔六安地区水利勘测队〕
1956年3月,六安治淮指挥部组建淠右灌区测量队。6月,改为淮委第十一测量队。1958年7月,淮委机动一队下放到六安专署水利局,组建六安专署测量队。1965年,改称“六安专区水利勘测队”。1985年,该队有职工69人,其中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6人技术员10人。
〔巢湖地区水利勘测队〕
1972年3月,巢湖地区水利勘测设计队成立,不久即更名巢湖地区水利勘测队,设址巢湖市河南网场,共10人。隶属巢湖地区水利工程指挥部。主要为规划巢湖分洪道提供设计资料服务。
1974年1月,地区水利工程指挥部撤销,合并于巢湖地区水利局,该队划归水利局。
1979年10月,增设钻探股。全队现有测绘人员17人,其中工程师5人,助理工程师5人,技术员2人,工人5人。有经纬仪5台,水准仪6台,平板仪5台,晒图机、缩放仪、PC 1500计算机各一台。
〔宣城地区水利水电建筑勘测设计院勘测队〕
宣城地区水电局勘测队(原名),1951年成立,驻芜湖市张家山,全队有86人隶属宣城地区水电局。其前身为省水利厅第四测量队和水利厅勘探队,1958年下放芜湖专区,合并成芜湖专区水电局勘测队。1981年,芜湖地区改为宣城地区,该队划归宣城地区水电局勘测队。主要任务为水利水电测量和勘探。截止1989年底,全队技术人员5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术员40人。仪器设备有经纬仪10台,水准仪12台,大小平板仪13台,复印机、晒图机、微机、测深仪、,中、短程红外测距仪各1台。
〔安庆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1958年安庆专区水电局测量队成立,该队由安徽省水利厅测量队及淮委地形一队集体下放到安庆市合并而成。始驻原安庆市地区合作干校(现汽车运输公司、种子公司处)。隶属专署水电局,科级建制,100余人。主要负责安庆专区水利水电测量及所辖区域地形测量。后来根据工作需要,人员陆续调往水电局各直属闸、站、工程公司等单位。“文化大革命”初期人数减至50人左右。70年代末又退休调走部分人员,仅剩20余人。驻地由合作干校迁至龙狮桥(原水电学校)、孝肃路2号(“文化大革命”时期为红旗路),与钻探、设计人员合并称勘测设计队。80年代初人员增至120多人,又改为勘测设计室,隶属关系不变。1984年更名为安庆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科级单位。主要业务:钻探地质、测量、试验等。截止1989年底,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12人,助理工程师23人,技术员5,仪器设备有经纬仪17台,水准仪11台,红外测距仪1套,平板仪10台,铟钢水准尺2付,坐标尺2根,PC—1500计算机4台。
〔滁县地区水利勘测队〕
滁县地区水利局勘测队成立于1957年,其前身为淮委第三机动测量队。1957年该队划归蚌埠专署水利电力局,更名为“蚌埠专署水利电力局勘测队”。1961年撤销蚌埠专署,恢复滁县、宿县专区,该队也一分为二;一为“滁县专区专署水利局勘测设计室勘测队”、(一为“宿县专区专署水利局勘测设计室勘测队”),职工70人。1973年更名为“滁县地区水利勘测队”。主要任务为承担全区水利工程勘测工作。截止1989年底,有高级工程师3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3名、技术员7人。主要仪器设备有:经纬仪7台,水准仪6台,大、小平板仪6台,红外测距仪1台。计算机2台。1990年更名为滁州市水利勘测队。
〔宿县地区行政公署水利局勘测队〕
1951年,宿县地区水利局勘测队成立,前身为淮委第二机动测量队。1957年该队划归蚌埠专署水利电力局,更名为“蚌埠专署水利电力局勘测队”。1961年一分为二;一为“宿县专区专署水利电力局勘测队”(一为“滁县专区专署水利电力局勘测设计室勘测队”)。“文化大革命”后,水、电分家改为“宿县地区行署水利局勘测队”,至今未变。队设队长1人,副队长2人,下设生产、技术、政办股;会计室、土工试验室;3个测量组、3个钻探组。主要仪器设备有:红外测距仪1台,经纬仪10台,水准仪9台,小平板仪8台,测深仪1台,PC—1500计算机1台。
主要业务:地形测量、河道选线、施工放样、断面测量、水准测量、线路测量等。截止1989年底有职工53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4人,助理工程师7人,助理会计师1人,技术员3人。
〔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
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原系淮委勘测设计院第九测量队,1958年下放到芜湖专区水利局。1961年徽州、芜湖专署分开后,成立徽州专区水电局勘测队,事业单位编制。当时有职工42人(行政干部4人,技术干部9人,技术工人29人),驻地屯溪市黎阳镇三门呈。
1964~1966年还负责全专区的测绘管理工作。
1983年12月,机构改革,将地区水电局规划室与地区水电局勘测队合并,成立徽州地区水电勘测设计所,1985年改为徽州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院。
1987年11月27日,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徽州地区水电勘测设计院亦随着改为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同年经市批准成立黄山市测绘管理处,挂靠在黄山市水电勘测设计院,1个机构,2块牌子。
现有职工61人,其中高级工程师7人,工程师14人,助理工程师16人,技术员17人。仪器设备有红外测距仪3台,J2经纬仪5台,J6经纬仪8台,大平板仪10台,S3水准仪7台。主要工作为水利、水电测量和省内外部份大、中型工程测量。
下一篇:没有了
平台声明

平台收录的姓氏家族文化资料、名人介绍,各地方志文献,历史文献、农业科技、公共特产、旅游等相关文章信息、图片均来自历史文献资料、用户提供以及网络采集。如有侵权或争议,请将所属内容正确修改方案及版权归属证明等相关资料发送至平台邮箱zuxun100@163.com。平台客服在证实确切情况后第一时间修改、纠正或移除所争议的文章链接。

族讯首页

姓氏文化

家谱搜索

个人中心